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南京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日语 | 2021 | 历史类 | -/610(本科批) | /() |
| 日语 | 2020 | 理科 | 633/629(本科一批) | /() |
| 日语 | 2019 | 理科 | 607/604(本科一批) | /() |
| 日语 | 2018 | 理科 | 625/622(本科一批) | /() |
| 日语 | 2017 | 理科 | 603/577(本科一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南京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日语 | 2021 | 历史类 | -/601(本科批) | -/581(本科批) |
| 日语 | 2020 | 理科 | -/392(本科一批) | -/380(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20 | 文科 | -/391(本科一批) | -/376(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9 | 理科 | 388/385(本科一批) | -/372(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9 | 文科 | 382/380(本科一批) | -/365(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8 | 理科 | -/374(本科一批) | -/364(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8 | 文科 | -/374(本科一批) | -/363(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7 | 理科 | 368/367(本科一批) | -/355(本科一批) |
| 日语 | 2017 | 文科 | 371/367(本科一批) | -/357(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 四川 | 日语(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6 |
| 重庆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 广西 | 日语(4年53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 日语(5300元/年) | 文科 | 616 | |||
| 广东 | 日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9 |
| 河南 | 日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4 |
| 山东 | 日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10 |
| 江西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文科 | 626 | ||||
| 福建 | 日语(语种:不限)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 安徽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8 |
| 文科 | 637 | ||||
| 浙江 | 日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6 |
| 江苏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 黑龙江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3 |
| 文科 | 598 | ||||
| 吉林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6 |
| 文科 | 578 | ||||
| 辽宁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6 |
| 山西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7 |
| 文科 | 604 | ||||
| 河北 | 日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6 |
| 天津 | 日语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53 |
| 北京 | 日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8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日语(只招英语考生)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 历史类 | 581 | ||||
| 陕西 | 日语(招英语语种考生)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6 |
| 四川 | 日语(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 河南 | 日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2 |
| 福建 | 日语(语种:英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2 |
| 历史类 | 584 | ||||
| 安徽 | 日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 文科 | 621 | ||||
| 浙江 | 日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33 |
| 上海 | 日语(语种英语)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山西 | 日语(外语语种英语)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2 |
| 天津 | 日语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26 |
湖南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临碧波荡漾的湘江,后倚秀如琢玉的岳麓山,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称。
学校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办的岳麓书院,是中国同址办学时间最长的高等学府,历经千年变迁,弦歌不绝,始终保持文化教育的连续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动缩影和世界高等教育的罕见奇迹。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正式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全国16所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李达担任第一任校长,毛泽东亲笔题写“湖南大学”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进入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对学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给予高度评价,提出了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大科学论断。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教育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经世致用领军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学校培育和熏陶了以王夫之、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黄兴、蔡锷、杨昌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邓中夏、李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才。师生中涌现出39位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学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
学校下设27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形成了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拥有本科专业7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1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招收来自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建有2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7项;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金奖、银奖20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93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特殊人才6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教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创新团队9个。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100人次,全球高被引学者32人次。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科技成果突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9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9项。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33个省(市、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在多个方向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一系列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轨道列车、国防航天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2000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服务。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校园占地面积24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典雅厚重的古建筑群与时尚新锐的新建筑体交相辉映,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深度融合,被誉为“中国最诗情画意的高校 ”。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从古代书院到近代学堂再到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坚持追求卓越,始终处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矢志一流目标,为把湖南大学早日建成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进。
多措并举 深化服务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双高
湖南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 “着眼大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面指导”为思路,以服务服从国家战略为宗旨,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目标,以积极开拓就业领域为抓手,以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为突破,以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为基础,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近年来,湖南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2%左右,连续七年位居在湘高校第一,居全国高校前列,同时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持续双高。
一、着眼大局,服务服从国家战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和锻炼。设立了到西部、基层服务的专项奖励基金,同时给予去西部和基层服务的毕业生免除学费、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专门举办基层就业先进典型报告会,引导毕业生志存高远,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到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近年来,毕业生志愿到部队、西部地区就业的人数连年增加,特别是报名参加“三支一扶”、“选调生”等项目的人数连年大幅增长。
二、统筹兼顾,提升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在确保高就业率的基础上,学校以历届毕业生去向分析报告为基础,尝试建立了“4+2”参数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即以四个固定赋值(1、考取研究生及出国;2、去企业和公司就业;3、考取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4、到部队、到基层、到西部就业和自主创业;)和两个灵活赋值(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为主体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要求在“地域拓展”和“质量提高”上“两手抓”,实现地域拓展和内涵提升的有机统一。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岗位质量、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稳步提升。
