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0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8 | 48854 |
| 2020 |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8 | 48854 |
| 2020 | 科学教育(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9 | 48129 |
| 2020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0 | 47441 |
| 2020 | 物理学(师范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2 | 46065 |
| 2020 | 酒店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3 | 12451 |
| 2020 | 学前教育(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44 | 12065 |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要求,满足江苏及周边地区的化学化工及相关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普通本科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身心素质,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必要的化工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理工结合型人才。
我院化学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59年开始招收化学(师范)本科生。几十年来,化学系培养了2000余名化学学科的合格教师。
2005年至今,化学系培养了约450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建成了较完备的化学实验硬件环境和一批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承接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项目于2015年初通过省教育厅验收。
毕业生可在化学化工及相关行业(材料、医药、冶金、环境等)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研发、分析、检测和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 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级电教馆等机构从事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 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信息资源 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教学媒体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包含6个核心知识领域,分属基础领域层面和应用领域层 面。基础领域层面主要为本科生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包括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基础、媒体与艺术基础3个核心知识领域;应用领域层面主要培养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实践能力,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 管理3个核心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教育技术学导论(36学时)、教学系统设计(54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36学 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4学时)、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54学时)、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 的设计与开发(54学时)、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54学时)、远程教育应用(36学时)。
示例二:教育技术学导论(32学时)、教学系统设计(48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48学 时)、教育传播学(32学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48学时)、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48学 时)、远程教育应用(48学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48学时)。
示例三:教育技术学导论(36学时)、教学系统设计(54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54学 时)、教育传播学(36学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54学时)、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54学 时)、远程教育应用(54学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模拟教学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电视电声教材制作实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 作实验、教育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 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前教育技能的 基本训练,掌握保育、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学 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3.具有设计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和地方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和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 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 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幼儿园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通信、计算机应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的高级人才。适合从事现代电子、通信、仪器仪表、计算机应用、网络通信等众多相关领域和行业的生产、管理、开发、经营、维护等工作。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领域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毕业生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从事相关行业的测试、研发、维护及相关管理工作,也可攻读本专业或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应用学科的研究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江苏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财务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酒店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秘书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贸易经济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2分,商务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吉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2分,地理科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6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2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财务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8分,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应用心理学(师范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地理科学(师范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30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科学教育(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4分,商务英语(英语语种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英语(师范)(英语语种考生)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0分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江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76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9分,酒店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4分,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6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8年江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理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1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4分,酒店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汉语言文学(师范)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4分。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8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9年江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物理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2分,科学教育(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3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4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1年江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7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物理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科学教育(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8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

2021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西省招生专业:贸易经济、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科学教育(师范类)、教育技术学(师范类)、物理学(师范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财务管理、地理科学(师范类)等9个专业。2021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西省录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20年江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8分,教育技术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8分,科学教育(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30分,物理学(师范类)理科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