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北京物资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江苏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21 | 综合 | -/485(本科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理科 | -/515(本科二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文科 | -/531(本科二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北京物资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江苏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理科 | -/334(本科二批) | /()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8 | 文科 | -/334(本科二批) | -/33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理科 | -/326(本科二批) | -/330(本科二批) |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7 | 文科 | -/330(本科二批) | -/327(本科二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北京 | 人力资源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5 |
| 四川 | 人力资源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6 |
| 文科 | 565 | ||||
| 重庆 | 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历史类 | 552 | ||||
| 河南 | 人力资源管理(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文科 | 585 | ||||
| 江西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黑龙江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9 |
| 内蒙古 | 人力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76 |
| 文科 | 534 | ||||
| 河北 | 人力资源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5 |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体心理素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富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够在各级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行政及经济管理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 毕业生基本要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较深厚的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场职业道德,对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具有敏感性和较强的领悟力。
1.思想道德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则;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
以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为基础课程,以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企业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保障学等为学科基础及拓宽知识,以绩效管理、薪酬设计与管理、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等为专业核心课程,构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既有较深专业知识,又有较广的相关知识。
3.能力培养
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知识,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良好的系统训练,熟悉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4.心理品质
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保持心理的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燥,保持真诚的虚心、执著的专心和不懈的恒心。
5.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主要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薪酬设计、绩效管理、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英语、组织行为学、职业生涯规划等。
四、主要实践
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读书活动,撰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
五、毕业生就业面
企事业单位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六、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人力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历史类 | 523 | ||||
| 贵州 | 人力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0 |
| 文科 | 525 | ||||
| 广西 | 人力资源管理(520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3 |
| 江西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61 |
| 内蒙古 | 人力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3 |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80年建校,先后隶属于国家物资总局、物资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2018年2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并入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物资学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北路东段,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地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源头,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宜人,是北京市授予的“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和“花园式单位”。校园占地近600亩,建筑面积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物流工程、物联网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物流管理、经济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物流管理,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法学,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建有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现代物流研究哲社基地、北京市高校物流工程中心、北京市协同创新中心五个市级科研平台,是学习和科研的良好场所。
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学校现有28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法学、英语、商务英语。
学校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拥有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金融、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学校拥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队列并与北京交通大学进行共建。学校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学校目前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生近8000人,其中本科生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校从源头培养抓起,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培养体系、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几十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流通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尤其在物流、证券期货等行业中,毕业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
学校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7.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1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3.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长城学者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劳动模范1人,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和骨干人才5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和青年拔尖人才24人,北京市创新人才7人,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培养1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3人,北京市高创名师3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3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4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14人。
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属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4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门,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北京市精品教材8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6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6部,市级本科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个,北京市教学名师(含青年名师)13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3名,北京市优秀教学管理人员2名,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立项2434项。2008年5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8年10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近两届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
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学校设有门类广泛的专业以及兴趣社团,建有涉及国际交流、公益环保、扶贫支教、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多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建设“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团”,拥有足球、篮球、棒垒球以及田径等多支高水平运动队。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等大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原创舞剧《运》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项目,入选“京杭大运河文化带精品剧目展演”,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围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和国家、北京市发展需求,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在物流流通、证券期货、物联网与大数据、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建有北京城市副中心研究院、大运河研究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期货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物流统计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中国盐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三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100多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8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其中国内外权威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50项。
学校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以对外合作办公室为平台,整合校内优势学科和专业力量,创新合作模式。近年来,建立市级大学科技园、中关村智慧物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关村开放实验室和中关村科技型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等合作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推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代表的行业协会、全国商务系统、期货行业系统以及地方政府在内的“五大合作”,与北京市贸促会、中关村管委会、通州区、平谷区等政府机关和北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等行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京津冀物流一体化研究中心、平谷现代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提供了包括政策咨询、产业服务、智力支持等服务。学校与京东集团、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建立京东学院、期货学院等新型校企合作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学校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冬奥会、智力帮扶等国家和区域重点项目实施,逐步形成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的特色社会服务合作模式。
发展与国内外院校,尤其是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系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物资学院已经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7所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科研课题、合作办学、互派留学生、教师互访、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扩大了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古韵今风相辉映,文脉相承育新人。如今,北京物资学院秉承“厚德博学、笃行日新”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努力建设首都乃至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中心、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物流技术创新中心,朝着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学校对学生资助、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减、免、补的资助、帮扶体系,以确保家庭经济困难但勤奋学习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资助、帮扶体系主要包括“新生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市国家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制度等。
新生绿色通道
每年迎接新生入学当天,学校专门在迎新现场为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设“新生绿色通道”,对符合“新生绿色通道”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缓交、免交有关费用的助学措施,并提供免费卧具、免费生活用品、免费军训服装、免费二手教材等。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这一庄严承诺的有力保障,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济压力的有效途径,是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最主要的措施。学生贷款可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毕业后利息由学生本人负担。非北京生源的学生在生源地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程序可咨询当地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校设有学生资助中心,专门帮助学生解读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协助学生办理相关手续,监督学生合理使用贷款,督促学生按期还款。
勤工助学制度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日常生活费用,学校每年在校内设立勤工助学岗位300余个,包括实验室辅助管理、图书馆图书整理、办公室学生助理岗等,使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建设中,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与品质。同时,学校还积极开拓市场,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通过努力工作得到相应回报的锻炼机会。
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市国家助学金制度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努力、积极向上的同学,每名获奖同学可一次性获得5000元奖励。学校严格评审程序,按照上级要求准时足额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北京市国家助学金。每年有近200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约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数的25%;北京市国家助学金覆盖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常生活费用。
其他助学措施
学校每年协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中国扶贫基金会“大学生资助基金新长城助学金”、“宋庆龄发展基金会”助学金等。校友们也在学校设立了“广东校友会携手助飞奖学金”、“中集物流助学金”、“中储华通商贸奖学金”、“仁和奖学金”、“国鑫奖学金”等奖助学金,帮助在校学生解决生活困难。获资助的学生可获得一定金额的现金资助,用于解决基本生活费及学费、住宿费等。学校每年还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并设立临时困难补助,对因遭受突然变故或因自然灾害而导致家庭经济难以维持学业与生活的学生提供帮助。
一、电话咨询

