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 | 2021 | 理科 | -/323(专科批) | /() |
| 护理 | 2021 | 文科 | -/412(专科批) | -/404(专科批) |
| 护理 | 2020 | 理科 | -/238(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护理 | 2020 | 文科 | -/408(专科批) | -/350(专科批) |
| 护理 | 2019 | 理科 | -/227(专科批) | -/350(专科批) |
| 护理 | 2019 | 文科 | -/408(专科批) | -/232(专科批) |
| 护理 | 2018 | 理科 | -/282(专科批) | -/232(专科批) |
| 护理 | 2018 | 文科 | -/372(专科批) | -/232(专科批) |
| 护理 | 2017 | 文科 | -/290(专科批) | -/232(专科批) |
专业培养目标:护理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护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
主干(核心)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社区护理、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康复、保健服务机构,从事护理及预防保健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贵州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1 |
| 文科 | 434 | ||||
| 云南 | 护理(凯里市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9 |
| 文科 | 454 | ||||
| 四川 | 护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2 |
| 护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416 | |||
| 重庆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历史类 | 411 | ||||
| 广西 | 护理(3500元/年,在凯里市校区办学)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4 |
| 文科 | 362 | ||||
| 广东 | 护理(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凯里市校区)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5 |
| 山东 | 护理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17 |
| 江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8 |
| 文科 | 313 | ||||
| 福建 | 护理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78 |
| 安徽 | 护理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4 |
| 山西 | 护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文科 | 154 | ||||
| 河北 | 护理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9 |
| 历史类 | 377 |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诗歌之城——安徽省马鞍山市。学院前身为马鞍山联合大学,创办于1984年。2008年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设置更名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月,学院与安徽马鞍山技师学院整合;2015年5月,马鞍山市卫生学校并入;2019年4月,马鞍山网络大学(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马鞍山分校)并入。2021年12月,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十三五”以来,学院坚持“地方性、技能型、特色化、高水平”定位,充分发挥“四校”资源整合优势,推进资源共享、专业共建、质量同升,已构建起以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职业培训与学历继续教育并举推进的办学格局,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YB)优秀培训单位、安徽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现为国家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
现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教学及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设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经济贸易、管理工程、应用外语、医学护理7个专业教学系和基础部(思政部)、网教部(电大)2个教学部。高职专业42个、中职专业34个。教职工430余人,正、副高职称教师130余人,省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占比82.2%。中高职在校生10000余人,各类继续教育学生5500余人,年均完成各类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10000余人次。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有专业均开展有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与以本市为主的长三角地区15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重点专业已构建“三引三出”“校企八共”“大师团队引领”“实境实品”“淡学旺工”“三段递进”等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获批认定为国家级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晓庄电商学院和合作企业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认定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示范实训中心)达11家。
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积极对接世赛国赛省赛标准,深化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十三五”以来,师生获技能竞赛国奖32项、省奖334项,学生在“烹饪”“平面设计”“增材制造”“CAD机械设计”“3D数字游戏艺术”等赛项中获全省第一名,其中电子信息系王梓璇同学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教师陈娟被聘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裁判长和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中国专家组组长。
广泛开展职业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认真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聚焦省市重点、支柱和战新产业领域,面向在校学生、企业新录用员工、新生代农民工、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各类人群,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省创业学院和市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一套课程体系、三项教育载体、一体项目孵化”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十三五”累计完成职业培训18048人次,技能鉴定24984人次,创业培训7116人次。师生获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奖项52项,其中获2016年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国赛二等奖、2020年首届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1年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佳绩。
高度重视招生就业工作。分类招考(职教高考)、普通高考、五年一贯制、“3+2”、高职扩招、联合办学等多种招生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成才通道。发挥市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作用,构建起“本地主体、省内补充、长三角辐射”的就业工作网络,优先举办本地企业招聘会,大力鼓励毕业生本地就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超过31%。
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办学。与马鞍山工业学校、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铜陵理工学校开展稳定的“3+2”联合培养,与马鞍山理工学校合作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与马鞍山市三县三区其他职业院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与南大、北师大等高校合作分别设立现代远程教育马鞍山学习中心,多次获合作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学习中心”。与德国职校合作开办数控专业“中德合作班”;与韩国东义大学、韩国昌原文星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以及我国的台湾东南科技大学、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签订了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研学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视察,作出把马鞍山打造成长三角“白菜心”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马鞍山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全市人民倍感振奋、欢欣鼓舞。中国共产党马鞍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和《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支持学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十四五”期间,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创建“职业本科院校”,着力打造实现多层次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职业高等院校,为马鞍山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全力开创新阶段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建设新局面,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院奖学金获奖面40%以上。
(1)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
(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
(3)助学金:1000-3000元/人;
(4)院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奖2000元/人年;一等奖1000元/人年;二等奖600元/人年;三等奖300元/人年;
(5)其他单项奖学金(计算机单科优秀奖、英语单科优秀奖、学习优秀奖和发明创造奖等)100-1000元/人年。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3月创办的黔东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2001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卫生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8月从凯里市区整体搬迁至凯里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丹寨万达校区开始招生。学院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等。
办学规模:凯里主校区规划面积1503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丹寨万达校区300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53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9万册(含万达4.1万册),电子图书11.3万册。在编教职工712人,其中,正高32人、副高178人、博士(含在读)13人、州管专家3人。全日制在校生11577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10414人。
专业建设:学院突出“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办学重点,重点发展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大专业集群和十个专业群,开办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工艺美术品设计、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等高职专业46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
教学实训:学院拥有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黔东南导游服务中心、黔东南州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校园民族文化技术实践基地等;有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护理、临床药学、口腔工艺技术、药学、基础医学、会计、旅游、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园林技术等220个专业实训实验室。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与154家企业、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有170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一次性接纳学生顶岗实习4000人以上。
人才培养:学院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3.3万余人, 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优秀学子获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创业英雄百强、百名成才典型、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科技研发: 坚持“激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运用、服务区域发展”科技工作总思路,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重点。设立科技处管理机构,建有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副县级科研机构及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等九个正科级科研机构。近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20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项、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专著21部、出版各类教材70余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0余篇。
社会服务:坚持“融入区域、提升能力、协同推进”社会服务思路,成人学历教育有专科、本科专业70余个,近三年毕业学员10466人;开展农业科技、金融财会、电子商务、旅游、社会工作、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培训1.5万人次以上,开展妇幼保健员、按摩师等30个工种技能鉴定近2万人次;为产业培育植物组培苗推广辐射面积近2万亩,总产值3亿元以上,与企业共同开发苗侗医药新产品45个,产值近6000万元。
发展目标:学院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校训,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深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师傅带徒”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着力创建“民族标杆、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目前的伙食为大众餐:3-5元/餐;其他小窗口餐:6-15元/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