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上海电机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36(本科批) | /() |
| 软件工程 | 2020 | 理科 | 552/540(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9 | 理科 | -/506(本科一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8 | 理科 | -/520(本科一批) | -/514(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 | 2017 | 理科 | -/479(本科二批) | -/498(本科二批)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上海电机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 | 2021 | 综合 | -/402(本科批) | /() |
| 软件工程 | 2020 | 综合 | -/396(本科批) | /() |
| 软件工程 | 2019 | 综合 | -/432(本科批) | 459/450(本科批) |
| 软件工程 | 2018 | 综合 | -/430(本科批) | -/451(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6 |
| 江苏 | 软件工程(在校本部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2 |
| 上海 | 软件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02 |
| 河北 | 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专业。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1 |
| 新疆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37 |
| 甘肃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57 |
| 贵州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7 |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临港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2 |
| 广西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9 |
| 江西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 安徽 | 计算机类(5000元/年;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 吉林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辽宁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0 |
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岳阳市,面朝岳阳楼,紧邻洞庭湖,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理、工、文、经、管、法、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一本高校,是湖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规划高校、湖南省“十三五”期间改办大学规划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0年的湖滨大学。现设有20个教学院及1个独立学院--南湖学院,拥有本科专业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各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2100余亩,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留学生23000余人(含独立学院),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余人,硕士生导师40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省科技领军人才、省“杰青”、省级教学名师、“湖湘青年英才”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长聘高水平外籍教师13人,柔性引进院士、国家“杰青”等特聘教授数十人。
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获准立项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其中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部级实践教学平台32个。此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1项,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省级新工科项目3项、新文科项目2项、新农科项目1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教育强省建设重点推进工作项目1项。
学校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高。与大型国企央企民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了“订单班”,与政府、企业联合成立了创新创业就业学院。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69项,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30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特别是2017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量居湖南省高校首位,全国排名第13位。学生录取调档线、就业率、考研录取率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科学研究水平快速提升。现有省部级科研平台31个,其中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普通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3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海智基地1个。近5年来,共主持获得国家自科基金项目4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3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湖南省社科成果奖一等奖1项;《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搭建高水平学科平台30多个。与华夏芯公司合作组建了“异构计算及应用研究中心”,使学校成为世界顶尖芯片联盟组织(HSA)成员单位;整合校内资源,柔性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组建了先进光学研究所、新能源研究所、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大物流研究创新中心、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研究中心、3D打印实验室;与上海建为集团组建了“湖南省文物建筑保护利用重点科研基地”;引进国防科技大学高水平自主择业博士、教授成立了“军民融合研究院”“湖南省应急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湖南岳阳乡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岳州窑产学研基地、湖南省港口经济研究所等。
学校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开放办学成效不断提升。从1985年开始聘请外籍教师授课,招收培养留学生。先后与俄罗斯、德国、韩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高校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实施“3+1+1”“2+2”等多类型的本硕协同培养项目,与韩国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先后有10余名外教荣获“国家友谊奖”“潇湘友谊奖”“芙蓉奖”等荣誉,俄罗斯外教弗拉基米尔·加宁两次受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此外,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体育援助计划,承担了近十个国家的体育训练任务,获批湖南省对外体育技术培训接待基地。
学校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建成了馆舍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3.6万平方米的实验实训中心、2.6万平米的体育及教学综合楼、2万平方米的田径场,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智慧校园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校园物业、学生食堂全部实现了社会化托管,学生公寓全部安装了空调、热水和直饮水,办学功能不断完善,校园面貌日新月异。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传承先进文化思想与湖湘文化精髓,践行“至善穷理”校训和“三个为本”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和谐、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确保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促进了学校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
进入“十四五”,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确定了改办大学和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大任务”,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的发展举措,努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
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2900余名。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2.9%。学校实行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并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李斌技师学院。
学校致力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
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地近14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27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一流本科计划试点班)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一流本科计划试点班)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一流本科计划试点班)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一流本科计划试点班)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中德合作)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上海电机学院汽车服务工程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汽车服务工程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汽车服务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汽车服务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上海电机学院工业设计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业设计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上海电机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

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上海电机学院车辆工程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车辆工程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车辆工程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车辆工程

上海电机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

上海电机学院德语和软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德语和软件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德语就业前景和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德语专业介绍和软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德语和软件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德语和软件工程录取分数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