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 | 名称 | 院系 | 学习形式 | 类型 |
|---|---|---|---|---|
| 1 | 土木水利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水利 |
| 2 | 流体力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力学 |
| 3 | 工程力学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力学 |
| 4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5 | 机械 | 机械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 |
| 6 | 机械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 |
| 7 | 能源动力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能源动力 |
| 8 | 土木水利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水利 |
| 9 | 机械工程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机械工程 |
| 10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 11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工程 |
| 12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能源与动力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13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14 | 电气工程 | 电子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气工程 |
| 15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 16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1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电子信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18 | 材料与化工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19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20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21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 2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23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软件工程 |
| 24 | 土木水利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水利 |
| 25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土木工程 |
| 26 |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生物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27 | 畜牧 | 生物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28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生物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29 | 生物学 | 生物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30 | 畜牧学 | 生物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畜牧学 |
| 31 | 材料与化工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32 | 化学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化学 |
| 33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34 | 电子信息 | 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电子信息 |
| 35 | 物理学 | 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物理学 |
| 36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外国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外国语言文学 |
| 37 | 科学技术史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科学技术史 |
| 38 | 公共管理 | 人文社科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39 | 理论经济学 | 人文社科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理论经济学 |
| 40 | 材料与化工 | 张家港校区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 41 | 冶金工程 | 张家港校区 | 全日制研究生 | 冶金工程 |
| 42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43 | 会计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会计 |
| 44 | 项目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45 | 工业工程与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程管理 |
| 46 | 理论经济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理论经济学 |
| 4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48 | 会计学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49 | 企业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50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经济管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 51 | 材料与化工 | 环境与化学工程 | 全日制研究生 | 材料与化工 |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8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2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20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4个,本科专业6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10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50余人,博士102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涌现出国防、海军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大国重器以及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科考船的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行业精英。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获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批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并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3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
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全面开创“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建设新局面

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网上报名:1.网报时间:2015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n,教育网址:http://yz.,以下简称研招网)按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网报成功后,考生及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如未通过校验,须及时进行认证,并在现场确认时向报考点递交认证报告,在招生单位核

八、学年学费标准工商管理硕士(MBA)2.9万元,会计专硕(MPAcc)1.5万元,公共管理硕士(MPA)1万元,其它硕士专业(含学术和专业学位)0.8万元。

三、报考条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报考我校专业学位中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除外):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6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

二、招生专业和人数我校201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50人左右,因国家招生计划尚未下达,公布的拟招生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及生源情况在录取时适当调整。

对专硕!

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会计、电子信息等专业。江苏科技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编号名称类型专业代码1会计专业型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型硕士085400江苏科技大学147名软科(综合)211名校友会(综合)177名武书连1141名US排名江苏科技大

江苏科技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有:土木水利、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能源动力、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式

江苏科技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公共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编号名称院系学习形式类型1公共管理人文社科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公共管理2项目管理经济管理学院非全日制研究生工程管理江苏科技大学147名软科(综合)211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专业有:土木水利、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能源动力、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电子信息、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模式识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