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海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上海电机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物流管理 | 2021 | 综合 | -/511(本科批) | -/450(本科批)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2021 | 综合 | -/499(本科批) | -/450(本科批) |
物流管理 | 2020 | 综合 | -/515(本科批) | -/453(本科批)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20 | 综合 | -/497(本科批) | -/453(本科批) |
物流管理 | 2019 | 综合 | 527/512(本科批) | 457/448(本科批)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9 | 综合 | 508/497(本科批) | 457/448(本科批) |
物流管理 | 2018 | 综合 | -/511(本科批) | -/449(本科批)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8 | 综合 | -/497(本科批) | -/449(本科批) |
物流管理 | 2017 | 综合 | 523/506(本科批) | 461/451(本科批)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7 | 综合 | 521/495(本科批) | 461/451(本科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上海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含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专业) | 499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重庆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广西 | 物流管理(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526 | ||||
广东 | 物流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主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非定向)(120701.工业工程+120602.物流工程)(办学地点:主校区) | 559 | ||||
湖南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582 | ||||
河南 | 物流管理(主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主校区) | 580 | ||||
山东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1 |
江西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福建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安徽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000元/年;含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563 | ||||
浙江 | 物流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4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622 | ||||
江苏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山西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包含专业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6 |
物流管理 | 534 | ||||
北京 | 物流管理(办学地点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上海 | 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德国学分互认项目。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5分,外语教学语种为德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0 |
工商管理类(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 447 | ||||
新疆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4 |
甘肃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14 |
云南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57 |
贵州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闵行校区)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4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6 |
海南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7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在闵行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5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4.财务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601.物流管理)(办学地点:闵行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河南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德国学分互认项目。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临港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30 |
山东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浙江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3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上海 | 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德国学分互认项目。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95分,外语教学语种为德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0 |
工商管理类(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 447 | ||||
新疆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4 |
甘肃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14 |
云南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57 |
贵州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闵行校区)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4 |
四川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6 |
海南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7 |
广西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在闵行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5 |
广东 | 工商管理类(非定向)(120204.财务管理+120202.市场营销+120601.物流管理)(办学地点:闵行校区)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河南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德国学分互认项目。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10分。)(临港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30 |
山东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27 |
江西 | 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福建 | 工商管理类(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8 |
安徽 | 工商管理类(5000元/年;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浙江 | 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3 |
山西 | 工商管理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9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4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6900余名学生中,有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近600名。在13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9.2%。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逾17万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心挂靠上海海事大学,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将该平台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海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
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2900余名。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2.9%。学校实行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并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李斌技师学院。
学校致力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地近14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27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2011年上海电机学院秋季招生录取原则及加分政策
一、录取原则
全面贯彻教育部阳光工程要求,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体制,按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录取。
(一)、秋季高考录取规则(上海市):
1、对进档考生将按分数(含校内加分)高低排序,根据考生志愿情况进行录取,在同分情况下文科考生依次看语文、外语、数学、综合成绩;理科考生依次看数学、外语、语文、综合成绩。当考生所有专业均不能满足时,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调剂录取到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的考生将予以退档。
2、无专业级差,无加试要求。
(二)、秋季高考录取规则(外省市):
1、对于实行平行志愿投挡的省市,投挡原则按当地招生录取文件执行。在同分情况下文科考生依次看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理科考生依次看数学、外语、语文成绩。
2、对于非平行志愿投挡省市,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对于进档考生,根据考生考试成绩按照专业志愿先后方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时,考虑其第二、第三专业志愿,以此类推,当考生所有专业都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调整到未录满的专业,不服从的考生将予以退档。投挡原则按当地招生录取文件执行。
3、无专业级差,无加试要求。
|
二、校内加分政策:
根据上海市教委有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及我校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我校决定对具备此素质的学生在招生专业录取中给予校内加分政策。
(一)、适用对象:参加上海秋季高考考生
1、 加分项目:国家级、市级、区(县)级的科技创新及发明创造类奖项。
2、 评分细则:高中阶段获得过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及发明创造类奖项者加10-20分;高中阶段获得过区(县)级科技创新及发明创造类奖项者加5-10分。
3、 说明:
1) 符合上述条件的考生由个人提出申请并出示相关证明,由我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并在校园网上公示后实施。
2) 此政策加分将在我校进档线上予以加分。
3) 此政策加分与上海市统一加分项目不重复累加。
4) 受理时间截止2010年5月20日。
(二)、为鼓励各省(市)重点线上考生报考我校,经学校研究决定设立2011年本科招生“优秀新生奖学金”。
1、适用范围:第二批本科批次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分数达到或超过生源省一本线的被我校录取并报到的考生;已全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市,则将第二批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第一次投档视为第一志愿。
2、奖励额度:优秀新生奖学金一次性奖励5000元人民币,名额不限;另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新生奖学金获得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助学金,金额为2000-3000元/学年。
3、解释权归教务处招生办公室。
|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
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上海电机学院车辆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物
上海电机学院车辆工程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车辆工程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物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
上海电机学院德语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物流管理(中德合作)这
上海电机学院德语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