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应用化学 | 四年 | 1 | |||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2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2 | |||
| 工业设计 | 四年 | 3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年 | 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6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2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2 |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2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3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3 |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3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四年 | 2 | |||
| 物联网工程 | 四年 | 1 |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2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四年 | 2 | |||
| 轮机工程 | 四年 | 2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1 |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3 | |||
| 粮食工程 | 四年 | 3 | |||
| 生物工程 | 四年 | 2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2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英语 | 四年 | 2 | |||
| 俄语 | 四年 | 1 | |||
| 翻译 | 四年 | 2 | |||
| 会计学 | 四年 | 1 | |||
| 财务管理 | 四年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26428 |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562 | 26428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62 | 26428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62 | 26428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62 | 26428 | |||
| 粮食工程 | 562 | 26428 | |||
| 生物工程 | 562 | 26428 | |||
| 人工智能 | 562 | 26428 | |||
| 应用化学 | 563 | 25875 | |||
| 电子信息工程 | 564 | 25345 | |||
| 机械电子工程 | 564 | 25345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64 | 25345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564 | 25345 | |||
| 应用统计学 | 564 | 25345 | |||
| 金属材料工程 | 564 | 25345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64 | 25345 | |||
| 工业设计 | 564 | 25345 | |||
| 物联网工程 | 565 | 24835 | |||
| 自动化 | 565 | 24835 | |||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 565 | 24835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 | 565 | 24835 | |||
| 轮机工程 | 566 | 24333 | |||
| 工业工程 | 566 | 2433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 | 566 | 24333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7 | 23787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7 | 23787 | |||
| 环境工程 | 567 | 23787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8 | 23259 | |||
| 土木工程 | 568 | 23259 |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568 | 23259 |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2 | 6101 |
| 俄语 | 582 | 6101 | |||
| 翻译 | 582 | 6101 | |||
| 英语 | 583 | 5840 | |||
| 财务管理 | 584 | 5590 | |||
| 会计学 | 584 | 5590 |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以农、林、牧、副、渔业产品为研究对象,以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工程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系统地研究食品原料的采收、加工、包装、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营养变化、质量监控与安全问题。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营养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分析检测技术、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接受食品质量与安全理论、技术、管理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从事分析检测、食品加工、食品安全评价及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Q2:本专业主要有哪些核心、特色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卫生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工艺学等。其中,现代食品检测技术是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Q3: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如何?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专业之一,其依托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工程硕士食品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苏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2014年获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本学科建有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研发分中心、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产品物理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室”和“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分中心等科研和实验平台。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为B+,并列全国第八。
Q4:哪些同学特别适合学习本专业?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和技术协作能力,致力于从事食品加工、生产、研发与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控的同学均适合报考和学习本专业。
Q5: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化学、生物化学、管理学、食品科学、食品安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在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安全评价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Q6:社会上对本专业存在的认识误区是什么?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注重“从农田到餐桌”的连续,系统地研究食品原料的采收、加工、包装、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营养变化、质量监控与安全问题,而不是单一环节的监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限于在相关事业单位或行政部门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等工作,而且可以在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企业管理、食品安全评价等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学位,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
Q7: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生产阶段都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参与,尤其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及食品检测与监控等,均需要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人才。
Q8: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哪些行业?
本专业是社会需求迫切、就业领域十分宽广的专业,尤其是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都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食品企业及管理部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从事管理、研究、开发、设计和教学等工作,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是在长三角和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 面发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一定的国际视野、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厚的专业基 础和综合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领导潜质,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 论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 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在国家政府部门、企事 业单位、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与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大 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系统分析及技术工具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能 力、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和 专业知识;
2.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3.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
4.熟悉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与应用前沿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核心课程:下列专业核心课中,第1—5门为必修课,6、7、8和9四门课可以任选三门课,课 程名称和内容可根据各学校情况进行组合。
1.经济学;
2.管理学;
3.运筹学;
4.管理信息系统;
5.管理统计学;
6.信息资源管理;
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8.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9.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运筹学、管理统计学、数据结构与数据 库、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应用系统等)、社会实践与实习(社会认知实践、管 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综合论文训练(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科研实践等)等多种形式。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 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与化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 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 行业需求;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 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应用化学研究、开发和其他实际工作的 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性质,化 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化学与化工仪器设备的原理和应用,化学品的开发、规模制备、加 工与应用方法,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无机化学(96学时)、分析化学(80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128学 时)、化工原理(32学时)、工业化学(32学时)、高分子科学导论(32学时)、生物化学(32学时)、 绿色化学(32学时)、化学信息学(48学时)、无机化学实验(96学时)、分析化学实验(120学 时)、有机化学实验(14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96学时)、化工原理实验(16学时)、应用化学综 合与设计实验(96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概论(90学时)、元素无机化学(36学时)、分析化学(108学时)、有机化学 (108学时)、物理化学(108学时)、化工基础(54学时)、化工制图(36学时)、应用高分子化学 (36学时)、精细化学品化学(36学时)、基础化学实验(98学时)、仪器分析实验(56学时)、有机 化学实验(98学时)、物理化学实验(8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28学时)、应用化学实验(112学 时)、应用化学综合与设计实验(56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化学(48学时)、有机化学(96学时)、物理化学(96 学时)、仪器分析(48学时)、化工原理(112学时)、化工设备机械基础(48学时)、精细化学品工 艺学(6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3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60学时)、化工原理实验(48 学时)、探究性化学实验(64学时)、应用化学专业实验(6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化工实验、物理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基础化工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0704 天文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 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 学、自动化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 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 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 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 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本专业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 产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 子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基础、材料成型与控制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 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获取、处理、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计算机和外语应用 能力,具备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4.