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理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65 | 21063 | 519 |
| 本科一批 | - | 560 | 23610 | |||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88 | 5400 | 559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8 |
| 材料类(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 | 9 | |||
| 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3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 | 8 | |||
|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 | - | 3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 | 6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 | - | 3 | |||
| 应用化学 | - | 3 | |||
| 生物技术 | - | 2 | |||
| 应用统计学 | - | 2 | |||
| 人工智能 | - | 3 | |||
| 自动化 | - | 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 | 2 | |||
| 轮机工程 | - | 4 | |||
| 环境工程 | - | 2 | |||
| 蚕学 | - | 6 |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4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 - | 3 | |||
| 经济学 | - | 3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23970 |
| 环境工程 | 560 | 23970 | |||
| 蚕学 | 560 | 23970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60 | 23970 | |||
| 应用化学 | 561 | 23467 | |||
| 人工智能 | 561 | 23467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 | 561 | 23467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562 | 22969 | |||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562 | 22969 | |||
| 材料类(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62 | 22969 | |||
| 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562 | 22969 | |||
| 生物技术 | 564 | 22040 | |||
| 轮机工程 | 564 | 22040 | |||
|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 | 566 | 21061 | |||
| 自动化 | 568 | 20125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8 | 20125 | |||
| 经济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8 | 5493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 | 588 | 5493 |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 589 | 528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 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 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 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 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 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 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 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64学时)、水处理工程(80学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64 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64学时)、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 制(32学时)、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32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 程原理(48学时)、土壤学(32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2学时)、固体废 弃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影响评 价(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工程原理(96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32学时)、环境化学(32学时)、化学反应工程(48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 影响评价(32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 境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代码:090302T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主要课程:蚕病学、蚕种学、养蚕学、蚕体解剖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昆虫生物化学、昆虫学、桑树保护学、桑栽培与育种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重点研究家蚕饲养、茧丝的生产、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主干学科:畜牧学、园艺学 主要课程:蚕体解剖生理学、桑树栽培及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养蚕学、蚕病学、蚕种学、家蚕育种学、茧丝学、家蚕遗传学、蚕业经济及经营管理、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
相近专业:
动物科学 蜂学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3--25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蚕业或农业部门从事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管理与经营、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和蚕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栽桑养蚕、蚕种繁育、茧丝加工、蚕资源及蚕丝副产物综合利用、蚕业经营管理及丝绸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蚕业及农业应用、科技推广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动植物科学和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备栽桑养蚕、茧丝加工、蚕业资源调查及蚕丝综合利用方面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蚕学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我国农业、农村和蚕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生物技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与方法,按照预先的设计和要求生产、加工生物原料或改造生物体等,以满足人类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标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核心技术是以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DNA重组技术,生物技术的实施载体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
生物技术是全球近代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生物技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也将其列为国家战略层面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领域,近年来已在生物医药、食品科学、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及生物环保等领域展现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Q2: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特色课程包括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化分离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本专业所在学科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是“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专业之一。
Q4: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
与其他很多专业一样,学习兴趣是学好本专业的最大动力。生物技术内涵广、实践性强,要从事生物技术的研发或创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的同时,也需要具备勤于思考和开拓创新的潜质。
Q5: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Q6:在本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本专业学习中对生物学、化学等基础课程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在大一时面对这些基础课程,可能会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当然这些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异常迅猛,为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该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与趋势,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并在课程学习中要求阅读英文文献,因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Q7: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过去,曾有媒体报道说生物类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好,有时甚至供不应求,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近年来的毕业生约30%读研继续深造,他们绝大部分被中科院、985高校及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录取;其余70%的学生选择就业或自主创业。
国际上生物技术类企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起点高、发展快,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相比较而言,国内的生物技术产业起步较迟,但国家意识到生物产业是我国把握新科技战略机遇和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领域,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6月就制定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加快培育生物技术产业,使之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几年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涌现了一大批跨国和国内有名的生物技术企业,他们对优秀的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为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平台。本专业毕业生既可以继续深造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人才,也可以直接就业加入生物技术的创业行列。生物技术的前景如朝阳般蓬勃待发,潜力无限。
