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助产 | 2021 | 理科 | -/320(专科批) | -/334(专科批) | 
| 助产 | 2021 | 文科 | -/433(专科批) | -/444(专科批) | 
| 助产 | 2020 | 理科 | -/334(专科批) | -/351(专科批) | 
| 助产 | 2020 | 文科 | -/420(专科批) | -/427(专科批) | 
| 助产 | 2019 | 理科 | -/314(专科批) | -/317(专科批) | 
| 助产 | 2019 | 文科 | -/418(专科批) | -/320(专科批) | 
| 助产 | 2018 | 理科 | -/338(专科批) | -/299(专科批) | 
| 助产 | 2018 | 文科 | -/444(专科批) | -/404(专科批) | 
| 助产 | 2017 | 理科 | -/332(专科批) | -/286(专科批) | 
| 助产 | 2017 | 文科 | -/434(专科批) | -/294(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贵州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0 | 
| 文科 | 433 | ||||
| 云南 | 助产(凯里市校区)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0 | 
| 四川 | 助产(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94 | 
| 助产(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417 | |||
| 重庆 | 助产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 历史类 | 409 | ||||
| 广西 | 助产(3500元/年,在凯里市校区办学)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6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母婴保健基 础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和促进优生优育的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护理工作的高 素质实用型助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所)、妇幼保健管理机构,以及孕妇学校、亲子 活动中心和月嫂培训中心等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从事助产、临床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幼 保健管理及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开展产科服务、妇科及计划生育操作的能力;
2.掌握规范的妊娠诊断、产前检查、科学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基本技能;
3.掌握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与生育相关的人文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最佳生育、宣传先进生育文化 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学、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和母婴保健技术以及专科护理技术等实训。
在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助产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助产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92 | 
| 甘肃 | 助产 | 文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331 | 
| 贵州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4 | 
| 文科 | 444 | ||||
| 江西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5 | 
| 文科 | 391 | ||||
| 安徽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7 | 
| 文科 | 483 |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3月创办的黔东南农业合作干部学校,2001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黔东南民族农业学校、黔东南州卫生学校、黔东南州财贸学校、黔东南州民族林业学校合并组建为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8月从凯里市区整体搬迁至凯里经济开发区。2017年9月丹寨万达校区开始招生。学院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省优质高职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单位等。
办学规模:凯里主校区规划面积1503亩,校舍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丹寨万达校区300亩,校舍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53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9万册(含万达4.1万册),电子图书11.3万册。在编教职工712人,其中,正高32人、副高178人、博士(含在读)13人、州管专家3人。全日制在校生11577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10414人。
专业建设:学院突出“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办学重点,重点发展医药卫生、民族文化、生态农业三大专业集群和十个专业群,开办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工艺美术品设计、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会计、建筑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学前教育等高职专业46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示范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
教学实训:学院拥有贵州省第六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黔东南州会计电算培训中心、黔东南导游服务中心、黔东南州建筑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校园民族文化技术实践基地等;有州人民医院、州中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医学实践教学基地;有护理、临床药学、口腔工艺技术、药学、基础医学、会计、旅游、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园林技术等220个专业实训实验室。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与154家企业、医院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建有170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能一次性接纳学生顶岗实习4000人以上。
人才培养:学院成立以来,为社会输送高职毕业生3.3万余人, 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就业率达97%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7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优秀学子获全国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创业英雄百强、百名成才典型、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等。
科技研发: 坚持“激励科技创新、突出科技运用、服务区域发展”科技工作总思路,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为重点。设立科技处管理机构,建有民族职业教育研究所、学报编辑部副县级科研机构及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研发中心等九个正科级科研机构。近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20项、取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0项、获得各类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专著21部、出版各类教材70余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0余篇。
社会服务:坚持“融入区域、提升能力、协同推进”社会服务思路,成人学历教育有专科、本科专业70余个,近三年毕业学员10466人;开展农业科技、金融财会、电子商务、旅游、社会工作、医药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培训1.5万人次以上,开展妇幼保健员、按摩师等30个工种技能鉴定近2万人次;为产业培育植物组培苗推广辐射面积近2万亩,总产值3亿元以上,与企业共同开发苗侗医药新产品45个,产值近6000万元。
发展目标:学院秉承“格物精技,敬业乐群”校训,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发展”办学理念,创新“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校校合作”多元一体集团化办学机制,深推“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师傅带徒”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机制,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发展战略,着力创建“民族标杆、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宁波市政府直属的全日制国有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25年的宁波华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主动顺应区域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卫生健康双领域服务”办学定位,秉承“仁爱、健康”的校训精神,坚持“合力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创新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持“以人为本、选择多样、仁术融合、人人出彩”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了“对接健康服务需求,促进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需求,促进课岗融合;对接职业素养要求,促进仁术融合”的“三对接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厚人文、明医理、强技能、高素质”岗位胜任力强的技术技能型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现代化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切实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和“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学校获批全国职业院校“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辖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双创”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全国职业院校中华传统美德优秀成果奖;2个党建品牌项目入围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示范群“双百示范”工程项目。