了解国家有关行业和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 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技 术标准,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5.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包括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成型设备和 控制方法以及新的成型理论知识;
6.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因素;
7.具有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终身学习 能力;
8.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了解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技术问题对环境和 社会的影响。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力学。
核心知识领域: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 技术基础、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金属塑性成型原理、材料连接原理与技术、材料成型设备、材料 加工CAD/CAE/CAM技术基础、先进材料成型技术与理论、热加工传输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属工艺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工程训练以及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专 业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
主要专业实验:
1.工程力学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传动与控制技术实验等专业 基础实验;
2.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实验,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基本热处理工艺,以及钢铁热处理 后的各种主要的组织形态及性能实验等;
3.金属液态成型工艺实验,包括液态金属流动性测试、铸件温度场测试和定向凝固等;
4.塑性加工力学实验,包括真实应力一应变曲线测试、摩擦因子的测定、平面变形抗力的测 定和硬化曲线的测定等;
5.焊接原理实验,包括焊接热循环测定、焊接过程中的变形测定、焊接接头中残余应力的测 定等;
6.模具设计实验,包括模具拆装和模具CAD/CAM设计等;
7.材料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实验; 8.材料成型设备实验; 9.特种热加工成型工艺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Q1: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与能源动力和环境污染密不可分。本专业主要学习涉及各种能量的转换和有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同时关注过程中和过程后的排放及节能环保问题。本专业着重培养集现代信息技术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为一体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流体与热科学的基础理论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方向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计算机和测量控制方面的知识。
Q2: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燃烧学、传热学等基础课程,锅炉原理、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与设计、测试原理与技术、热工过程自动控制、节能热质传递原理等专业课程。
Q3: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本专业注重学科交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可以通过力学理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图学、机械设计、程序设计、电工电子学理论、自动控制理论等的学习,掌握工程技术领域必需的基础理论,能灵活选择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通过热工学理论、测量与控制等专业方向核心课程,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的技能训练,具备从事热电企业生产管理和能源科技创新的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果你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精神和创新意识,你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Q4: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本专业某些课程很抽象,比如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汽轮机原理等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数学知识。作为典型的工科专业,在实验和实习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另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语水平也成为学生走向世界的一大挑战。
Q5:社会上对本专业是否存在理解误区?
本专业方向可分为“热”和“冷”两大方面。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将热能和“烧锅炉”联系在一起。其实,本专业更侧重于锅炉的设计制造与运行,以及提高发电效率与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即便是烧锅炉,也是对完全自动化的大型锅炉进行运行管理,如电厂锅炉。提起制冷,大家常常会想到“修冰箱”“修空调”。其实这些工作更多是各类技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而制冷涉及从常温到接近绝对零度广阔温区上的诸多领域,空调和冰箱的温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另外,本专业有些概念很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些困难。然而这些概念和定律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现在还有人在继续发明永动机,也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把握和运用热力学中的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定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科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实力和综合国力;动力设备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石油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保证动力设备高效、安全和低污染运行,是能源与动力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本专业具备“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多模块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兼顾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本专业是宽口径专业,现有热工过程自动化、内燃机、热能工程和制冷与低温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
Q6: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本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本专业社会辐射面极广,衣食住行、环保,几乎没有一个方面不涉足。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能的产生,就是本专业的内容,生活中若没有了电,那是难以想象的;如制冷和暖通,让人们拥有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如余热回收、燃烧污染物的控制、供热工程等。
Q7: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哪些行业?
毕业生可选择电力系统设计研究院所、火力发电厂、锅炉动力设备制造、空调系统、换热器、汽车动力设备等企业、高等院校及有关能源、环保方面的公司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有关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成绩优秀者可以免试或通过考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本专业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相关行业的欢迎。
Q8: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
本专业学生在就读期间可以参加“星光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数学建模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通过各类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手脑并用的能力等,为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倡议,浙江大学发起,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每年举办一届。长期以来,节能减排大赛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我校学生积极踊跃参加该项赛事,并屡获佳绩。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工业工程、旅游管理、粮食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政治学与行政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属材料工程、水声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合作(中外合作办学)、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工业设计、生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与乌克兰马卡洛夫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经济学办学地点:镇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办学地点:镇江、工业设计办学地点:镇江、电子信息工程办学地点:镇江、金属材料工程办学地点:镇江、机械电子工程办学地点:镇江、轮机工程办学地点:镇江、海洋工程与技术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英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学52C0、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信息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会计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给排水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生物工程、工程力学、生物技术、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人工智能、英语、自动化、材料成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英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工程管理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英语(少数民族)、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少数民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少数民族)、应用化学雅安校区、环境工程雅安校区等5个专业。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

2019年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安徽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其自动控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车辆工程、统计学、金属材料工程、能源经济、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工业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通信工

2019年江苏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药学类(含药学、药物制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统计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

2019年江苏科技大学安徽省招生专业:俄语、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财务管理、轮机工程、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物联网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