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安徽建筑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兰州交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土木工程 | 2021 | 理科 | -/540(本科一批) | -/547(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20 | 理科 | 593/567(本科一批) | 575/570(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9 | 理科 | -/538(本科一批) | -/537(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8 | 理科 | -/547(本科一批) | -/535(本科一批) |
| 土木工程 | 2017 | 理科 | -/524(本科一批) | -/535(本科一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岩土与地下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育、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土力学、流体力学、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工程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地下建筑结构、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房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方面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建筑监理、房地产开发、土木建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0 |
| 四川 | 土木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5 |
| 海南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 广西 | 土木工程(在南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9 |
| 广东 | 土木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南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河南 | 土木工程(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 山东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31 |
| 江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 福建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 浙江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6 |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 黑龙江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0 |
| 辽宁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 内蒙古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16 |
| 山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9 |
| 河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天津 | 土木工程(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24 |
| 北京 | 土木工程(学费待定)(专业办学地点南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6 |
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试点专业,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试点专业。拥有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铁道部“结构试验中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011年,“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铁道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甘肃省科技领军人才8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4% 。近5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5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有6门省级精品课程;获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
毕业生能够在有关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交通工程测量、结构力学、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A、铁路选线设计、铁路轨道、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墩台与基础工程、桥梁工程Ⅰ、桥梁工程Ⅱ、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建筑基础工程、高层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抗震、地下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岩体力学、地铁与轻轨。
主要专业方向: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三年级分专业方向)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3 |
| 土木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557 | ||||
| 重庆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 海南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3 |
| 广西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47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9 |
| 土木工程(4700元/年) | 521 | ||||
| 湖南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河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 山东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5 |
| 土木工程 | 548 | ||||
| 江西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6 |
| 土木工程 | 543 | ||||
| 福建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4 |
| 土木工程 | 546 | ||||
| 安徽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47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7 |
| 土木工程 | 547 | ||||
| 浙江 | 土木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6 |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576 | ||||
| 江苏 | 土木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黑龙江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74 |
| 土木工程 | 470 | ||||
| 吉林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69 |
| 辽宁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 土木工程 | 549 | ||||
| 内蒙古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8 |
| 土木工程 | 486 | ||||
| 山西 | 土木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 河北 | 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3 |
| 土木工程 | 552 |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5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7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并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22项。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教育评估(认证)通过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4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学校现有节能研究院、徽派建筑研究所等25个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校办企业,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表彰、奖励1000多项。
学校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斯、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建筑大学努力奋斗!
兰州交通大学坐落在甘肃省省会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兰州,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孔子学院授权建设单位,教育部对口支援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铁路科普基地、国家北斗科普基地、教育部文化传承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西部基地和西北地区小语种培训基地等一大批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1958年,铁道部决定在兰州创办我国第三所铁路本科高校——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铁道电机、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机械5个系7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由北京铁道学院(即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即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现西南交通大学)成建制迁入兰州,以林达美、沈智扬、胡春农、孙祺荫、张殿执为代表的京唐两院3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兰州任教,当年顺利实现了446名新生的招生。60年代,又抽调了一批留苏科学技术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实教师队伍,老一辈教育家们带领五湖四海的学子一起,在西北艰苦的环境下初心不改、孜孜以求,以他们建校、爱校、荣校的智慧和情感开启了兰州交大的第一个甲子岁月。2000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经过64年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中国铁路工程师的摇篮,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特色办学之路,发展成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享誉国内、在西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高等院校。
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面积70.9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1.18万册。有22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198人,其中本科生22390人,研究生6793人(硕士研究生6442人,博士研究生351人),留学生231人,高职生1754人。
有教职工2346人,其中专任教师1780人,教授344人、副教授650人,有博士生导师94人、硕士生导师1195人。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青2人。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4人。
有本科招生专业及方向70个。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英语、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铁道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动车组车辆构造与设计、工程制图、水质工程Ⅱ、大学计算机基础1、数据与场景驱动的高速列车运行控制虚拟仿真实验)。
现有6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专业评估,5个专业接受了2021年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依托铁路行业,突出交通特色,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省级一流学科在国内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现有8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省级“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项目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
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毕业生中,签约国企比例保持在75%以上,45%左右的学生签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始终秉承交通大学“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办学传统,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在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在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教育部专家好评。学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提升工程,学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稳中有升,形成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格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积极开展“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挑战杯”“数学建模”“结构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器人”“外研社杯”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五年来,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国家级奖56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共159项。2017年分别入选“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64年来,学校为国家交通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了以中科院院士赖远明、万科集团原董事会主席王石等为代表的20余万名优秀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业务精、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
学校始终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在土木结构、环境保护、信息工程、自动控制、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绿色能源、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参与了青藏、兰新、兰渝等多个铁路重大项目的研究与建设工作,是全国承担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早的高校,解决了青藏铁路冻土世界性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有“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等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69个。
近五年,学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高铁建设等国家战略,成立了黄河水环境研究院、常州研究院。五年来,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31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4273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天津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在博士生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自2003年起,开展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2+2双学位合作联合办学项目。学校获得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通过首批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现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1名国际学生。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16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
64年风雨兼程,64年春华秋实,从建校第一天起,学校就肩负起“为西北铁路建设和培养铁路高级专门人才”的历史使命,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交通共命运。一代代兰州交大人扎根西北,在变化中坚守,在传承中发展,创造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西部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面向未来,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承“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校风和“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内涵发展道路,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优势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甘肃经济社会和轨道交通行业创新发展能力更加突出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为祖国交通事业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兰州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土木工程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兰州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土木工程这二个专业,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建筑学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建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土木工程和建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录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土木

补充一下,在甘肃省内和某些省,这两个专业是一本专业,而且招收分数高出二本好几十分。想要报考的话好先向当地招办打电话咨询。

兰州工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介绍和土木工

桥梁名气大实力也很强但从10年就业看桥梁研究生就业很不好铁工的就不一样了就业一直很好但工作环境比较苦专业课都考材料力学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建筑学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建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土木工程和建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土木工程和建筑学录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土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业前景,土木工程专业介绍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土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土木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土木工程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前景和土木工程就业前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和土木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