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甘肃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595 | 
| 陕西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7 | 
| 云南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校本部)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1 | 
| 贵州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2 | 
| 四川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只承认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加分政策)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7 | 
| 海南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14 | 
| 广西 | 外国语言文学类(5100元/年,包含专业: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广东 | 外国语言文学类(非定向)(050201.英语+050202.俄语(俄英双语)+050203.德语+050204.法语+050205.西班牙语+050207.日语+050209.朝鲜语(朝英双语)+050261.翻译)(办学地点:校本部)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 江西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6 | 
| 福建 | 外国语言文学类(语种:不限,含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 | 
| 安徽 | 外国语言文学类(5100元/年;含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9 | 
| 黑龙江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9 | 
| 吉林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3 | 
| 辽宁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0 | 
| 山西 | 外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08 | 
| 天津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60 | 
| 北京 | 外国语言文学类(5100元,含英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朝鲜语(朝英双语)、翻译)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6 | 
本专业培养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扎实、人文背景深厚、日语综合技能较强、能熟练运用日语从事外事、对日文化交流、教育、经贸、科技、军事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深刻领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精神实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的“山大基因”广受赞誉。
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充分肯定70年来《文史哲》编辑部在党的领导下,几代编辑人员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为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作出的积极贡献,对办好《文史哲》杂志寄予殷切期望,对包括山东大学教师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体现了对山东大学的亲切关怀,全体山大人备受激励鼓舞、倍感责任重大。
新的征程上,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聚势谋远,守正创新,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七大战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山大力量!
山东大学济南本部食堂总建筑面积共70880平方米,餐位14590个,“亚洲第二大食堂”,天南地北,中餐西餐,一应俱全……现有16个学生食堂和6个教工餐厅,均可提供多种规格、多种形式的餐饮服务。清真特色窗口、南方小吃、港式甜点,来自五湖四海的你身处山大一样可以品味家乡美食;正午的阳光、热闹的大厅、幽静的包间,一处一风景,一餐一享受。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山东省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计划(2011-2015)》精神,加快本科教学改革步伐,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山东大学决定从2013年起,在学年学分制基础上,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山东大学学分制教学改革,在发展模式上以“质量为本”,在素质培养上以“育人为本”,在培养层次上“以‘本’为本”,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选课制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模式,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个性化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的综合化与个性化、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积极实施按大类培养招生,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统一建设,增加选修课比例,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实现毕业审核弹性化,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规章制度,构建一套以学分制为核心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试行学分制收费作为学分制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学校对各专业收费标准会做适当调整,具体收费标准以山东省物价局审批的正式文件为准。
山东大学
2013.6
青岛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医、法、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111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山东省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被社会赞誉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8月崂山校区投入使用,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中德国际合作区(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谱写新篇章。
当前,学校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校舍面积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各类文献资料34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4个,固定资产总值37亿元。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现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7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进入前7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为省属工科高校唯一。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获得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9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9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专业(群),1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14门省一流本科课程,16名省级教学名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绩显著,现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层面创新平台数达到10个,数量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拥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示范)中心,45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走政产学研融合之路,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已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家,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专利转让数进入中国高校百强,为“天问一号”自主导航提供关键核心技术,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完善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同2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得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基本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其中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举办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加快推进中德工业大学和中德青年科学院建设,实现中德合作办学一体化发展。牵头共建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首个在境外设立的办学机构,迈出了学校境外办学第一步。
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绘就了“三步走”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建设“有精神、有文化、有责任、有活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围绕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学校“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取得突破、五年塑成优势”的战略部署,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的路径选择,主动对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发扬“科大精神”、践行“橡胶品格”、贯彻“五有理念”,干字当头、实干为先,加快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成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引领行业进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录取批次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为准。
艺术类录取规则:
1、山东省美术类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分专业按照省统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山东省音乐类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分专业按照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使用省统考成绩的外省艺术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按照省统考专业成绩(换算成百分制)70%和文化成绩(换算成百分制)30%的比例结合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4、使用校考成绩的外省艺术专业录取原则:在投档的考生中,按照校考专业成绩70%和文化成绩(换算成百分制)30%的比例结合后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青岛市松岭路99号,青岛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266061

2021年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密校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编辑出版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地方专项计划)、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法学、生物工程、金属材

2020年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轻化工程、工业工程、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与青岛青软实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财务管理(高密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韩合作办学)、机械工程(英才计划)、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社会

1.分数线:日语为535;2.学费:日语(校企合作,与青软创新科技集团合作))为8800;青岛理工大学日语(校企合作,与青软创新科技集团合作))专业及学费学校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学费青岛理工大学日语(校企合

当然是山东科技大学无论是从综合排名还是专业排名山科大都是很棒的近山科大重新成立了艺术设计学院在设计方面做了很大调整希望不会让你失望的假如有需要帮忙的可以去我爱设计论坛找我发帖请求帮助就可以了我会告诉你的

专业简介培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对日商务应用能力;能够基于日语开展相关商务活动,能在日本本土及跨境经济中从事商品及服务的生产、营销、运作、管理工作,胜任商贸翻译与外商洽谈岗位的的国际化、复合型、高水平人才。

备注学生掌握完备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及较强的相关实践能力,通过国际日语能力测试N2、N1考试。数十名毕业生已考取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名古屋大学等日本名牌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国内985/211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国内区域性知名大学的研究生。

就业去向日本本土企业、国内日资企业;国内中日合资企业;国内涉及国际贸易业务的国企、民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各类培训机构日语教师等。日本就业岗位有大型商社业务员(贸易公司)、五星级酒店及温泉酒店管理人员、机场免税店销售经理、IT系统运维、东京人力资源公司职员、信用卡公司话务员等,更有本田汽车、埃森哲、NITORI、日本本土各类银行等国际500强企业及大型金融机构。

主要课程日语专业导论、综合日语、日语会话、日语视听、日语泛读、高级日语、口译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日语、跨境电子商务导论、营销策划训练、数据运营训练等。

专业特色多样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本科期间赴日交换留学、访学(2+2/2.5+2/2.5+1)与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关西国际大学、爱知产业大学等多所大学成为友好姊妹大学。通过2+2/2.5+2(双校园双本科学位)、2.5+1等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在校生赴日留学、访学,通过4+2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荐优秀毕业生赴日读研。每年15名左右同学通过以上项目赴日。本科期间赴日实习(0.5/1)2014年开始与

这种专业可定要去文科学习啊,要是我建议你去各大外国语学院,比如大连大外语,天津外语,西安外语,四川外语,广东外语外贸,但是实力的话还是西安外语和广东外语外贸好。你问的三个学校,烟台大学太差,后两个是工科学校,文科很差,如果你一定要去山东的大学我就没什么推荐了,山大你去不了,其他都是工科学校,除非你去山师,但是也不沿海。ls说我不动脑子,你动个脑子出个主义不是?我推荐的都是非211的外语大学,他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