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淮阴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江苏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1 | 物理类 | -/498(本科批) | -/504(本科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1 | 历史类 | -/518(本科批) | -/523(本科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0 | 理科 | -/345(本科二批) | -/346(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0 | 文科 | -/336(本科二批) | -/34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9 | 理科 | -/339(本科二批) | -/34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9 | 文科 | -/331(本科二批) | -/334(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理科 | -/327(本科二批) | -/334(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文科 | -/326(本科二批) | -/33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理科 | -/318(本科二批) | -/33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文科 | -/322(本科二批) | -/327(本科二批) |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心理素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富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及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 毕业生基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深厚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场职业道德,对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具有敏感性和较强的领悟力。
1.思想道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
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为基础课程,以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等为学科基础及拓宽知识,以绩效管理、薪酬设计与管理、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等为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既有较深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相关知识。
3.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良好的系统训练,熟悉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4.心理品质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保持心理的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燥,保持真诚的虚心、执著的专心和不懈的恒心。
5.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要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薪酬设计、绩效管理、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组织行为学、职业生涯规划等。
四、主要实践
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读书活动,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五、毕业生就业面
企事业单位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六、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历史类 | 523 | ||||
| 贵州 | 人力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文科 | 525 | ||||
| 广西 | 人力资源管理(52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 江西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1 |
| 内蒙古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3 |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省属高等学府。
在60余年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淮阴师范学院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和“崇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示范基地”等国家、省级奖励近30项。
学校目前拥有长江路、交通路两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设有17个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高生2万余人,联合培养在校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学校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8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二级认证,其中小学教育专业作为全国首个师范专业认证试点,迈出了我国师范专业质量保障的第一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7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一流本科专业7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一流本科课程2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等36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8个,省级以上教育教改课题项目等60项,省高等学校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7个;省级精品教材、省重点立项建设教材、省优秀培育教材等61部。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学校被誉为“苏北教师的摇篮”。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大赛中披金斩银。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持续保持稳定,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风景
淮阴师范学院校园风景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辈出,古籍整理专家周本淳、宋代文学研究专家于北山、楚辞研究专家萧兵、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鲁迅研究专家闵抗生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2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超过90%。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教学名师2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双创博士”“紫金文化英才”等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19个;获省自科优青4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00余人。
学校建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21个;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态学、数学、教育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0余项,省部级项目31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0余项。《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英国、美国、法国、芬兰、意大利、中国台湾等15个国家(地区)的6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别建立了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联合开展小学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效凸显。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日本山梨英和大学、中国台湾东吴大学、义守大学、玄奘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师生双向交流项目20余项,特色项目“两岸大学生运河文化体验营”已逐渐形成品牌。2020年、2021年先后入选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近年来,我校赴境外学习研修交流学生1000余人,接待海外长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交流600余人。
学校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建有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文化创业产业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淮安分院、淮河生态经济带研究院、淮安乡村振兴学院、淮安电子商务学院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多项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和地方政府采纳。近五年承担省“产学研”项目140余项,横向与“四技”服务课题2200余项。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服务地方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新的发展时期,淮阴师范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持之以恒的发展决心、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朝着国内知名、区域领先的师范大学建设目标阔步迈进!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中外文藏书190万余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深兰人工智能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等多个行业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博硕研究生导师200余人,聘请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院士2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江苏省突贡、“双创人才”、“333工程”“外专百人”、“特聘教授”、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近200人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江苏省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0余个(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近120余个(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近五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近1800项,科研到账经费4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英、法、美、加、澳、新、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百余名外籍教师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江苏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教育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师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理工学院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