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新乡学院 (最高/最低分) | 乐山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生物技术 | 2020 | 理科 | -/504(本科二批) | /() |
| 生物技术(合作办学) | 2020 | 理科 | -/457(本科二批) | /() |
| 生物技术 | 2019 | 理科 | -/459(本科二批) | /() |
| 生物技术(合作办学) | 2019 | 理科 | -/409(本科二批) | /() |
| 生物技术 | 2018 | 理科 | -/450(本科二批) | /() |
| 生物技术 | 2017 | 理科 | -/430(本科二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生物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2 |
| 浙江 | 生物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9 |
| 江苏 | 生物技术(在校本部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生物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2 |
| 浙江 | 生物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9 |
| 江苏 | 生物技术(在校本部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5 |
新乡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改革开放基因的学校。2007年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培育单位,2022年获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
一、基本情况
学校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错位办学、因地制宜办学”之路,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厚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探索构建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统领 六个相统一”的新乡学院发展特色模式。校园占地面积2200亩,校舍面积近77万平方米,校园内花草竞繁、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人与自然、变奏和鸣,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3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报刊1470种、各种数据库18个,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二、学科专业
学校聚焦“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八大核心要素,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建有24个二级学院、18个科研机构、7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医学9大学科门类。现有省级、校级重点学科23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创业中心、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等48个。专业建设与地方行业、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余人,成教生1.5万余人,生源遍布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目前,学校建设有制药工程和广播电视编导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音乐学、会计学、英语、土木工程、生物技术、物理学、心理学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名列第1名。增材制造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目录外专业,成为全国第一家举办3D打印本科专业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13个师范专业全部获准免试认定教师资格证。《大学语文》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团队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思政样板课程、精品课程、线上线下一流课程57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13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虚拟仿真项目共100余项。实施“双带头人工程”,获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个、全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个。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奖”评选工作,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全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精,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0万名优秀人才。
三、师资队伍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力推进“65546”人才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师资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教师发展中心获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不断强化对教师培训培养,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8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50%。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4人。
四、科研及服务地方
学校现有院士工作站、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6个。2021年获批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智能起重装备工业设计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54项,其中国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获批数量在全省新升本院校中排名前列,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06项,被SCI、EI、CSSCI等收录或转载论文1212篇,获得国家专利843件。《管理学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目录。选派多批次企业挂职人员、科技特派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推进成果转化与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牧野文化创新发展研究所入选首批河南高校高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新乡学院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获批“国培计划”项目承训单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对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与240余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协同育人创新联盟和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企业行业共建了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芯片产业学院、智能装备与起重产业学院、化工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3D打印产业学院、融媒文化产业学院等12个产业(行业)学院,其中生物与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为省级重点产业学院。以联盟为纽带,开展“双向互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3亿元建设一批微缩实训平台,建成3D打印工程中心、煤制甲醇半实物仿真实践教学中心、新媒体传播训练中心、起重机综合实训平台等校内实训基地156个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2家。2021年投资3.5亿元与红旗区政府共建新乡3D打印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一个3D打印产业园区项目,进一步推动了3D打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
五、人才培养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1241”创业引飞学业导师制改革,强化书院制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学业导师在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成才规划”和“学习规划”上的指导,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活能力,强化就业指导和科研素养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以奖助学金、勤工助学为重要支撑,以困难补助、绿色通道为辅助的多元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对困难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资助。学校建立合格、优秀、卓越三级激励机制,持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00余项。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教育厅发布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年度报告中,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全力打造工业4.0人才培养区、文化创意与服务人才培养区、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一条街,加速构建“三区一园一街”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称号,为豫北地区唯一一所荣获全部省级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荣誉的高校。
六、对外合作办学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选派学者、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先后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和布列斯特国立工业大学、美国贝佩丝大学、新西兰塔拉纳基西部理工学院、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英国东伦敦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生物技术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本科层次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平安校园”“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高校行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等60余项荣誉称号。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乘着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洛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宏伟蓝图,聚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和学科提升,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为保证学生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学校由专门机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学生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设立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乡学院奖学金和学习标兵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针对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成绩优异的在校大学生而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同时学习成绩优秀的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在校大学生而设立的奖励资金;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所有在校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均需要提供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证明)。此外,学校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以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合适的岗位。
