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山东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聊城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9 | 理科 | -/516(本科批) | /() |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8 | 理科 | -/520(本科批) | /() |
| 机械电子工程 | 2017 | 理科 | -/507(本科批) | /()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以及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专业方向领域内的基本技术和相关专业知识,具备现代科技理念、综合人文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机械和机电装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设备维护和运行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与工艺、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电子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数控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机械CAD/CAM、Matlab与机械优化设计、机械系统分析与仿真以及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就业领域:毕业生面向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工业企业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装备设计、装备制造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及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毕业生去向以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居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子、控制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机电行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控制、PLC控制技术等课程,接受机械电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办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9人,占教师总数的50%,具备博士学历14人,占教师总数的78%。45岁以下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总数近80%。教师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建有电工电子、单片机、CAD/CAM、机电创新等10个实验实训室,设备总值1600多万元。
办学特色
本专业适应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以农产品精选、机械电子为研究优势的专业特色。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了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与省内外企业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校校合作”模式,实现校校之间师资、设备、课程建设、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共享,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成果
本专业现有校级教学新星1人,校级优秀实验教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技基金1项,863计划子课题2项,省厅级项目10项,横向开发项目11项,教师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山东赛区)一等奖5项,山东省机器人大赛高校组比赛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11项。
就业前景
本专业学生考研率26%以上,就业率在85%以上。毕业生大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技术开发、维护及经营销售工作。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学校现有27个学院,24个校级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2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个,拥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4900余人。
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37万册,电子图书、期刊(含学位论文)815.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类平台2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类研究平台29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4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设在我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坚持引育并举,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任教师2300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78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85人。拥有双聘院士、海外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6人次;特聘教授70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万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53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5篇,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8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7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7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被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2个国家的1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拥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正稳步形成以本、硕、博留学生为主,汉语言教学为辅的留学生培养体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生源渠道,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生源基地。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已建立了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逐步形成吸引留学生的品牌专业群。“十三五”期间,来华来校留学生3810人。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1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以先行意识抓机遇,以有解思维破难题,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校地融合发展能力、文化引领社会能力,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校院运行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22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79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4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970人,正高级岗位人员221人,副高级岗位人员740人。现有双聘院士、“973”首席科学家4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5人,海外高层次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教学名师、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等5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
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8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9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3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6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17项,省部级课题799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55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9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
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省级思政“金课”2门。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65项,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中,在校生每年获得奖励5000余人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与俄美波意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包括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博士联培、海外办学等在内的160多个项目,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在约旦和萨摩亚共建有2所孔子学院,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萨摩亚、汤加两国开展教育援外项目。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北冰洋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点新型智库;与国外高校和单位共建了“中俄数学联合研究中心”“知识工程与术语学中法联合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面积近8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3亿元。图书馆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现有纸质藏书258.82万册,中外文期刊1950种,电子图书310万种,电子期刊3.5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60个。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教学相长、学风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最美校歌”“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亮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区域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聊城大学地处具有中国著名“江北水城”之称的聊城市,聊城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市名由来聊城,春秋时期曾称聊邑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 聊城是全国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
*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聊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江北水城”。
* 聊城是“全国双拥模范城”。
* 聊城是“山东省卫生城市”。
* 聊城是“省级园林城”。
* 聊城是2008年“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 聊城是2009年“全国十佳宜居城市”
* 聊城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新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这二个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电子工程和高

聊城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聊城大学应用心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

聊城大学生物科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科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科学就业前景和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生物科学专业介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科学和机械电子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