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物理类 | -/305(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历史类 | -/45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7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7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360(专科批) | /() |
本专业面向制造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实践能力,熟悉质量管理与相关国家标准,具有从事产品质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基础知识,并且对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初级设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就业岗位: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岗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服务岗位。
专业核心课程:机械产品造型与综合技能训练、机械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CAD/CAM应用、液压与气动、机床电气与PLC控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59 |
| 历史类 | 402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78 |
| 重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4 |
| 广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53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6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3 |
| 历史类 | 308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22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6 |
| 文科 | 315 | ||||
| 福建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84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2 |
| 文科 | 381 |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33 |
| 黑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323 |
| 吉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9 |
| 文科 | 289 |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66 |
| 文科 | 145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7 |
| 历史类 | 382 |
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1950年,位于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沈阳市,是一所以服务轨道交通业为特色、以服务装备制造业为主体,全日制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服务并重发展的高职院校。学院坚持“职业化、集团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策略和“规模适度,质量第一,特色鲜明,追求卓越”的品牌发展战略。
学院主校区在轨道交通业和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512亩,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凸显“职业化”“智能化”“信息化”和“人性化”理念。在职教职工32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6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207人。教师团队汇集了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中国机电职业教育行业教学名师、辽宁省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技术骨干。设有铁道工程系、机械工程系、数控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开设相关专业(方向)29个。
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立了“一个融合、四个统一”育人模式,实施系统化育人工程。秉承“立德、树人、修业、创新”的校训,形成“团结、务实”的校风、“乐教、爱生、勤勉、求精”的教风、“自律、诚信、肯干、明礼”的学风。
学院构建了“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监督和动态控制。“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运用‘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优秀案例二等奖。
学院构架了以服务现场为主线,使教学、科研和培训互联互动的“一线三点立体化”产教融合模式。牵头组建了大型企业参与多、政府支持力度大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为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单位。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地铁等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9个;与博世(BOSCH)、伊萨(ESAB)、西门子(SIMENS)、沈阳机床、三菱电机、南通友联等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环境与学院实训环境零距离对接,实现了业内有影响。学院是全国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辽宁省中小企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设有国家级机械职业培训服务平台、材料成型与质量检测实训培训基地,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具有各级别22个职业(工种)的职业鉴定资质,实现了行业离不开。2018年,学院智能制造实训与展示平台获得CLPA优秀案例一等奖。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世界职教联盟“绿色学校”铜奖、中国职业院校新媒体之十大最具影响力院校、全国职业院校官微百强校、辽宁省环境友好学校等荣誉称号。多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了国赛有奖牌。2019年,学院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国赛区物联网赛项全国特等奖、最佳组织奖。
学院响应服务“一带一路”倡议,2018-2019连续两年为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培训司机和高级副司机35人、新职副司机200人,成为国内第一所将中国内燃机车司机标准推广到非洲在营铁路的高职院校,实现了国际可交流。
展望未来,学院将不断强化特色内涵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快速提升办学水平,为把我院办成“The showpiece for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而努力奋斗!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连云港职业大学,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1999年3月,连云港职业大学与连云港市职教中心合并,更名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建院之初,学院与全国一百多所职业大学率先举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帜,实现了“办起来”的历史性飞跃。2008年,学院搬入连云港市科教园区,建成了千亩美丽校园,办学条件和资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铸就了“大起来”的历史性跨越。2017年学院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区域知名、业界有名、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强起来”的历史新征程。2020年,学院首次实现高职在院生万人办学规模,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全院上下正聚力提升学院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动学院高质量改革发展,致力建设文明和谐最美校园,不断奏响学院高质发展的奋进强音。
学院位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坐落在著名的西游圣境花果山脚下。占地面积115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院生1100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课部(公共体育部)、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
学院开设近50个专业。物流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为省级重点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研发中心)、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院内产教融合企业6家,总投入7000余万元。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现有博士18人,硕士283人,正高32人,副高209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占比61.7%,副高以上职称人数占比49.4%。省、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次。
学院秉承“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通过校政行企携手共建、深度合作,不断推进资源整合,着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院大力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至今,与韩国、美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菲律宾等国家高校互派教师和留学生。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举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
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抢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崇德向善、坚韧奋斗、务实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全力谱写学院事业“强起来”的新篇章,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为江苏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文科类专业学费4700元/学年;
工科类专业学费5300元/学年;
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学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