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海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1 | 综合 | -/511(本科批) | -/457(本科批)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2021 | 综合 | -/499(本科批) | -/457(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20 | 综合 | -/515(本科批) | -/259(专科批)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20 | 综合 | -/497(本科批) | -/259(专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9 | 综合 | 527/512(本科批) | -/258(专科批)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9 | 综合 | 508/497(本科批) | -/258(专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8 | 综合 | -/511(本科批) | -/46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8 | 综合 | -/497(本科批) | -/46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 | 2017 | 综合 | 523/506(本科批) | -/462(本科批)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2017 | 综合 | 521/495(本科批) | -/462(本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含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专业) | 499 |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重庆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广西 | 物流管理(5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8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526 | ||||
| 广东 | 物流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主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非定向)(120701.工业工程+120602.物流工程)(办学地点:主校区) | 559 | ||||
| 湖南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582 | ||||
| 河南 | 物流管理(主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主校区) | 580 | ||||
| 山东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1 |
| 江西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 福建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 安徽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5000元/年;含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563 | ||||
| 浙江 | 物流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4 |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622 | ||||
| 江苏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 山西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包含专业工业工程、物流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6 |
| 物流管理 | 534 | ||||
| 北京 | 物流管理(办学地点主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四年制本科/管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工程实践能力,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设计、分析、运营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在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从事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电商物流、供应链方案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务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应用统计学、现代物流管理学、运筹学、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库存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仿真等。
就业领域:国内外各类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物流业务操作与运营管理等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7 |
| 现代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247 | |||
| 湖南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1 |
| 安徽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5 |
| 浙江 | 现代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12 |
| 河北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9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4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6900余名学生中,有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7200余人,留学生近600名。在13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9.2%。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逾17万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心挂靠上海海事大学,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将该平台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海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培育)单位。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伴随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断成长的一所新型大学。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所以“工业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在60余年办学过程中,历经成人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及至硕士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为上海和全国输送了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近20万名,培养出了130余位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形成了“勤奋、自强、求实、创新”的校风,“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二工大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学校区位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金海路校区地处上海浦东金桥,紧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毗邻,占地近800亩,校舍面积近40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部),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8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0%,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曙光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43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深耕内涵发展。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培育单位,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培养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24个专业类别。现有6个硕士专业学位点、45个本科专业、20个高职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上海高校II类高原学科建设。“十四五”期间,学校结合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目标,依据规划安排建设“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材料)”两个高原学科。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等30余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等30余门。近3年,学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学科技能竞赛200余项,共获得奖项7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00余项。
学校始终对接社会需求,提升服务能级。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含青年)、浦江计划、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阳光计划、扬帆计划、晨光计划等人才类项目50余项。作为第一单位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拥有“上海先进热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逆向物流与供应链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与上海材料研究所联合共建“上海市工程材料应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共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分实验室”。学校注重产教融合,与江南造船、商飞、华虹、航天八院、上海电气、中银上海市分行、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迪士尼等著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全面合作。依托二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在长三角地区的数十个技术转移工作站,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与浙江省武义县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落地并正式运行。
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个高校和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本硕博多层次联合培养项目近140个。现有来自24个国家的110名学历留学生。目前建有全英语专业5个,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9门,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课程9门,共开设本科全英语课程86门,全英语项目24项。学校拥有国际联合实验室及联合研究中心14个,与海外联合申报欧盟伊拉斯谟+项目8项。
在新的起点上,学校将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精技术、重责任、国际化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把学校建成以工科见长,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决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向社会的郑重承诺。为此,我们搭建了完善的奖、勤、贷、助、补、减、绿色通道等资助平台,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常设的帮困项目有助学贷款、困难学生奖学金、学费减免、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路费补助、拓展训练、“送温暖”等。学校还积极开拓帮困筹资渠道,与希望工程、慈善基金会、少数民族联合会合作,为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并且,在资助中坚持“鱼渔兼授”的理念,个性化地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为学生量身定制资助“套餐”,以奖勤贷补免导等方式有效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认可各省市加分政策,学校不另外设置加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合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现代物流管理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合作)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合作)就业前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现代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现代物流管理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就业前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介绍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现代通信技术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现代通信技术专业介绍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物流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美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美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美合作)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美合作)专业介绍和现代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澳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澳合作)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澳合作)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澳合作)专业介绍和现代物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和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和现代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和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和工业工程就业前景,物流管理专业介绍和工业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物流管理

上海海事大学工业设计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物流管理在上海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