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日语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71 | 56 | 56 | 84 | 84 |
| 电气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应用经济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0 | 52 | 52 | 78 | 78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生物医学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数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5 | 46 | 46 | 69 | 69 |
| 新闻传播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74 | 56 | 56 | 84 | 84 |
| 物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 系统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系统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数字出版与传播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 公共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力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0 | 35 | 35 | 53 | 53 |
| 外国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 软件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土木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81 | 38 | 38 | 57 | 57 |
| 交通运输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艺术传播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 印刷光学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60 | 35 | 35 | 53 | 53 |
| 光学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生物医学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9 | 43 | 43 | 129 | 0 |
| 工商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 机械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 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占地面积近千亩。下设17个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在校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含双聘),国家级人才75人次,省部级人才189人次,高级职称教师859人,博士生导师260人。
学校长期依托、服务和引领行业产业发展,是装备制造、医疗器械、出版印刷行业骨干高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医疗器械和出版印刷两大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基础。近年来,学校学科布局不断优化,现有60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拥有1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和51个省部级平台,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34个省部级平台。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三个学科稳居ESI全球前1%行列。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战略需要,以未来光学、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康复工程3大国际实验室和系统管理1个特色平台为载体,建设光学工程、系统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5大一流学科和管理科学高原学科,并持续支持各支撑学科发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是国内最早开办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在校留学生近千人,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中英国际学院和中德国际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学校始终坚持协同发展的办学战略。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建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和“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上海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等共建“机械工业共性技术上海研究院”和“机械工业上海研究生院”;与商飞、华为、上海电气、光明食品(集团)、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科院上海分院、核八所等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分布在长三角区域的近30个科技转移工作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杨浦区合作推进环上理创新街区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紧扣时代脉搏,全面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力争早日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产业技术进步的创新型大学,进而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学。
(一)考生所持身份证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港澳地区考生
持香港或澳门永久性居民身份证和《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2.台湾地区考生
持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
(二)考生学业水平符合以下条件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
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学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学历。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
须具有与内地(祖国大陆)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学历。
(三)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四)有两名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学 者书面推荐。
(五) 报考法律、 工商管理、临床医学等专业研究生, 还应 符合内地(祖国大陆) 当年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规定的其他报考 条件 。

上海体育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体育教育训练学(310)、心理学(351)、休闲体育学(296)、运动康复学(355)、新闻传播学(367)、体育管理(305)、体育赛事运作(325)、体育人文社会学(330)、民族传统体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音乐与舞蹈学(361)、艺术学理论(361)、戏剧与影视学(361)。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戏剧与影视学学术型硕士艺术学理论学术型硕士音乐与舞蹈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国际政治(356)、中国学(371)、政治学理论(384)、国际公共管理(342)、传播学(370)、中国古代文学(401)、统计学(375)、国际贸易学(373)、全球传播(380)、外交学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传播学(379)、中国古代文学(392)、文艺学(37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385)、基础心理学(387)、汉语言文字学(376)、美术史论(382)、应用心理学(389)、世界史(337)、

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文学(367)、医学(310)、法学(340)、农学(310)、工学(325)、理学(315)、经济学(385)、哲学(314)、管理学(375)。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哲学(314)、文学(367)、管理学(353)、工学(273)、理学(290)、经济学(360)、法学(335)。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工学学

上海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化学(290)、中国史(336)、旅游管理(353)、法学(370)、世界史(336)、英语语言文学(367)、电路与系统(275)、电磁场与微波技术(310)、管理科学与工程(361)、政治学(3

上海海洋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生态学(300)、农林经济管理(353)、食品科学与工程(273)、水产(252)、金融学(360)、船舶与海洋工程(260)、法学(335)、软件工程(273)、生物学(290)、计算机科学与

上海海事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民商法学(335)、数学(290)、机械工程(273)、经济法学(335)、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260)、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260)、交通运输安全与环境工程(27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上海理工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环境科学与工程(273)、印刷光学工程(273)、物理学(290)、系统工程(273)、公共管理(353)、数学(290)、生物医学工程(309)、食品科学与工程(273)、光学工程(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