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51 | 59871 |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40 | 58125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33 | 5478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3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8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52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4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3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沈阳崇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 北京 | 电子信息类(5200元,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崇山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新疆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59 |
| 甘肃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I段 | 普通类 | 489 |
| 陕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93 |
| 云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3 |
| 贵州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3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6 |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8.水声工程+0807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80703.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江苏省镇江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58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0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4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9 |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8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400余人,博士研究生近880人。现有教职工25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50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双聘院士4人(特聘教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6人,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54人;有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1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31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62个研究院;有本科专业7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
学校“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有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CTTI来源智库。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智库、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设有图书馆、校史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图书馆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藏文献363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书800余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余号生物标本。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与33个国家的13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长期留学生1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4900余人;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面向未来,辽宁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沈阳,简称“沈”,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294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3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31.6万人,城镇人口673.6万人,城镇化率81%。
沈阳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辽宁中部,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亚的地理中心,中国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沈阳联勤保障中心驻所,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千年古都”之称。新中国建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等称号,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化融合示范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全力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地理环境: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环渤海地区与东北地区的重要结合部,位于北纬41°48′11.75″、东经123°25′31.18″之间,全市总面积逾12948平方千米,市区面积3495平方千米。
沈阳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6.2~9.7℃。
沈阳市境内主要有辽河、浑河、绕阳河、柳河、蒲河、养息牧河、北沙河、秀水河等大小河流27条,属辽河、浑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为32.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4亿立方米,地下水21.2亿立方米。
经济: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沈阳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到2013年为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0多家,地区生产总值7000多亿元。
2016年4月,沈阳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连 技术产业区升级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14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沈大示范区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即东北老工业基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生态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创新先导区、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
经辽宁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647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4.0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78.6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6亿元,增长5.2%。依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省统计局对沈阳市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01.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6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08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756.3亿元。
交通:
公路:环城路:沈阳一环路、沈阳二环路、沈阳三环路(沈阳绕城高速)、沈阳四环路、沈阳五环路(规划,新环城高速)和沈阳六环路(即辽宁中部环线高速)。
高速公路:沈大高速、京沈高速、沈哈高速、沈吉高速、沈丹高速、沈彰高速、沈康高速、沈阳绕城高速及辽宁中部环线高速等。
汽车站:长客总站、长客西站、沈阳站汽车客运枢纽站、辽宁省快速汽车客运站、北站长途客运站、南塔客运站、五爱客货联运总站和浑河客货联运中心。
铁路: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哈铁路、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沈佳铁路、沈山铁路、苏抚支线和哈大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为沈阳的主要火车站,其他还有皇姑屯站、苏家屯站、沈阳西站、沈阳东站、京沈高铁新北站(规划)等。其中沈阳北站、沈阳站、苏家屯站和沈阳西站为三个铁路特等站,沈阳站是东北客运规模最大的火车站。2015年投入使用的沈阳南站是哈大、京沈、沈丹高铁的交汇点 。
航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复合型门户枢纽航空港。桃仙机场位于沈阳都市圈的中心,为八市共用机场,距沈阳市中心20千米。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现为4E级国家一级干线机场,未来将扩建成为4F级民用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有多条国内航线飞往全国各大城市,是中国东北地区联系各国的窗口,有飞往香港、台北、澳门、台中、东京、平壤、首尔、清州、大邱、釜山、大阪、札幌、福冈、济州、法兰克福、洛杉矶、悉尼、新加坡、曼谷、巴黎、吉隆坡、名古屋、温哥华、墨尔本、慕尼黑、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哈巴罗夫斯克、普吉岛、木浦等地的国际和地区航线。至2015年,将重点开发沈阳至亚太地区、欧美地区的国际航线,计划开出沈阳至芝加哥、旧金山、奥克兰、罗马等地的国际航线。
公交:2016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254条,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34条,增加运营里程164.8千米,公交运营线路长度达到4711.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5444台,年内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360台,全部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试点推广公交电子站牌43处。全年公共交通客运总量10亿人次。
地铁:沈阳地铁第一条地铁线路于2010年9月27日开通试运营,是全国第七座拥有地铁的城市。据2020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沈阳地铁运营线路共有4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9号线和10号线,均为地下线路,里程长度114千米,共设车站85座。据2020年5月官网信息显示,沈阳地铁在建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2号线南延、3号线、4号线,里程长度89千米,车站48座。2019年,沈阳地铁运营里程达到950.9万列千米,客运量36765.3万乘次。
有轨电车:截至2016年,沈阳有轨电车共完成运营里程326.7万列千米,客运量1071.7万人次。将苏家屯区会展中心、桃仙机场、高铁新南站、全运村、全运会运行中心、奥体中心、新区行政中心、沈抚新城等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奥体中心、21世纪大厦等综合交通枢纽站,与地铁、公交线路无缝对接。
风景名胜:
截至2018年,沈阳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0家,旅行社222家,星级饭店96家。全年旅游总收入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62.8亿元,增长13.2%,外汇收入3.44亿美元,增长4.0%;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401.1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国内旅游者6333万人次,增长12.0%,入境旅游者68.1万人次,增长5.4%。全市在建旅游项目96个,当年投资108亿元。
沈阳十景:福陵叠翠、御苑松涛、浑河晚渡、塔湾夕照、柳塘春雨、道院秋风、神碑幻影、陡山霁雪、凤楼观塔、万泉垂钓。
其他景点: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怪坡风景区、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沈阳世博园、沈阳东北亚滑雪场、皇家极地海洋世界、方特欢乐世界、紫烟薰衣草庄园、爱琴谷、陨石山风景区、刘老根大舞台、南关天主教堂、浑河西峡谷、永安桥。2015年,沈阳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19.2万人次,增长11.0%。其中,国内旅游者9154.2万人次,增长11.0%;入境旅游者65万人次,增长10.2%。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2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00余人;另设有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校学生7800余人。现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
学校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学科专业设置最全、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综合实力在第三方评价机构USNews2022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20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类别14个,本科专业6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10个学科入选“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现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现有教职工22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50余人,博士1020余人。拥有双聘、特聘院士5人,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研究平台,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2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已为船舶工业、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8万余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涌现出国防、海军现代化建设一系列大国重器以及LNG船、豪华客滚船、邮轮、极地邮轮、科考船的总建造师、总工艺师等行业精英。近年来,学校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获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1门;获批教育部“四新”建设项目4项;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并捧得“优胜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2项;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13项;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
学校立足船舶、海洋、蚕桑特色优势,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以国家需求为驱动,注重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学校主持的研究项目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牵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牵头主持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国防科工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7项。习近平主席访问古巴期间,赠送给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桑树种子就来自学校。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大力弘扬“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己任,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师生为中心”,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全面开创“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建设新局面

江苏科技大学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物理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江苏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翻译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江

江苏科技大学俄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俄语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俄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俄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俄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俄语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江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江苏科技大学休闲体育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休闲体育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休闲体育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休闲体育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休闲体育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休闲体育

江苏科技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江苏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