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地理科学(师范)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97426 |
| 文科 | 519 | 29847 | ||||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2 | 103336 | |
| 文科 | 532 | 29610 | ||||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4 | 106361 | |
| 文科 | 530 | 28438 | ||||
| 2017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1 | 100935 | |
| 本科二批 | 100935 | |||||
| 文科 | 本科批 | 498 | 30652 | |||
| 本科二批 | 30652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地理科学(师范)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 文科 | 519 | ||||
| 广西 | 地理科学(师范)(师范,5190元/年,不招色盲者)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4 |
惠州学院地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和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立项院校、省第三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前身为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办学75年来,秉承“敦重明辨、求真致用”校训,努力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
学校占地近2500亩,面向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逾1.9万。目前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8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省级各类优势专业3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个(国家级1个,省级12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7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7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前100”中,我校名列全国第13位、广东省第2位的突出成绩。
学校现有省重点学科6个,各类科研创新平台67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院士平台2个、省厅级平台14个、市级科平台17个)。近10年获得纵向科研项目1179项(国家级75项),科研项目经费累计突破1亿元;获国内外专利授权633件(含中国发明专利122件、美国专利授权2件);获政府科研奖励71项(省部级及以上15项);连续举办三届“惠州学院-马来西亚理工大学联合学术研讨会。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5名,其中教授113名、副教授275名;博士439名,博士占比40%以上;特聘院士2名;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等拔尖人才28名,省优秀教学团队、高校创新团队13个。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同美、日、俄等1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近50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外籍及港澳台籍教师53名。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近10年与24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遴选64项科研成果参展第一、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成功签约136项次;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80余项,获经费6027.2万元;服务地方继续教育培训逾17万人次,引领支撑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当前,学校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立足惠州、融入湾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统计数据截止于2021年9月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省内江市,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涌现出了孔子之师苌弘、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杰出英才,素有“川中枢纽、成渝之心”“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美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2000年升本建院。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普通本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学校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8名,居省属同类院校首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
办学资源富集,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占地3115亩(含新校区已过户土地),有校舍88万平方米(含新校区已建成但未交付使用),馆藏纸质图书202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亿元。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5个),其中师范专业16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19000余人。
聚焦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3+2+3”学科建设,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工程8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实推进振兴本科教育,深入实施“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21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省级教改项目63项;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应用示范课、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36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余项,两次跻身“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300强,在高教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7名。学校坚持培养“三心三能三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人数连续5年列四川非硕士学位授予高校第1位。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441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正、副高级职称445人;硕、博士889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3人;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18人,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坚持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现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沱江流域特色农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近五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6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5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30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2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服务地方有力,政产学研用全面深化。近五年,学校先后与隆昌市人民政府、遂宁市教育局、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50余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实训实习基地479个;与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地理信息测绘、北斗定位智慧医疗、矿产与工程地质3个博士工作站;建有BIM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页岩气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等5个内江市工程实验室;10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学校多名教师进入内江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担任企业专门科技顾问,有力促进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工程。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20余个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其中,在泰国、韩国、美国等8个国家构建了国际化学生实践、就业平台。重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专设“学生国(境)外研修奖学金”,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奋力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采取了奖、贷、勤、补、减等帮困措施:
(一)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占学生总人数约3‰。
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占学生总人数约3%。
3、学校奖学金:200万/年,占学生总人数约25%。
(二)国家助学金:3000-1000元/年人,占学生总人数约25%-30%;
(三)助学贷款:凡被我校录取的贫困生均可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或向学校指定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四)勤工助学:学校每学期提供250个勤工助学岗位,让特困生优先上岗,通过劳动解决部分生活费:70元/人.月;
(五)特殊困难补助: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特困补助;
(六)学费减免:符合条件的特困生可申请学费减免;
(七)社会资助: 设立了广州助学金、新长城自强项目、中国移动助学金等。

内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专业介绍等数据

内江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非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社会

内江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体育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

内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

内江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

内江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专业介

内江师范学院法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地理科

内江师范学院金融数学(非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非师范)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非师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金融数学(非师范)专业介绍和地理科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专业介绍等数据

内江师范学院经济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含公费师范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