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胜利学院和山威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1 14:32:23 解决时间:2022-12-16 10:35

满意答案

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山东大学(威海)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各排行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数线,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与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数对比(山东)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山东大学(威海)
(最高/最低分)
汉语言文学2021综合 -/491(普通类一段)-/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20综合 -/485(普通类一段)-/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19文科 -/518(本科批)-/596(普通类一段)
汉语言文学2018文科 -/516(本科批)-/605(本科批)
汉语言文学2017文科 -/490(本科批)-/580(本科批)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言文学及相关专业能力的本科层次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下设三个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高级文秘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高、中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出版等机构从事语言文学、宣传、文秘或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遵纪守法;具有坚实宽厚的专业基本理论,广博的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具备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教学及写作、宣传、文秘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2.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先进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要求,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要求。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美学概论、写作。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91
四川汉语言文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5
湖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07
江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30
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02
浙江汉语言文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57
江苏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2
吉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45
辽宁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23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51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0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山东大学(威海)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概况:汉语言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丰富深厚的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文化使命感。培养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有较高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有较高阅读理解、鉴赏评论和研究写作能力,有较强沟通、协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掌握查找、利用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具有进行初步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国家、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家辈出,形成优良传统。现在本专业师资力量强,科研水平高,多个领域的研究居全国前列。教师爱岗敬业,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毕业生。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学生可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文书秘书工作,新闻出版单位的新闻报道、编辑出版工作,对外汉语的教学与涉外企事业单位文字工作,并能适应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主修课程: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美学概论、马列文论选读、中国文学批评史。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山东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607
596
新疆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4
甘肃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88
陕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1
云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5
贵州汉语言文学(威海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四川汉语言文学(威海校区就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3
广西汉语言文学(5100元/年,在威海校区办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8
湖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2
河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江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2
福建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0
安徽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2
浙江汉语言文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648
江苏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97
黑龙江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2
吉林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1
辽宁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4
内蒙古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8
山西汉语言文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1
河北汉语言文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21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541
软科(综合)
516
校友会(综合)
学校简介

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追溯学院历史,1979年6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成立;1981年4月,在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基础上,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7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胜利油田师范学校、胜利油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设立。

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余种。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505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3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

学院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9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至国家级一流专业评审。

“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58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14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4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1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2项。近三届毕业生中有719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34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食堂

  

 

     


山东大学(威海)
学校简介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7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国际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100余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近2300人;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7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配备查询、借还、选座等自助设备,建有信息共享空间、学者研讨室等功能空间。教学、科研实验室64个,语音室及公共机房17个,多媒体教室58个,并建有常态化录播智慧教室137个、研讨型智慧教室3个、同声传译实验室3个、专业课程制作室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6万多个。

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框架下,威海校区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深入实施“学术提升计划”,贯彻落实“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不断提升校区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亮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25个、一流课程10门、优秀教材15部、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39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14项,省奖1000余项。

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实力。校区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7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303件,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法律方法及立法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韩国研究备案中心”“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备案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智库平台建设有序发展,近年来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等山东大学特色高端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智库品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影响力提高。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建设,在空间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牧场以及东北亚区域性研究、海洋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在威海市政府大力协作下,已启动文登圣经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东部地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基地。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科普1万余人次。

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近年来,校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优秀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一批世界顶尖名校进行长短期访学和交流。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在机械电子与自动化、3D打印、先进制造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引智新格局。

校区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3%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攻读研究生。

作为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坚持特色引领、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联系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180号

邮政编码:264209

联系电话:0631-5688282 5688902  5688895

电子邮件:whzhaob@sdu.edu.cn  

学校网址:http://www.wh.sdu.edu.cn


根据2021年山东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1,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6,山东大学(威海)汉语言文学专业更胜一筹。
  中专 2022-12-16 10:3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录取办法?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1楼

  • 中专学校

    山东政法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有哪些专业?食堂环境什么样?

    2楼

  • 中专学校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重点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3楼

  • 中专学校

    山东警察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招生咨询联系办式?重点的专业?

    4楼

  • 中专学校

    山东体育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重点的专业?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5楼

  • 中专学校

    山东艺术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有哪些专业?重点的专业?

    6楼

  • 中专学校

    山东女子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有哪些专业?加分政策?

    7楼

  • 中专学校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有哪些专业?奖学金多少钱?

    8楼

  • 中专学校

    山东建筑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录取分数线多少分?重点的专业?

    9楼

  • 中专学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有哪些专业?录取办法?

    10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