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2021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1 | 51884 |
| 2020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7 | 50551 | |
| 2019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5 | 53225 | |
| 平行录取二段 | 594 | 53518 | ||||
| 2018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8 | 53141 | |
| 平行录取二段 | 587 | 53589 | ||||
| 2017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7 | 50631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汉语言文学 | 2021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2 | 72955 |
| 2020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79 | 69788 | |
| 2019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78 | 71346 | |
| 2018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70 | 71894 | |
| 2017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559 | 6862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1 |
| 四川 | 汉语言文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定海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1 |
| 四川 | 汉语言文学(师范)(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定海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汉语言文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2 |
| 新疆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6 |
| 甘肃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K段 | 普通类 | 457 |
| 四川 | 汉语言文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风华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5 |
| 广西 | 汉语言文学(4800元/年,在风华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1 |
| 福建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 安徽 | 汉语言文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0 |
| 河北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浙江海洋大学是自然资源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舟山卫生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舟山商业学校等学校(单位)相继并(进)入,2016年更为现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两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对学校坚持海岛办学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学校继续走艰苦奋斗之路,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努力办出特色,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现有新城和定海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总占地面积260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亩),校舍建筑面积53.4万平方米,纸质图书2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超过4.9亿元。设有10个学院,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及留学生教育,与国(境)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设有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其中海洋科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第5,水产学科位列第8,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数学、水利工程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交通运输、农业、教育、旅游管理、药学、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4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重点专业9个,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8个。拥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094人;教职工1409人,其中专任教师99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518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94人,其中正高级技术职务192人。拥有双聘院士10人,国家级人才50余人;省级人才90余人;省级教学、科技创新团队10个。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国家二等奖1项,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学校是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试点高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习基地(共建)以及国内首个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验基地,是海洋类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共建)。近5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70余项、省部级奖3350余项。学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被列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3项。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年均超过1.3亿元;主持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和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0项,重要社会力量奖85项。建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临港石油天然气储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海洋养殖工程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2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8个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建有西轩渔业科技岛,拥有“浙海科1号”和“浙渔科2号”两艘科考船,其中“浙海科1号”进入国家海洋科学考察船序列。出版《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人文社科版),设有国家海洋出版社浙江分社。
学校以社会服务为载体,确立了充分依托学校特色学科优势、面向关联产业的“浙江海洋大学+市内、市外+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校地合作发展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浙江海洋大学特色的社会服务新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水平。近年来,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入参与“水产品精深加工”“机器换人、智能制造”“野生大黄鱼资源重建”“化工园区大气污染控制”等产业提升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大学科技园、定海研究院、普陀研究院等一批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决策咨询机构,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集体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深化与国(境)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与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与科研合作。与国(境)外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与意大利比萨大学联合设立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6个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及多个双硕士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海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双学士项目,海洋科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首批国际化专业。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培养资格单位、港澳台地区本科生招生和培养单位、“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单位、中国-中东欧“17+1”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设有省内唯一的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俄语等级考试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紧密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需要,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海洋大学为战略目标,努力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平台、海洋高新技术孵化园区、海洋科技引智载体和海洋人文社科研究中心,为国家海洋事业培养具有深邃涵养、勇立潮头海洋品格的一代英才。
党委书记:严小军
校 长:陈建孟
地 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 编:316022
电 话:0580-2550008
传 真:0580-2551319
网 址:www.zjou.edu.cn
电子邮箱:zjhyxy@zjou.edu.cn
招生咨询专线:0580-2550022
我校近几年平均就业率不断提高,本科各专业平均一次就业率(统计到当年8月31日)超过90%,到当年底就业率超过98%。本科毕业生只要就业心态平和、学习努力、综合素质良好,一般都能就业。
21世纪,世界各国的战略重点投向海洋,海洋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是我省的重要经济支柱和新的增长极,以船舶工业、港口航运、生物制药为代表的我省海洋产业正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人才,作为省内唯一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我校已成为海洋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所以从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校毕业生将在涉海领域有明显的就业优势。
| 人才需求领域 | 2015年 | 2020年 | 人 才 需 求 类 型 | 我校对应专业 |
| 港口物流 | 4.1 | 5.1 |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规划设计、外向型国际物流、物流科学研究、船舶交易、航运经纪、融资管理、通关服务人才等 | 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等 |
| 船舶工业 | 4.3 | 7 | 高中级管理、技术带头人才与技术骨干,金工、装配、计算机操作、嵌入式控制设备等安装维修技工;船舶检验、船舶研发、销售、检验检测人才等 | 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轮机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船舶工程与技术等 |
| 海洋旅游 | 0.7 | 1 | 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及渔农家乐开发规划人才、旅游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人才、游艇、会展、度假等产业和形象策划人才、复合型、外向型和应用型旅游人才、旅游教育人才等 | 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 |
