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四川农业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 软科(综合) | 146 | 77 |
| 校友会(综合) | 105 | 113 |
| 武书连 | 110 | 159 |
| US排名 | 1180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7 | 41781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566 | 42545 | 521 | |
| 2021 | 国际班 | 本科一批 | 522 | 81995 | 52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73 | 6591 | 541 | |
| 2021 | 国际班 | 本科一批 | 546 | 15900 | 54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99 | 21152 | 52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9 | 16077 | 400 | 物/化/生(3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9 | 9653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8 | 11319 | 400 | 物理必选 |
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温江)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491万册(件)。

扫一扫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
招生咨询及录取查询电话:
028-86290999 86291999
电子邮箱:scndzs@163.com
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居全国前列,学校每年升学率达30%以上,30%以上的毕业生被录用为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者进入金融系统就业。近40%毕业生到世界500强或上市公司。学校历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学校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截止目前,学校是唯一同时获得以上全部荣誉的在川高校。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1960 年和 1978 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1、联系电话:(010)62331534
2、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务处 招生办公室
3、邮政编码:100083
4、学校网址:http://www.cumtb.edu.cn
5、招生网址:http://zb.cumtb.edu.cn/f/index
6、招办E-mail信箱:kyzb@cumtb.edu.cn
学校在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搭建全员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业促就业,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始终把推动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作为长期工作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全面发力,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近三年本科生就业质量逐年向优。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64%,深造率55.61%,其中国内升学45.67%,出国/境留学9.94%。深造率连续5年超过50%,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输出对社会的贡献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2019年,全校共有787名毕业生前往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就业,占就业总人数24.01%;到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222人,占就业总人数6.77%;2名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就业创业。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设计课程外延实践教学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第二届“生涯体验日”户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游戏闯关的方式唤醒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以本科生各年级特点为导向,精细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年举办百余场讲座和沙龙,覆盖8000余人次;以不断优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为目标,精准推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帮扶工作,建立“一生一策”动态帮扶台账,开展“女生求职训练营”“少数民族求职训练营”“退伍大学生求职训练营”等针对性培训40余场;以回归教育本质为出发点,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双引擎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创业实践。2019年,学校14支团队获省部级创业大赛奖项共17项,其中,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4银9铜,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获2金1银1铜,创业工作成绩显著。
学校适时在新兴领域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全方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营造“走出去,引进来”就业市场建设模式。多年来,积极开展校地招聘合作和校企招聘合作,已与千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科研设计院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董事会等单位建立密切的毕业供需合作关系,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5%。2019年,学校举办4场大型校园双选会,199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吸引近600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精准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到校招聘数量逐年增长。各学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企业就业实习基地,利用校友资源推荐应届毕业生,以行业口碑带动毕业生多领域就业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