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15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154(专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262(普通类二段) | -/447(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233(普通类二段) | -/203(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16(专科批) | -/17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87(专科批) | -/17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183(专科批) | -/172(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55 |
| 重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130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3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4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262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6 |
| 文科 | 241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0 |
| 文科 | 209 |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03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8 |
机械制图与AUTO CAD、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制造加工工艺、快速成形技术及应用、3D打印技术认知实习、电子基本技能实习、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 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财政拨款、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产业等单位,从事装备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3D打印设备应用与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工作。 AutoCAD绘图员、PRO/E三维应用工程师、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中级)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7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6 |
| 吉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7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8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学校创建于1993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是一所非盈利性民办本科高校,也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进入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大学。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2020年6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简称“中侨大学”)。学校占地542.4亩,校园环境怡人,目前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以创办“专业特色鲜明、办学风格新型”国内外知名一流现代职业教育大学为发展目标。全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致达集团以“科教兴企,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把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标杆,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办学中心任务。学校秉承“做人、做事、做学”校训精神,坚持“创新、创业、创值”发展思路,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学校深化教育合作,推进专科与本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国际合作、专本衔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学校现有9个二级学院、36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10个本科专业,在探索中形成“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位一体的联动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企业和社会用人标准为导向,集多方智慧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业特色,形成了以食品专业群、老年护理、证券与期货为特色专业,以广告设计与制作、汽车运用技术为品牌专业,以物流管理为一流专业的专业建设格局。目前,学校与245家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拥有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153个。全力推进学校“十四五”发展战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学生与周边社区人群职业技能培养和学历再提升。近年来,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多所高校保持良好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海外交流与合作项目,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增强师生国际化视野。学校已累计派送500余名学生出国接受短期交换学习实践及留学深造,为学生海外游学,出国深造搭建平台。
学校始终重视培育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培养相适应”的指导方针下,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方法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由“大学生”向“准职业人”转变,提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引导学生成为真正“职业人”。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激发创新思维,培育创业氛围,搭建创值空间,并在校园文化、爱心助学、志愿服务等方面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多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等荣誉,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挑战杯”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技能竞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作为全国教育部100所就业监测点之一顺利完成就业监测布点工作并取得了好成绩,学校连续十余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学校秉承教育兴邦,产教融合,整合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浙江商会等协会、商会资源、牵手腾讯、美团、华为、来伊份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金山本地上市公司起帆电缆,集八方资源,多维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与宝武集团、上海建工五建、联想、携程、科大讯飞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包括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浙江商会在内的6家协会、商会建立“校会”战略合作。2019年被评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2020年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和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学校”及“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等称号;2021 年被评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单位。
“学海弄潮,有我骄子,中侨大学,放飞梦想!”中侨大学将以“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胸襟,借助“升格本科”全面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地区文化内涵,携手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助力中侨学子成长成才,培育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坚持构建“奖(奖学金)、助(助学金)、贷(国家助学贷款)、勤(勤工助学)、补(困难补助)、险(保险)、捐(社会捐助)”七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确保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实落细,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的困境为重点,坚持分类别、多渠道、全覆盖的资助育人工作,逐步建立了以困难认定为前提保障、以助学贷款为基础保障、以奖助勤补为发展保障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资助工作机制。2021年全年精准发放各类资助资金850万余元,19786人次学生受益。
1.奖——在国家级、市级各类奖学金的基础上引入“致达奖学金”“爱建特种基金会奖学金”,建立“匠心奖学金”“少数民族奖学金”“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等发展型奖学金,进一步扩大学生受益面。
2.助——在国家助学金基础上增加中西部地区本科新生助学金、新生入学临时补助、返乡补贴等各类校内资助内容,帮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3.勤——校内勤工俭学岗位开设80余个,每年经费达40余万元,优先保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岗位,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标准计酬。
4.贷——协助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做好贷前准备和贷后管理工作,及时完成贷款的审核及发放。
同时积极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健康成才成长,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奖助分类 |
奖助标准 |
奖助人数 |
奖助对象 |
国家奖学金 |
每人每年8000元 |
7名左右 |
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专升本四年级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每人每年5000元 |
250名左右 |
获得校内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上海市奖学金 |
每人每年8000元 |
4名左右 |
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专升本四年级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
致达奖学金 |
每人每年6000元 |
16 |
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专升本四年级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