| 现代渔业 | 0.37 | 0.4 | 鱼类种苗培育和繁殖、基因研究、渔业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船舶与机械专业人才等 | 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工程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等 |
| 临港装备和大宗物资加工 | 1.4 | 5.2 | 海洋装备制造设计、研发人员,海洋仪器检测预测系统开发人才等;熟悉国内外物资市场形势、熟悉物资采购的相关政策法规、熟知大宗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的大宗物资采购人才,大宗物资管理、财务方面人才,石油、矿砂、粮油、木材及煤炭等战略物资加工、储运、配送人才等 | 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财务管理、会计、油气储运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英语等 |
| 海洋新兴产业(海洋生物、海洋能源等) | 0.2 | 5.2 | 从事海洋科学研究与考察、水产养殖、海洋制药、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化妆品、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及海洋科学教育、海洋科技研发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潮流能、核能等领域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人才,海洋新能源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等 | 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
我校所有专业对应届生和往届生同等看待。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800亩,分为风华校区、翠柏校区和杭州湾校区。现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含三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4个一级学科;教职工1155人,专任教师896人,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287人,博士学位38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300余人。
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与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014年成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2015年成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当选全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2021年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杭州湾汽车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成为全国50所获批高校之一。
学校重视学科建设,坚持工科为主,文、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专业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结合,重点建设了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紧密对接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宁波“246”万千亿级产业。同时,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国际实质等效,11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培育了省一流学科6个、市重点学科7个,遴选出4个重点培育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点培育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学校省级科研平台从无到有,获批省级平台5个。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土木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入选省级优势特色专业,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19门,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2%,留甬率达48.42%,位列在甬本科高校第一名。考研率约16.76%,同比去年增长3.3%。其中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录取174人,被世界排名前100海外高校录取22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国际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7-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我校在全国1197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69名,较上一轮提升18名,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名,蝉联浙江省第1名。“海蓝宝”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和省创业园示范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研共培,三十七年来培养学生近六万名,其中近60%留在宁波为地方服务。
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含一级行业协会/学会奖项)25项,一批高水平论文发表于国内高水平期刊和国际顶尖期刊,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0余项,2017年中标国家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重点项目,2019年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经费额度居全市高校第一,2020年获市顶尖人才项目1项。
学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区域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建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工程软土实验中心;与吉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与厦门大学共建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与中科院材料研究所、中石化镇海炼化、宁波市安监局共建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与宁波市交通委、宁波市交警总队、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建设集团共建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与李泽湘教授团队共建机器人学院;校地共建象山研究院、奉化研究院、三门研究院、中乌新材料研究院和宁波临空经济研究院等;与杭州湾管委会、大众和吉利汽车等以理事会形式共同建立“政产学研”人才培养教育联盟;实施百名博士(教授)服务百家企业的“双百工程”,近百名博士(教授)进驻企业。在2018年4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全国3所典型应用型高校之一获点名称赞“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受到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1984年被教育部列入联邦德国援建4所高校之一。目前,国际化办学进程日益加快,已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建立起稳定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提升中美4+0项目合作水平,按照“做强管理类、做好理学类、进军工学类”的目标,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等合作举办会计学、信科(大数据)、机械工程等专业。2015年在格林纳达正式开办孔子课堂。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15亿元。专任教师中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1名、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浙江省“千人计划”长期项目1人、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省15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员8名、省高校教学名师2名、省高校优秀教师3名、市突出贡献专家6名。构建“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双能”占比70%。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弘扬“讲实求精”的学校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的校训,重点打造“工匠精神”“阳明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多层次构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特色鲜明、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宁波工程学院将锚定目标、创新实干、坚毅前行,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地方性、应用型和国际化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定不移地朝着建成国家应用型本科示范院校、跻身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行列的目标奋勇前行。
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考试院(招办)的规定加分提档,但录取进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在实考分相当的情况下,优先录取有政策照顾加分的考生和与报考专业相关科目分数高的考生。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外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这二个专业,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广告学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广告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广告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商务英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商务英语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商务英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商务英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商务英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德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德语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德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德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德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德语录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日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日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日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日语录

宁波工程学院汉语言文学和英语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英语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英语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英语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英语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英语录

宁波工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汉语言文学这

宁波工程学院金融工程和汉语言文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汉语言文学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汉语言文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