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252 | - |
| 高职排名 | 224 | 6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60 | 0 | 16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65 | 0 | 1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2 | 70721 | -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15 | 33373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97 | 139026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精准扶贫专项计划 | 专科批 | 221 | 146322 | -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8 | 102558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精准扶贫专项计划 | 专科批 | 324 | 129335 | -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直接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在办学能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专业建设、招生就业、学生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11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07年8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试点院校;2016年5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校;2017年9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6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是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行指委市政工程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理事长单位。
学校秉持“五个基地”的办学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每年独立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先后与300余家区内外建筑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形成了立体化的就业市场。近三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年内跟踪就业率达100%,连续位居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之首,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建校62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6.2万名毕业生,被誉为是“培养建设人才的摇篮”。
呼和浩特市简介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誉为“中国乳都”,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2800.7亿元。 全市常住人口为344,6100人。
呼和浩特建城历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1572年(明朝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与明朝“通贡互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在这里修建城池,命名为“归化”,蒙古族人民称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成为现代呼和浩特市的雏形。195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内有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的中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公元1世纪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有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呼和浩特也是丝茶驼路中转之地,是召庙文化盛行之地,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高职)学院。学院始建于1978年,始终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同发展,建校四十余年为祖国的地矿事业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
学校是国内少有、华中地区唯一的国土资源类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GDP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家中西部开发区中排名首位。这里是“世界车都”和“中国星谷”,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永久举办地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地。校区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园,校区占地面积600余亩,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轨道交通16号线直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便利。近万家企业环绕,世界500强企业林立,文化氛围浓郁,是莘莘学子学习深造的理想园地。
毕业生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推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负责推荐每一名毕业生就业。学院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学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经过了充分论证,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技能规格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补充相应岗位的新知识新技能,为学生就业准备了较好的基础条件。学院奉行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学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展示精神风貌、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供了条件,部分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后即与生产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还能依靠校企合作方式目标明确地进行专业建设,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近三年学院与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武汉测绘院、湖北省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研究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合作,独立承接了测量、工程地质勘察与施工、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14个,共同完成生产项目20多个,学生“顶岗”参与实际的生产项目,实现了毕业生上岗“零适应期”的培养目标。
学院创造条件,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多种证书”提供便利,目前省人事厅、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部分国家考试机构和行业证书考试机构在我院设有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等培训考评站点、基地或考点。“多种证书”为毕业生上岗符合相关部门的岗位准入制度提供条件,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就业指导中心与各系部就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与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合作关系,特别是与30余个国土资源、地质,建筑、交通、核工业、水利、能源、信息技术、制造等行业、部门、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人才培养“订单”,就业地域覆盖全国20多个省(区、市)。往届毕业生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地质调查与找矿、地质灾害治理、城市规划、农业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部分优秀毕业生成为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或骨干技术人员,为学院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也为后续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我国今后几十年仍将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大坝等,像众所周知的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一样,需要大量的地质、工程勘查与施工、地质环境调查与地质灾害治理等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凭借我院往届毕业生在这些工程中的工作业绩及学院与承担这些重点工程的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我院今后的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学院坚持把毕业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当成头等大事,创造条件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为学生搭建可持续提供就业机会的就业平台,切实疏通毕业生就业渠道。我院已在全国国土资源系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北、华北等地建立了就业基地,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就业网络。学院的就业工作获得湖北省教育厅的较高评价,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部分专业100%。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把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当作事关学院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学院从事就业工作的每一名工作人员,愿意通过扎实的工作,进一步建立畅通的就业网络,甘当垫脚石,为每一名学有所成的毕业生铺平顺利跨入社会施展才能的平坦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