二、在线咨询
登录我校智能答疑在线咨询系统在线答疑。
方式一:电脑端
1.登录我校招生专网http://zs.bwu.edu.cn
2.点击右侧“点击咨询”
3.登录后即可进行招生咨询

方式二:手机端
1.关注北京物资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号(bwu_zs)
2.点击右下角“直播咨询”,选择“智能咨询”
3.登录后即可进行招生咨询

三、微信咨询
1.关注北京物资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号(bwu_zs)
2.点击左下角小键盘图标
3.直接语音或文字留言你要咨询的内容

四、邮箱咨询
发邮件至北京物资学院招生办邮箱咨询:zhaosheng@bwu.edu.cn。
五、直播咨询
关注北京物资学院招生办官方快手号, 我们将陆续邀请各专业教授做客直播间进行专业解读。后期我们招办也将进行在线连麦咨询。
请提前扫码关注


江苏理工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地处被誉为“千载读书地,现代创新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常州市。学校创建于1984年,历经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时期,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和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各类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亿元,中外文藏书190万余册。设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部等21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医疗器械学院、深兰人工智能学院、刘海粟艺术设计学院等多个行业产业学院和研究院,开设62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含留学生)、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任教师近12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博士学位教师500余人,博硕研究生导师200余人,聘请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知名专家学者15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产业教授。现有院士2人(双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员2人、曾宪梓教师奖7人,江苏省突贡、“双创人才”、“333工程”“外专百人”、“特聘教授”、教学名师、“青蓝工程”、优青等近200人次;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以行业产业定专业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定人才规格,以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定教学内容,培养卓越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江苏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江苏省重点建设产业学院、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等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平台(项目)20余个(项),省级和国家级一流(品牌、特色)专业、一流(精品)课程、规划(重点)教材等近120余个(门、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近五年,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余项。建校以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学校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应用研究,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现有江苏省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学科科研平台20个。
近五年,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60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横向科研课题近1800项,科研到账经费4亿多元,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00余件。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强智库建设,推进与行业企业产业的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产业从业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关注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区)的多层次合作,与10多个省内外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大院大所共建产学研基地230余家及研究机构40余家,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常州产业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职业教育现代化智库等多个研究平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标准和资源,重点打造以中德合作为主的国际合作办学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以及澳门、台湾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选派专家学者赴德、英、法、美、加、澳、新、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进行访学或交流。聘请百余名外籍教师来校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目前面向“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招收留学生。
学校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立足江苏、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继往开来、实干创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全国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江苏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

江苏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江苏理工学院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教育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师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江苏理工学院小学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师

江苏理工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人力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中外学分互认联

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理工学院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