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400余人,教职工422人,专任教师29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8%,“双师型”教师占83%,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1人,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优秀教师3人,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委员12人。学校现有6个二级学院、1个附属口腔医院、2个附属中医院,开设护理、护理(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口腔医学、中医学、口腔医学技术、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康复治疗技术、言语听觉康复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美容技术、美容美体艺术、美容美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等19个招生专业,其中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全国职业院校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试点专业2个,组建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2个专业群,并成功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充分发挥“一老一小”专业全国引领优势,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全国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贯标活动,牵头编制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及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规划教材;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主持、参与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国家、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18本;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4项。近六年来,全校共发表论文1200余篇,被SCI/SSCI/EI/CPCI收录68篇,被CSSCI收录3篇;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41项;获批省级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1个,并通过教育部认定;相关研究成果获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纳10余次,其中获省委、省政府批示2次;获各级奖项151项;累计授权专利数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职业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强化仁爱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等特色,深入开展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学校成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下属的首批“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是浙江省“三全育人”(网络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入选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三项工作育人成效入选浙江省教育厅主编的《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与实践丛书》。
学校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健康产业大繁荣的有利时机,积极创新办学理念与发展思路。依托专业优势,率先成立区域卫生行业和健康服务行业两个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立体推进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接区域新兴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与宁波市商贸委合作成立浙江省首家家政学院,与宁波市民政局合作成立国内首家老年照护与管理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老年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在市卫健委支持下成立宁波婴幼儿照护服务学院。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校推进的政校行企协同机制,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共赢互助的合作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合作。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整体办学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健康领域的探索与发展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承担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制定工作。学校为浙江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健康养老应用技术与标准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第一批浙江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临床医师继续教育宁波分中心、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宁波分中心、浙江省乡村医生培训学校宁波分校、宁波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宁波健康老年大学等,已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和老年人公益性终生教育基地,年社会培训10000余人次。
作为省内唯一独立设置的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校办学近百年年来,累计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卫生健康事业输送了十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凭借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深受业界好评和欢迎。其中不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医学精英、医学院校校长、医院院长等在业内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精英和领军人物,更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职业能手。近年来,学生获全国性竞赛奖项100余项。毕业生考证率超过80%,其中护士执业资格通过率达98%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二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三年后就业竞争力始终居全省前五,专业就业相关度居全省前三;毕业生一年后职业稳定度居全省前四,离职率(最低)保持全省前四。
学校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同。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学校办学定位及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给予高度评价。行业指导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通报》点名肯定,被《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典型推介,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果”。在“金平果”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学校有76.47%的专业排名位列全国高职院校专业排名前20,其中言语听觉康复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位列第一。学校高校教学业绩考核上升到全省第16名(A等)。办学成果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国家级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
(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28日)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健康管理专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委会、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分委会委员单位
地址:宁波市高教园区(南区)学府路51号邮编:315100
Add: No.51,Xuefu Road,Yinzhou,Ningbo,315100 P.R.China
电话(Tel):86-574-88126008;86-574-88126009
传真(Fax):86-574-88126127
网址(Web) :www.nchs.edu.cn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在浙江省排名第2。浙江省开设助产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开设助产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助产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助产学费:75001.2020年助产学费:7500;2020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助产综合普通类平行录取普通类三年69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助产学费:75001.2022年助产学费:7500;2022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助产综合普通类平行录取普通类三年64

助产/专业代码:520202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河南、浙江、甘肃等3个省市开设助产专业。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20202助产浙江普通类平行录取三年助产河南专科批三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