乐山师范学院地处世界三大遗产所在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世界文化名人郭沫若的故乡——四川乐山,东望乐山大佛,南临大渡河,西眺峨眉山,北接城市绿心。1938—1946年,国立武汉大学曾在此办学八年。学校始建于1978年,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四川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等级。2012年纳入教育部“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由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建设。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继承创新,臻于至善。学校传承武汉大学抗战西迁留下的高等教育文脉,汇集新中国乐山大地的高等教育星火,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艰难创业,赢得了全国高等师范专科教育“名校”和“红旗”美誉。学校在新世纪的浪潮中励精图治,跨越发展,书写了新建本科院校奋进领先的篇章。新时代、新使命,学校蓄势待发,开启了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办学以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守扎根基层、服务乡邦的教育情怀;始终不渝地砥砺锐意改革、戮力同心地奋进担当;始终不渝地弘扬“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精神传统;始终不渝地锻造“弘毅自强、笃学践行”的校训品格。学校面向农村基础教育探索出的“主辅修制”“校县结合、双向育人”“培养方案整体改革”等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升本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学校沫若艺术团连续3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多次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学校被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联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单位,建设有1个国家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有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四川省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等省级培训机构。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四川省文明校园”等荣誉,被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单位”“国家西部旅游专门人才培训示范单位”“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
环境优美,师资雄厚。学校依山傍水,书香浓郁,占地1150余亩,建筑面积43.3万平方米,在美丽的苏稽古镇大学城规划建设新校区1600亩,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书(刊)184.35万册,电子书(刊)921万册,有48个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9亿元。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8000余人、学历留学生12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高级职称近500人,博士、硕士学位近110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1人,乐山市各类拔尖、优秀人才50人。先后有100余名教师在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学科丰富,专业众多。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62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教、经、管、法、农、艺九大学科门类。建设有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新农科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5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先后获批10余个省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建有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6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卓越计划”项目。
潜心育才,成效显著。牢固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师范教育为本体,以应用型专业和艺体类专业为两翼,着力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其中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考研率10%以上。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和基础教育一线,涌现了一大批名师专家,其中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马云乡村教师奖”、中小学优秀校长和特级教师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智能汽车、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竞赛获得突出成绩。建设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乐山市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2019年全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第266名,并在2021年公布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五轮总榜单”(2012年-2020年)中位列278名。
科研突出,特色明显。学校现有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遗产旅游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机构和46个校级研究机构。主办《乐山师范学院学报》《郭沫若学刊》《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刊物。升本以来获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省、部、市级科研奖励300余项,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项(含一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5项(含二等奖1项);在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SSCI收录论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000余篇。在郭沫若研究、苏轼研究、教师教育、特殊教育、林竹资源开发与利用、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研究、硅材料与新能源技术应用、社会治理、互联网自然语言智能处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特色较突出。
服务地方,开放办学。学校对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谋发展为目标,加强校地合作。与乐山市人民政府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与市辖区(市、县)及有关市级部门紧密联系合作,为地方各行各业提供智力支持。建有“乡村振兴研究院”“峨眉山研究院”“大渡河流域研究院”等体现乐山特色的科学研究机构和资源平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近年来,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00余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在竹类病虫害防控与资源开发、特色专用水稻培育、黄连地膜除草、禽畜粪便循环利用、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防治与利用、鸟类保护生物学、空间探测在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等研究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精准扶贫强劲落实,助力沐川县、马边县、雷波县、美姑县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派出管理和专业技术各类扶贫人员数百人,培训各类人员5000余人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数百余万元,目前正全身投入到乡村振兴宏伟战略中。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等教育或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师生交流、联合培养、科研合作、智库建设等活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进入提速升级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大力落实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329”发展战略,在“十四五”期间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师范院校。
平均伙食标准 1000-1500/每月
乐山古称嘉州,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距成都一百六十余公里,面积二万平方公里,人口六百二十万,辖区、县十七个。乐山建治的历史可上溯两千多年。西汉称南安,北周至隋唐又名嘉州,宋以后叫嘉定,因城南有至乐山,清初更名乐山。乐山古代盛产色香俱佳的海棠,又有“海棠香国”之称.
乐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文化之乡,眉山“ 三苏”和当代文豪郭沫若,均为乐山地区人,同时,乐山又是一个旅游景点众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著名景点有“小西湖”、五通桥、“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的凌云寺、乌尤寺;建筑奇特的船形古镇罗城,以及夹江千佛岩,青神牛岩寺,眉山三苏祠、仁寿黑龙滩等,千山万景,尽收来,风情万种,姿态万千,近年来新发现的沉睡千年的巨型睡佛,又是令人眼界 大开,惊奇慨叹。
气候温和,风光绮丽,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是山青水秀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雄秀天下”的峨眉山和世界驰名的石刻弥勒佛造像--乐山大佛,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旅游者。
地貌复杂,气候多样的乐山,在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里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群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乐山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特殊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特殊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特殊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特殊教育

乐山师范学院科学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科学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科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科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科学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科学教育

乐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

乐山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乐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乐山师范学院法学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生物技术录取分数线(四

乐山师范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

乐山师范学院金融数学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数学

乐山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生物技术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