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技术 | 2021 | 理科 | 387/166(专科批) | 239/189(专科批) |
| 软件技术 | 2021 | 文科 | 360/176(专科批) | 300/235(专科批)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了解软件项目的 开发流程,掌握软件设计与应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主流软件开发技术,具备软件开发、测 试能力,从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服务、软件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类软件企业、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软件开发应用岗位群,从事软件开发、 软件测试、软件系统维护及技术支持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简单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3.具备数据库设计、应用与管理能力;
4.具备软件界面设计能力;
5.具备桌面应用程序开发及Web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6.具备软件测试能力;
7.具备软件项目文档的撰写能力;
8.具备软件的售后技术支持能力;
9.了解移动应用开发、企业级多层架构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编程技术、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 开发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程序开发、数据库应用、软件测试等实训。
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技术支持相关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三级)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四级) 程序员 软件测评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计算机应用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目前移动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蒸蒸日上、“互联网+”战略深入实施的需要,面向智能终端软件与游戏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相关企业用人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熟悉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与服务相关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项目策划、分析与设计能力,能熟练使用主流技术与工具,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完成智能手机应用、Web应用系统开发任务,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已建成高标准的软件项目分析与设计实训室、Web应用开发实训室、智能手机与嵌入式应用开发实训室等专属实训室,配合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环境及高水平的学校图书馆相关资源,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同时,本专业与科大讯飞、NIIT、阿里云等企业在课程开发、项目实训、师资培养等诸多环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实训、师资等资源。
本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结合相关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按照“岗位分析→基础训练→项目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本流程组织教学,通过大量规范化项目实践使学生掌握从事智能手机应用及其后台支撑系统等移动互联网项目开发所需的工作技能。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JavaSE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数据库管理与开发、Web前端开发技术、Java Web应用开发、Linux系统应用与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开发、JavaSE应用开发项目实训、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实训、Java Web应用开发项目实训、Android手机应用开发项目实训、专业技能综合项目实训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进入或创办软件开发与服务类企业,开展智能手机APP、手机游戏、Web后台系统等类型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推广相关业务,就业前景广阔。
继续深造渠道: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等多种方式进入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等本科院校深造。
职业技能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证书、MITT移动互联网站开发工程师、MITT 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软件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6 |
| 历史类 | 401 | ||||
| 四川 | 软件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9 |
| 文科 | 235 | ||||
| 广西 | 软件技术(53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3 |
| 山东 | 软件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46 |
| 江西 | 软件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2 |
| 文科 | 312 | ||||
| 安徽 | 软件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81 |
| 山西 | 软件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文科 | 135 |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非营利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首批民办高校之一,2008年开始举办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人文荟萃,底蕴深厚。
学校位于成都市,校园占地 511.8亩,校内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2400余人,专兼职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占比26%,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0%。面向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产业布局,构建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机械设计与制造、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室内设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家具设计与制造、法律事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10个专业群。现开设有38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民办重点特色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学校牵头组建了“双流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产业人才培训联盟”,与13家工业园区和16家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中电锦江”等4个产业(企业)学院。建立校企业合作基地900余个,深度合作企业485家,其中行业龙头企业40余家;每年合作开展现代学徒、技术专项、产教融合、订单、工学等300多个项目。校内建有95个实训室、1个藏书92.3万余册的图书馆、2个标准塑胶运动场以及灯光网球场、篮球场和相应的健身设施。学生公寓配备热水器、空调等基本生活设施,校园网络实现WiFi全院覆盖。
学校践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息息相通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成才;以人才培养为主,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依托四川天府新区腹地的地理优势,构建了“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 两个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形成了基于“学做、工学、实习就业”三个合一的“1234”人才培养思路,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以“明德、致远、博雅、健康”四大育人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职场能力培养为落脚点,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创业创新教育”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落实全方位育人理念;以课程融通为工作思路,全面推行双证教育,目前学生双证获取率达到89%;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助推学生职业技能提高,近年来,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其中330多名学生获取了100多个项目的不同奖项;29名教师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办学成效日益明显,就业率持续上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98.1%,成都就业率达到78.44 %,专业对口率达到93%,顶岗实习就业转化率89.03%,多家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TOP100第27位、国家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国家级骨干专业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院、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考试典型单位、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高校、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现代学徒制项目高校、四川省优秀科研成果奖高校、四川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集体、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高校、四川省民办骨干专业高校、四川省民办教学成果奖高校、成都十大最美高校” 等称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之初,学院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院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铸就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知名、业界有名、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2020年,学院首次实现高职在院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全院上下正聚力提升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改革发展,致力建设文明和谐最美校园,不断奏响学院高质发展的奋进强音。
学院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院生1100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
学院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院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有博士18人,硕士283人,正高32人,副高20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1.7%,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9.4%。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
学院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政行企携手共建、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至今,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举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抢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全力谱写学院事业“强起来”的新篇章,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一、 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奖励名额由国家确定;
二、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面占学生总人数的3%;
三、 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2000-4000元(分三档),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占学生总数的16%;
四、 连云港市市政府奖学金:每人每年20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奖励140-160人;
五、 连云港市市政府助学金:每人每年1000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资助600-700人;
六、 连云港市福建商会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年奖励30-40人;
七、 校内奖助学金:
1. 优秀学生奖学金
1) 一等1000元/学年 占学生总人数6%
2) 二等 400元/学年 占学生总人数10%
3) 三等 200元/学年 占学生总人数10%
2. 各学院奖助学金设置情况
1) 机电工程学院:爱心奖学金,2000元/人/年,每年20人;
2) 公共管理学院:“红烛”助学金,特等1000元/人,一等500元/人,二等400元/人,三等300元/人,每年8人;
3) 信息工程学院:帮困助学金,200元/人/月;
4) 艺术与旅游学院:连云港书店帮困助学基金、绿叶助学基金,100元/人/月,每年20人;“艺旅阳光奖学金”2000元/人/年、1000元/人/年,每年10人;
5) 建筑工程学院:帮困助学金,200元/人/月,每年20人。
八、 助学贷款:
1. 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均可凭录取通知书在当地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2. 在校生每年有400-500人可申请生源地贷款。
九、 特困生补助:
经学校考察,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由学校提供生活补助或设立校内勤工俭学岗位,每人每月补助40-120元。
十、 临时补助
对有临时困难的学生以及特困生寒暑假往返学校,给予临时补助100-300元。
学校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晨光路2号
邮政编码:222000
招生热线:0518-85985555 0518-85985678
QQ群:217078204、80514297
招生网址:http://zb.lygt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