|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26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6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2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6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5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5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2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95(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4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8 |
| 文科 | 244 |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392 |
本专业是学院与现代化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模式共同开发的应用型新专业,深入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不断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广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机械电子、信息、传感器、接口、信号变换等机电一体化多种最新技术,具备机电设备管理、装配制造及维护维修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需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维修、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合格,可取得机电类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2 |
| 历史类 | 404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1 |
| 文科 | 272 |
▲福建水电人才摇篮
● 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 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 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
● 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
●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
● 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
● 福建省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
● 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
●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 福建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
● 福建省平安校园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水利、电力为主要专业特色,电子信息类、建筑类、机电类、交通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共建单位。被列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和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并被评为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平安校园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
学院创办于1929年,前身为在莆田创建的“私立莆田职业中学”,195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迁址永安,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并更名为现名。在93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学院以“精求技能 崇尚文明”为校训,为国家培养了10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在社会上享有“福建水电人才摇篮”的美誉。
学院已建成校区占地总面积1080亩(含福州校区和厦门基地),建筑面积21余万平方米。现有在籍学生18073人,设有水利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其中校内实训场(室)94个,有中央、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68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实施“数字校园”并已初步建成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校园。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77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的28.8%;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7.8%;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有教育部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6人,省级行业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福建省优秀教师4人,省级名校长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教育厅省级专业带头人15人,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人。首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首届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新遴选院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名师工作室6个,荣获福建省工信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能手2人。学院“水利大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入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院专业分布合理,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增长。我院目前开设有专业46个,涵盖水利、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4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6门课程资源库建设,主持3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建设,主持、参与教育部4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技术技能积累,建立了系、校、省、国家四级竞赛制度,在全国和省部级职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并在数量与奖级上呈良好的上升趋势,累计获得864个省部级、全国行业级以上奖项,有221人次获得152个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其中胡蔓玲同学在世赛珠宝加工项目获得银牌,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入选中国集训队。多年来,学院多措并举稳定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毕业生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8.2%,被评为“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建有王光谦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院士专家示范工作站,福建省院士专家示范站)、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高职院校智慧水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福建省高职院校动力电池材料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优秀水利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级各类产学研技术服务平台20个。全院教职工在CN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675篇,其中SSCI(1区)论文1篇,SCI国际权威论文10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高专教材252,其中主编124部,参编128部。获得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推广技术1项;2008年以来学院教职工获批市厅级以上各类课题39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3项,水利部课题5项,中华职教社课题3项、全国电力行业指导委员会课题3项);2015年以来学院承接横向课题19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40项。
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多个对外技术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水利、电力、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与咨询,是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基地、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培养基地、福建省补贴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福建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机构和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学院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各地市水利局、供电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或企业合作,承担省水利厅“基层水利人才培训计划”等资格考试和培训。
学院广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大力推进办学资源整合、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模式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格局。学院先后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健行科技大学等开展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积极开展闽台教育等对外交流与合作;成立“经世国际学院”,探索国际留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成立安博榕软件、大拇哥、橘园和伟海电力4个产业学院;对接“一带一路”,与中水十六局开办“闽江国际班”、与中国电建开班“金砖班”;与福建水投集团、福建恒安集团、中国重汽、建新集团等合作开展“二元制”办学,与国网福州、泉州供电公司、闽东电力公司、厦门轨道交通、福州地铁集团、厦门三安集团、宁德新能源等大中型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办学。
经过九十三年的积淀,学院形成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为载体的特色校园水文化,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十届)、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全省唯一)、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就业评估优秀高等职业院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春华秋实岁月流金。九十多年来,经过几代水院人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坚持“亲产业,创特色,促内涵”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联系方式
通迅地址:福建省永安市巴溪大道2199号
招生办电话:0598-8823856、8823857
水利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823913
电力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823885
建筑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823952
信息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823892
自动化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061338
交通工程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061292
经济管理学院招生咨询热线:0598-8061325
邮 编:366000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建于1963年,曾先后使用过“石家庄专员公署商业职业学校”“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石家庄地区商业学校”等名称。1985年恢复“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名称。1993年,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财经学校”。1999年,原石家庄市财经学校、第一商业学校、第二商业学校和财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财经学校。2002年升格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4年石家庄市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学院。
学院为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物流教学十大创新品牌院校、河北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高校首家绿色学校、河北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省会石家庄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藁城新校区占地面积1932.8亩,目前在校生18000余人,设9系4部1学院,分别为:传媒艺术系、软件工程系、计算机应用系、网络与通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管理系、会计系、农林牧医系、基础部、体育部、外语教育培训部、继续教育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要开设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文化艺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等42个专业。2个专业、1个实训基地获得中央财政重点支持,4个专业获得省财政重点支持,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骨干专业、3个市级重点专业,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169门。
现有“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建设项目4个;有智能财税、财务数字化应用、5G移动网络运维、虚拟现实应用开发4个教育部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 中国高职高专专业排行榜”中,电子信息专业大类排名全省第一,财经商贸专业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大类排名全省第二。
学院始终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截至2020年9月,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0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2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五年来,完成函授和远程教育招生7429人,组织培训、考试58万余人次,雅思、托福、GRE、ACCA考试3万余人次,艺术类专业校考248万余人次,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学院地处省会藁城区,环境优美。
地 址:石家庄市藁城区天祥大街81号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