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6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5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3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9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30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376(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工业机器人系统及其它精密自动装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生产管理、营销等专业能力的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机器人安装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检测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护、生产设备PLC控制、AutoCAD、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在工业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工业机器人管理与维修等相关行业及机电一体化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行业工作。
机械制图与AUTO CAD、机械设计基础(含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C语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快速制造加工工艺、快速成形技术及应用、3D打印技术认知实习、电子基本技能实习、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 本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财政拨款、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装备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信息产业等单位,从事装备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3D打印设备应用与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工作。 AutoCAD绘图员、PRO/E三维应用工程师、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师(中级)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7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6 |
| 吉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7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8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5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并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成就,成为办学成绩突出,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全国四所著名师范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自治区、市(桂林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定了以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办学方向,做优教师教育专业,做强艺术教育专业,做大应用教育专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齐备优良。学校现校园占地面积1096.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95023.74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22470.08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80.85万元。校内有226个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使用面积合计54818.02平方米。校外建有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160个,其中固定实习学校55所。教学用计算机5435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5218个。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中文纸质专业期刊891种,另有电子图书69万册。创新创业中心1个(1921平方米),可容纳2%以上的在校生。目前,学校设有1个学院、9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设有5个专业群、39个专业。以广西为主,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1732人。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有654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8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5.78%;具有研究生学位383人(其中博士13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17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56%和27.06%。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
办学特色鲜明彰显。学校84年的发展历史积淀凝练了学校“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
——特色师范面向基层。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以培养全科型师资为目标,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广西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桂林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学校、广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10万多名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学近80%的教师和70%的校长均系我校毕业生,100余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或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为广西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艺术兴学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学校不仅强力打造音乐、美术等教师教育特色专业,还积极创新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将艺术教育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生热心投身于桂林“文化立市”战略的实践中,积极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为地方文化繁荣贡献力量。2016年,学校学生参加央视端午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获得一致好评;2017年,学校学生成功参演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演出,学校荣获“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筹备工作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18年,学生出色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文艺演出任务;学生艺术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中荣获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学校现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
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有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主要成果69项。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1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种,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4个,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学校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创新科研机制,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76项。获得专利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61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出版著作、教材68部。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广西艺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学校学报荣获2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2019年度广西高校精品学报,居于同类同级刊物的前列。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396项。2021年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史知识大家答”暨“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总决赛第一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类事业、各条战线上贡献突出,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评价较高,自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首次荣获“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抓住机遇,坚持“以德立校,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弘扬“勤学慎思、明德笃行”的校训精神,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以更加务实的“双高建设”夯实本科院校基础,努力开创学校升格转型、发展创新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努力奋斗!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座落在有“山水甲天下”美誉的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学校分信义和甲山两个校区。校园内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教学大楼错落有致,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由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学校坐落于具有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之称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面积近6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现代艺术学院、交通学院、数字财金学院、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在30年的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新工科,融合性,职业型”的特色办学思路,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路径,走出了一条“凸显工科特色、注重内涵建设”的职业技术大学发展之路。
学校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构建了思政课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教育“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选择主流文化,崇尚主流价值,培养大学精神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2022年,学校马院思政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实现我校党建在国家级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学校根据山东省及济南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目前,开设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47个,形成了智能制造、新基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类四大优势专业群。四大专业群依工而建、优势明显、互为依托、各具特色。已建成省级品牌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市级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企校共建工科项目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1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群)点培育项目2个(新基建信息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专业);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2个(汽车智能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软件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市级职业体验试点培育项目3个(3D 打印体验馆、汽车体验中心、建筑-城市-人居体验馆项目)。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91人,其中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教师3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81人,“双师型”教师367人,兼职教师413人,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5支,柔性引进博士36人,领军人才、高级人才26人,其中省级及以上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军人物4人,引进首席技术、技术能手等4人,引进省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专业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
学校坚持“能力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投入巨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在校内建成集教学、科研、实训为一体科研基地8个,建立公共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99个,与校外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实习基地300余个。这些实训、实习、科研基地的建立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学校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围绕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行业企业技术难题、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推广转化活动。近五年,主持承担省、市教学与科研立项课题123项,其中省社科规划课题6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教育教学项目12项、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课题12项。承接行业企业技术咨询服务等横向委托科研课题49项,到账经费1200万元。在中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18篇,其中SCI、EI、ISTP检索收录50篇。主编参编学术著作和教材154部,取得国家专利授权99项、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83项。
学校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就业,全力实现就业”的就业工作体系。一是实施了一把手抓就业创业工程;二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三是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战平台;四是初步构建了1+X“多证”获取体系,学生可获得毕业证+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五是建立了“小贤才”校园招聘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服务。学校荣获首批“山东省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学院”称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的发展获得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荣获“全国百强职校”“全国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奖”“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山东省高校后勤、校园绿化与管理、校园治安防范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党组织三次荣获“山东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校长吴梦军教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近5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获奖436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省级一等奖79项、二等奖125项、三等奖182项。
站上新起点,奔向新目标。作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学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确立了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建设在全省、全国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目前,全校师生在学校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有很多学生会在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和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个学校中做选择,究竟是报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好,还是报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好呢?小编从以下几方面给大家做个分析:(1)学校是不是重点学校(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2)对比山东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