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北方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牡丹江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技术 | 2020 | 理科 | 431/431(本科二批A段) | 442/391(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技术 | 2019 | 理科 | -/430(本科二批A段) | 442/391(本科二批A段) | 
| 生物技术(民族) | 2018 | 理科 | -/410(本科二批A段) | 442/391(本科二批A段)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7 | 
| 海南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7 | 
| 广西 | 生物科学类(4400元/年,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占计划的75%)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06 | 
| 广东 | 生物科学类(非定向)(071001.生物科学+071002.生物技术+071004.生态学)(办学地点:宁夏银川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 江西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8 | 
| 福建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 安徽 | 生物科学类(4400元/年;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9 | 
| 黑龙江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61 | 
| 吉林 | 生物科学类(只招少数民族)(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56 | 
| 辽宁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0 | 
| 山西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45 | 
| 四川 | 生物技术(认同四川塔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8 | 
| 广东 | 生物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6 | 
| 山东 | 生物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4 | 
| 江西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5 | 
| 福建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1 | 
| 安徽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0 | 
| 江苏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2 | 
| 吉林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92 | 
| 辽宁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 山西 | 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8 | 
| 河北 | 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2 | 
| 天津 | 生物技术(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3 | 
北方民族大学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坐落在“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我国唯一一所建立在民族八省区的中央部委高校。学校前身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学校为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和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坚持激发改革创新根本动力,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研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培养造就各民族优秀干部人才、服务支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55个民族的博士生、硕士生、本(预)科生2.2万余人在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6万余名毕业生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捍卫者。
学科专业:学校植根宁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为办学宗旨。现有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10个学科门类的77个本科专业。民族学、数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等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等3个省部级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等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自动化等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专业(群),机械电子工程等5个省部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材料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工技术基础等8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培并举,着力建设政治坚定、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近110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师资近50%,博士比例47%;聘任院士2名;图像处理与智能计算机教师团队获批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团队入选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7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2个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科学研究:学校坚持“科研追求原创,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科研提升学校”理念,主要面向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实践中。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研究、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民族学、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获得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工业设计中心;13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全国化工及机械基础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电子科学与物理示范中心”科普基地。
合作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合肥工业大学为教育部指定的对口支援高校。学校与北京大学、银川市人民政府、宁夏共享集团等深入开展校校、校地、校企合作,互促共赢。学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设有3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现有7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创新创业:学校扎实推进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双创”教育,实施“专创融合‘5+3’教育打造 ‘六个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获得自治区教学成果特等奖。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百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守民族院校初心使命,传承民族院校红色基因,遵循教育规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45分(理科)。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

牡丹江师范学院吉林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92分(理科)。牡丹江师范学院吉林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吉林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501分(物理类)。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辽宁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生物

牡丹江师范学院山西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38分(理科)。牡丹江师范学院山西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山西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河北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472分(物理类)。牡丹江师范学院河北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河北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生物

牡丹江师范学院天津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为503分(综合)。牡丹江师范学院天津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生物技术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牡丹江师范学院天津生物技术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生物

一主要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技术生物统计学等理论课程同时开设多门与理论课程相关的实验实训课程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设有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检验检疫三个专业方向专业口径宽覆盖面广本专业一直坚持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求实创新的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本专业的目标是面向前沿面向市场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医药食品农业等相关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和生物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生物技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

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术是公办本科专业。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术在黑龙江省排名第8。黑龙江省开设生物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大庆师范学院、黑河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