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4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40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9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7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6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5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5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300(专科批) | /() |
培养目标:旨在面向加工制造业,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服务、经营管理等“高智能、精维修、会调试、 能维护、爱岗敬业”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6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32 |
| 黑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194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1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改造,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加工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能从事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程序编制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达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社会评价高。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机控制应用(含特种电机)》、《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三维软件CAD》《计算机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典型机械机构的认识与分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控编程与操作》、《电气控制与PLC》、《变频器原理及控制技术》、《设备管理》、《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程序设计(C语言)》、《人机界面组态》、《工业机器人》、《机电产品营销》。
就业方向:能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设计、开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技术管理岗位工作;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岗位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优秀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
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湖南省化学工业学校,1998年9月与湖南省资江化工学校合并,2003年4月升格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1月与湖南化工机械学校(湖南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省文明高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次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省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学校,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新校区占地面积573亩,建筑面积26万多平方米。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基础课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技工部等8个教学单位,设置化工类、制药类、机械类、自动化类、信息类及经济类六个专业大类,开设37个高职专业(含方向)。现有在校学生近15000人,在职教职工近6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400人,正高职称34人、副高职称2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16人,有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和行业教学名师11人,国家级技能竞赛裁判12人,全国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5人。近三年来,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均位居全省前列。自2015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四次荣获一等奖,其中2016年获得最高荣誉——高教社杯,为湖南省赢得首杯。
学校是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湖南化工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学校与湖南省科技厅、株洲市科技局共建了湖南省石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湖南省教育厅共建了省职业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学校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学院面向企业开展各类培训2.5万余人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68项。
学校坚持“根植化工、合作育人、创新驱动、铸造品牌”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笃学、精艺”的校训,形成了“和谐、奋发、唯实、创新”的校风,确定了内涵式、开放型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形成了准确的办学定位。建校62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向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开放、和谐、美丽、幸福新化院。
800-1500元/月
1、交通便利,从长沙黄花机场到达我校只需30分钟;学校附近有长株潭城轨大丰站;市内有34路、68路公交车直达。
2、环境优雅。花园似的校园,点缀得五彩斑斓,更显得生气盎然.一座座别具风格的教学楼,在翠绿欲滴的树儿和娇羞欲语的花儿的装饰下,更平添了一份勃勃的生机,形成了一种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景色.在校道旁的花草树木随风摇曳,袭来了一股花卉的幽香,送来了一阵青草的新鲜,更带来了学习的气息,沁人心脾,令人陶然欲醉!漫步在这"成长的家园"里,在"风"中接受阳光般的沐浴,在细雨中接受他的洗礼,这种感觉实在妙不可言!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龙岩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龙岩唯一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前身为闽西职业大学,历史上简称“闽大”。2004年,龙岩工业学校并入闽西职业大学,更名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龙岩市委、市政府推进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龙岩卫校、龙岩财校整体并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拥有校本部、天马校区、虎岭校区、西湖岩校区4个校区,占地56.24公顷,建筑面积35.83万平方米。现有高职在校生12135人、中职在校生2887人,在编教职工802人,专任教师473人,其中高级职称165名,高学历教师250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80.06%。
学校设有信息与制造学院、城乡建筑学院、财经商贸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医学护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生态环境学院7个二级学院和龙岩卫生学校一个中职学校。开设40个高职专业、10个中职专业,26个高职专业排名全省前10名,15个高职专业排名全省前5名,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示范(骨干)专业4个、国家骨干专业4个、国家级服务产业提升专业2个、国家“1+X”证书试点改革专业25个,省级立项33个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868万元,馆藏各类图书101.3万册。办学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大中专毕业生约6.8万人、中短期学员40多万人。
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200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3年与龙岩学院合作,成功开设2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试点,是省内唯一一所本科培养试点全程由高职院校独立进行培养的院校。201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202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学校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70位,学生成长发展力全国排名第41位,“国20条”改革试点活力全国排名第27位。“2020-2021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显示,学校竞争力排行福建省高职高专第7位、全国高职高专第239位。2021年6月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A类高水平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子商务专业群被确定为福建省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学校吹响了“双高”建设集结号。
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突出。2020年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我校共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1项,积分排名福建省第4名。在第六届福建省“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15项。“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0项,积分排名全国第75位,福建省第5位。
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20届共有1824名毕业生,年度就业率92.79%,自主创业率2.24%,专升本升学率20.06%(344人进入本科继续深造)。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74.42%,有超过七成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8.88%。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97.00%,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