Q8: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生物技术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在过去看似难以实现的梦想,在今天已经或正在变成现实。例如,粮食危机问题是对人类社会的最大的挑战,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育种技术的出现极大地加速了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速度;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批量生产工农业生产和临床医疗诊断中所需用酶、医药、疫苗及生物质能源等;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公认的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一种环境污染,利用一类称之为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进行生物修复则可以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净化,显示出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Q9: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在长三角地区。近3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可到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或继续深造,也可到工业、农业、医药、环境、卫生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经济学基础理论功底深厚,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 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 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基础理论、科学 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 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 宏观经济)、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 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 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的统计学知识、了解统计学理论、掌握统 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在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 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教育、卫生、医药、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相关领域 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的统计应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
2.掌握扎实的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统计学基本理论和系统的统计思想;
3.掌握数据搜集、整理、分析的方法;
4.能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并正确解释计算结果;
5.熟悉某一领域(如经济、管理、生物、医药、金融、保险、工业、农业、林业、商业、信息技术、 教育、卫生、气象、水利、环境和减灾等领域)的专门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 际统计问题;
6.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 息的基本方法;
7.具有自学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统计学。
核心知识领域:统计学基本思想、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调查、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非参数 方法、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应用软件等。
核心课程示例:数学分析(224学时)、高等代数(80学时)、空间解析几何(32学时)、概率 论(64学时)、实变函数(80学时)、数理统计(64学时)、描述统计学(32学时)、抽样技术与应用 (授课16学时,实验32学时)、市场调查(授课32学时,实验16学时)、应用随机过程(32学时)、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授课48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授课32学时,上机实 验16学时)、应用回归分析(32学时)、非参数统计(32学时)、统计软件与应用SAS(授课32学 时,上机实验16学时)、经济统计学(48学时)、宏观经济学(48学时)、微观经济学(48学时)、财 政学(48学时)、计量经济学(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机操作训练、社会调查、统计实习。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原理和轮机系统等方面知识,能 在水上运输各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轮机操纵和维修、船舶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船舶监修和监 造、船舶检验以及相关的科研和教学等工作,符合国际和国家船员适任标准的高级轮机技术复合 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船舶动力装置及辅助装置、船舶电力系统与电气设备等方面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轮机设备操纵、维护与维修、技术管理、模拟器和实船训练等基本训 练,具有操纵和维修船舶动力及辅助装置,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掌 握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能够熟练、正确、规范地运用航海标准用语进行业务表达和交流;
3.具有良好的质量、海洋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轮机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 轮机发展现状、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实施轮机维护和修理,履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掌握轮机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 的初步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
8.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熟悉船舶安全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防污染等方面的 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法规;
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服从意识,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 合作的能力;
10.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一定急救知识和救护能力,具有较强的海上求生能力,应变能 力、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1.了解国内外历史、地理、宗教、法律和法规,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及较强的人际交往和 跨文化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力学与流体力学、热力学与动力工程、船舶动力装置及系统、机械设计与 金属材料、船舶管理体系及防污染技术、船舶辅助设备、轮机测试与维修技术、船舶电子与电气技 术、轮机监测与自动控制、轮机专业英语。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72学时)、工程流体力学(36学时)、轮机工程材料(36学时)、画法几何 及机械制图(72学时)、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轮机热工基础(72学时)、电工学(90学时)、现 代轮机监控技术(54学时)、船舶防污染技术(36学时)、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90学时)、船舶动 力装置技术管理(72学时)、轮机维护与修理(64学时)、专业导论(轮机工程)(18学时)、船舶柴 油机(90学时)、船舶动力装置测试技术(36学时)、轮机英语(54学时)、船舶辅机1(64学时)、 船舶辅机2(54学时)、航海概论(36学时)、轮机自动化(72学时)。
示例二:航海类学科导论(17学时)、工程图学基础(34学时)、工程力学(43学时)、机械设 计基础(60学时)、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68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电路与电子技术(34学 时)、轮机自动化基础(34学时)、船舶柴油机1(43学时)、船舶柴油机2(34学时)、船舶辅机1 (43学时)、船舶辅机2(34学时)、轮机自动化(43学时)、轮机英语听说(34学时)、船舶动力装 置系统(51学时)、船舶甲板机械自动化(51学时)、轮机英语强化(51学时)、轮机安全与管理技 术(51学时)、船舶电气自动化(51学时)、船舶电气设备及系统(77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证书培训、船舶实习、船舶柴油机拆装、船舶电气设备 管理与工艺、轮机模拟器训练、机舱资源管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学科门类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柴油机实验、辅机实验、船舶电气实验、轮 机自动化实验、船舶动力设备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应用化学、能源动力类(包含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俄语、应用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自动化、电子封装技术、应用统计学、海洋工程类(包含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海洋工程类(含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土木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自动化、应用物理学、生物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工程管理)(江苏镇江)、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江苏镇江)、测控技术与仪器(江苏镇江)、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江苏镇江)、海洋工程类(船舶与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应用化学(5500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7800元)、给排水科学与工程(5800元)、外国语言文学类(5200元,只招英语考生,含英语、翻译)等4个专业。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

2021年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江西省招生专业: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会计学、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质量管理工程、计算机

2021年江苏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输、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业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统计学、日语(该专业只招英语语种考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化学类(化学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江西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应用统计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环境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翻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福建省招生专业:自动化、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工业设计、外国语言文学类(语种英语,含英语、翻译)、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粮食工程、食品质量

2021年江苏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水声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能源动力类(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类(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