学校奖学金 |
200、500、1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参照学生手册标准 |
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奖学金 |
5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参照学生手册标准 |
社会工作优秀学生奖学金 |
200、500、1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参照学生手册标准 |
匠心奖学金 |
200-2000元不等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参加各类技能比赛获得一定成绩 |
爱建特种基金会奖学金 |
1000、2000元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视实际情况而定 |
国家助学金 |
平均每人每年3300元 |
900名左右 |
经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 |
中西部地区本科新生助学金 |
每人10000元 |
100名左右 |
按规定注册报到,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地区本科新生 |
新生报到临时补助 |
每生一次性资助300-500元 |
250名左右 |
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报到入学后申请 |
勤工助学 |
每生每小时12-14元 |
学校统筹安排 |
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 |
国家助学贷款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
无限制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需在户籍所在县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 |
退役士兵/退役复学学费减免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注册报到当天,先至绿色通道办理学费减免手续(免交入学当年学费减免部分) |
无限制 |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学生;退役一年以上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考入本校并报到入学的新生 |
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
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
根据征兵部门下达名额确定 |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在校生 |
绿色通道 |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没有办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预缴部分学费后报到入学。 |
||
注:1.学生在同一学年内只能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上海市奖学金中的一项,并可同时申请国家助学金。若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发生变化,以新的办法为准。
2.此表为简表,表内未尽事宜以各类奖助相关文件为准。
一、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秋季统一考试)成绩录取的规则:
1. 按省级招办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及我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具体的投档比例由省级招办审定后,按照非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20%;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05%。),以考生分数优先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同分情况下,文科考生依次比较外语、语文、数学成绩,理科考生依次比较外语、数学、语文成绩,不分文理考生依次比较外语、语文、数学成绩,同分规则以省级招办规定为准。
2. 我校录取时,总分达到学校最低投档线即满足考生第一专业志愿,无专业分数级差要求,无专业加试要求,按分数优先原则录取。
3. 政策性加分在录取时计入总分,各项加分不累计,最多不超过20分。
4.内蒙古自治区进档考生,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二、高考改革有关省市的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省级招办规定为准。
三、江苏省考生录取原则按照江苏省有关政策执行。
四、艺术类专业的录取规则:
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专业成绩达到各省级招办划定的最低录取资格线,且文化成绩达到各省级招办划定的艺术类专业成绩控制分数线,按投档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同分情况下,依次比较考生语文、外语、数学成绩。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艺术学院、交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在3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学校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我校党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学校根据山东省及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目前,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7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基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类四大优势专业群。四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项目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培育项目2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2个(汽车智能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市级职业体验试点培育项目3个(3D 打印体验馆、汽车体验中心、建筑-城市-人居体验馆项目)。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81人,“双师型”教师367人,兼职教师413人,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柔性引进博士36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2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军人物4人,引进首席技术、技术能手等4人,引进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投入巨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在校内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科研基地8个,建立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99个,与校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00余个。这些实训、实习、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转化活动。近五年,主持承担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课题123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项目1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课题12项。承接行业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横向委托科研课题49项,到账经费1200万元。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8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5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54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9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3项。
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实施了一把手抓就业创业工程;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四是初步构建了1+X“多证”获取体系,学生可获得毕业证+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学校荣获首批“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学院”称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的发展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三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7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82项。
站上新起点,奔向新目标。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38分(理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山西理科专科批普通类138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民办专科(高职)专业。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山东省理科排名第43。山东省开设理科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泰山学院、滨州学院、青岛滨海学院、枣庄学院、日照职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河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55,最低位次是192222、山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38,最低位次是93470、内蒙古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80,最低位次是71545、吉林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9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74分(理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9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47分(综合)。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校简介学校前身是山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06分(文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吉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97分(理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吉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内蒙古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80分(理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内蒙古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38分(理科)。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55分(历史类)。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