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华北电力大学
一、考试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理论基石、继承与借鉴、范畴、过程与规律、地位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象、目标与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评估、队伍建设、领导。
二、考查重点:
1.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2.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3.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内化与外化;疏通与引导;教育与管理;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
4.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5.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与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原则、途径、方法。
7.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方法以及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8.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依据、类型、特征、内容与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9.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及机制、原则和方法的关系。
10.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特点及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调节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的发展趋势。
11.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与职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及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选拔与管理。
12.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提高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水平。
《80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范围: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实践观;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及本质;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
二、考查重点:
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2.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联系、发展、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意识。
3.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真理、谬误、检验真理的标准、价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阶级分析方法、革命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历史观、人民群众与个人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群众路线。
5.商品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劳动价值论、劳动力、劳动力商品、货币、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剩余价值及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资本积累、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6.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实质、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原因和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及过程的长期性。
7.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及过程曲折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8.认识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共产主义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5-首都师范大学
本科提前批C段普通类理工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法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为法学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法学基础、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要在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对中国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要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等课程,同时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宽阔的知识面保证了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可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等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编辑、人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硕士研究生生源。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
初试考试科目: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史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⑥政治理论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初试考试科目: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史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⑥政治理论
0305Z1-党的建设
初试考试科目: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史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⑥政治理论
0602Z7-当代中国史
初试考试科目:①当代中国史研究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③外语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中国近代史(1840-1949)⑤二战以来世界史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中国近代史(1840-1949)⑤二战以来世界史⑥政治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时间:2019年3月25日(周一)下午3:30开始;地点:博远楼2号会议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时间:2019年3月27日(周三)下午2:30开始;地点:博学楼524
思想政治教育-中央民族大学
51. 中国少数民族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擅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理论业务、青少年工作和研究,能够胜任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等相应工作岗位和具有一定潜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青年工作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全面训练,形成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行政工作和青年工作以及从事相应研究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理论、英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
专业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原著选读、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青年学、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批判性思维、线性代数、微积分、社会心理统计与测量、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
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德育原理、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公共演讲与辩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西方社会学史、传播学原理、管理学、行政学、定性实地研究、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青年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咨询、青年组织学、社会与政治运动、网络社会学、专业英语、青少年研究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毕业去向::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社会组织,学校等。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中国传媒大学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的基本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律、功能、方法等都需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地展开研究。因此,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
本方向致力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网络时代的伦理道德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等问题的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使学生既能掌握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能结合大众传媒这个新媒介、新载体、新渠道开展相关的教学与研究。
本方向的研究特色为::(1)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2)媒介伦理研究;(3)媒介素养研究。
本研究方向将基础性研究与前沿探索紧密结合,基本理论研究与对策性研究相结合,发挥院校优势,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普及和传播服务。教学重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政治学经典著作研读、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32-首都师范大学
本科普通批理工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3-首都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国政法大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为法学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法学基础、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要在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础上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要在对中国现代化历史和现实的学习中深刻理解中国的国情、社情和民情;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要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中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本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等课程,同时还要学习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课程。宽阔的知识面保证了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可在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等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宣传、编辑、人事管理、理论研究和教学等工作,并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硕士研究生生源。
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7. 高等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海洋地质
3. 固体地球物理学
4. 空间地球物理学
5.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思想政治教育-北京建筑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保障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服务。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培养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着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新理念、新内容、新途径、新载体,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2.数学(0701)
本学科密切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注重将数学理论与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重点学科中的问题相结合,开展相关数学学科的系统化建设,研究范围涉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形成了传染病传播数学模型与控制、动力系统及其在生态科学中的应用、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工程应用、复杂数据统计分析等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2010年获批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4年通过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专项评估。2016年获批“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分布合理,勇于创新开拓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5人,其中“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教授3人,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兼职研究员2人,兼职副研究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学科带头人担任相关学会的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并担任国际、国内学术刊物的编委。2011年获批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非线性动力系统建模与分析”。
本学科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重大科研成果。2008年,“冲击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标毁伤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地区退化森林植被生态恢复(CRRM)的模式理论与三北技术”于2009年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010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环境演变与种群演化的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演变和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及其传染病时空演化动力学理论及方法”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近5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和参加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近千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在《JournalofAlgebra》、《JournalofDynamicsandDifferentialEquation》、《NonlinearDynamics》、《JournalofChemicalSciences》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三百余篇论文,其中SCI、EI检索近100篇;在China-Japan-KoreaColloquiumonMathematicalBiology、14thInternationalHeatTransferConference、8thEuropeanConferenceonMathematicalandTheoreticalBiology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10余次。
本学科设置:2个招生专业:(1)应用数学;(2)运筹学与控制论。
本学科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对研究方向的前沿进展与动向有一定了解;注重将数学理论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相结合,具备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针对实际问题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乡村教师延庆定向)2-首都师范大学
本科提前批A段普通类(1052)理工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3人-首都师范大学
德语(德语与中华文化)2人
法语(法语与中华文化)1人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与中华文化)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