三、合理布局,拓宽就业行业与区域。通过多年的就业市场开拓,学校目前已建成就业基地800多家;成立湖南大学毕业生就业理事会,现有华为、上汽等就业理事单位151家,学校还与全国20余家地方政府和人事主管部门签订人才资源合作协议,逐渐形成以汽车、土建、金融、电气等为主的毕业生就业重点行业,以湖南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为龙头的毕业生就业重点区域,形成依托重点行业和区域、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大格局。
四、突出重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湖南大学率先提出了“公益助学+就业+创业”的产学研一体化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模式,成立了国内首家公益创业研究机构“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开设创业选修课程,编订的《公益创业学》一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专业教材。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创业。我校大学生创业团队已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扶持基金”7项,湖南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荣获了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五、全面指导,深化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学校全面推进以课程体系、活动体系、辅导体系、评估体系“四大体系”为核心的职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突出以个体咨询、谈心交心、朋辈辅导“三项计划”为支撑的职业生涯个性化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指导平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必修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选修课的建设,帮助学生增强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发挥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精品课程的优势,扩大其影响力。通过开设“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编发《就业指导报》、组织专题讲座和各种职业规划大赛等开展多层面、多途径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多方参与、体验职场真实状态。建立大学生职业倾向调查数据库,动态了解学生求职心态变化,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附:奖励荣誉
2012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获得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2010年,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2008年,我校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项目”荣获了民政部颁发的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成为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唯一高校。
2008年,我校被团中央和中国光华创新基金会授予“全国创业教育示范高校”称号。
2008年,“湖南大学十佳文明窗口单位”。
2008年,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成果评为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陈利根教授,校长陈发棣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回迁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含无锡渔业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金融学院、草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体育部等20个学院(部);68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0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教职员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4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入选国家其他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40余人次,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
南京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金融学、会计学、草业科学等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风景园林、动物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先后造就包括60位院士在内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有8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2个学科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南京农业大学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03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到位科研经费60多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17-2019年,连续三届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境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交流访学”“本科双学位”“本硕双学位”等数十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建有“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联合研究中心”“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英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球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亚洲农业研究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2007年,成为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教育援外基地”。2012年,获批建设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2014年,获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2012年倡议发起设立“世界农业奖”,已连续8届分别向来自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波恩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加纳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0位获奖者颁发奖项。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卫岗校区、浦口校区和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图书资料收藏量235万册(部),外文期刊1万余种和中文电子图书500余万种。2014年,与Natur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并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领军类期刊;2018年,与Scienc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Plant Phenomics;2019年,与Scienc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BioDesign Research。
展望未来,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南京农业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强内涵建设,聚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崭新征程!
学校2019届本科生年终就业率96.34%,其中近40%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本科生保研率为15%左右(部分专业保研率达50%),其中近50%学生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
本科生出国深造率为8%左右,去向包括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在内的世界著名学府。
近60%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以及教育等行业。
学校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邮政编码:210095
电话:025-84395708,84399789
传真:025-84396458
e-mail:zsb@njau.edu.cn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农学(江苏省南京市)、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江苏省南京市)、国际经济与贸易(江苏省南京市)、金融学(江苏省南京市)、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江苏省南京市)、园艺(江苏省南京市)、人

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英语、植物保护、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农学、植物生产类(园林、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茶学、草业科学)、动物生产类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类(2750元,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动物科学(2750元)、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公共管理类(5720元,含

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类、动物生产类、生物科学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植物生产类、电子信息类、社会学类、交通运

2022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人工智能、公共管理类、英语、机械类、园艺、物流工程、公共管理类、动物医学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农林经济管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类、英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农林经济管理、

2019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统计学、农林经济管理、农学、风景园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种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英语、动物科学、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物流工程、社会学类(含法学、

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日语、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物流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水产养殖学、农学、风景园林、信息与计算科学、农业电气化、自动化、金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社会学类、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类、生物科学(生物学基地班)、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业电气化、工业工程、网络工程、英语、植物保护、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类、生物技术(生

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外语要求:不限。)、英语(办学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外语要求:英语。)、公共管理类(办学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外语要求:不限。)、统计学(办学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外语要

2020年南京农业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中药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学、交通运输、社会学类(含法学、社会学、旅游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工业工程、生物科学(生物学基地班)、物流工程、英语、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