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园艺(师范类)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32 | 51098 | 
| 园艺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2 | 50250 |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1 | 51983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78 | 47915 | |
| 园艺技术 | 专科批 | 172 | 77305 | |||
| 文科 | 205 | 39940 | ||||
| 园艺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6 | 47051 | 
| 园艺技术 | 专科批 | 222 | 79771 | |||
| 文科 | 199 | 4165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理论知 识,掌握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在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及其他相关领 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有较宽广的适应 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园艺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园艺作物育种、栽培、生物技术、设施园艺和园艺产品采后商 品化处理、贮藏运销、园艺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园艺作物生产、管理和新 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种子生产和工厂化育苗、 设施园艺及园艺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较好的外语交流和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 学、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2.掌握园艺场(庭院)规划和建设、种质保护、遗传改良及良种繁育、栽培管理和病虫草害防 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和营销等方面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 的知识及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实践和科技开发的基本能力;
4.熟悉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法律与 法规;
5.了解园艺作物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和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等方面的理论前 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不断创新与终身学习 能力。
主干学科:园艺学、生物学。
核心课程:遗传学、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园艺作物栽培学、园艺作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 物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园艺产品商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生产实习与调研、毕业实 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园艺作物分类与识别实验、园艺场(园)及庭院规划设计实验、园艺作物穴盘 育苗和嫁接育苗实验、园艺作物整形修剪与植株调整实验、园艺作物品质鉴定实验、园艺作物保 鲜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普洱学院1978年成立,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占地面积2053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留学生307人),教职工691名(高级职称199人、硕博士499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等各类人才称号教师26人;现有18个二级学院,42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2个院士工作站,269个实验实训基地,18个科研智库平台。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60000余名各类人才。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学校、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获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同时,学校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比如获得国际国内多项冠军的“民族啦啦操”、云南省一流课程《普洱绝版木刻》、专业排名全国第四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等。
普洱学院国标代码:10685
云南省招生代码:5311
办学性质:国家公办本科院校
学校荣誉
云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云南省平安和谐校园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培养基地
云南省三风建设示范学校
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
云南省第二届“119消防安全奖”先进集体
云南省省级校园创业园
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
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
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
2019年度云南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云南省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云南省文明校园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入学,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校园与社会的安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对象
被普洱学院正式录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学费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二、申请条件
(一)来自边远农村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家庭困难学生;
(二)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因公牺牲人员子女;
(三)孤残学生、残疾家庭子女;
(四)少数民族特困生;
(五)特困供养学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
(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家庭子女;
(七)家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者;
(八)被学校认定的其他情况。
三、工作要求
(一)当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中,在新生录取通知书里寄送资助政策相关材料,详细介绍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
(二)对被录取入学且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在缓交全部或部分学费的情况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措施予以资助。
四、具体资助措施
(一)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对已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不需要办理缴费程序,可直接办理入学手续。
(二)缓交学费
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且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可以申请缓交学费。每学年缓交学费的总金额控制在应收学费总额的5%以内。
(三)学费减免
对符合学费减免条件的学生给予减免。具体按照《普洱学院特殊困难学生学费减免实施办法》办理。
(四)特殊困难补助
对符合特殊困难补助条件的学生给予补助。具体按照《普洱学院学生特殊困难补助实施办法》办理。
(五)各类助学金
对申请缓交的学生经核实后,根据困难程度,优先考虑给予相应的助学金。
(六)勤工助学
对申请缓交的学生经核实后,优先考虑安排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
五、审批程序
(一)对已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贷款受理证明直接给予办理入学手续;
(二)对未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学生凭普洱学院录取通知书,家长签字的家庭情况说明及家长身份证复印件,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级学院根据学生的申请材料,让学生填写《普洱学院学费缓交申请审批表》,由辅导员、二级学院院长签署意见。
学生凭《普洱学院学费缓交申请审批表》办理入学手续。
手续办完后,将《普洱学院学费缓交申请审批表》交至二级学院保存,作为进一步核实学生困难情况和监督管理的依据。
普洱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管理办法
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现精准资助,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18〕16号)和《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云教规[2019]3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认定范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二、认定对象
(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
(三)特困供养学生;
(四)孤残学生;
(五)烈士子女;
(六)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
(七)优抚对象子女;
(八)因公牺牲警察子女;
(九)家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的学生;
(十)被学校认定的其他情况。
三、认定依据
(一)家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情况。
(二)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优抚对象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等情况。
(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学校收费标准等情况。
(四)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学生本人或学生家庭(成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
(五)学生消费因素。主要指学生消费的金额、结构等是否合理。
(六)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主要包括家庭负担、学生本人身体状况、劳动力及职业状况等。
四、认定等级
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程度,设置特殊困难、困难、一般困难3级。
(一)特殊困难,指学生本人及家庭不能提供绝大部分基本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
(二)困难,指学生本人及家庭仅能提供小部分基本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
(三)一般困难,指学生本人及家庭尚不能完全提供基本生活和学习所需费用。
五、认定机构和职责
(一)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生处资助管理科负责组织、管理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二)二级学院成立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代表等学生工作相关人员组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负责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三)年级(或专业)认定评议小组负责民主评议工作。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成立以系主任/年级负责人/专业负责人任组长,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或专业)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或专业)范围内公示。
(四)班级认定评议组负责班级内的民主评议工作。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担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组,学生代表人数视班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班级范围内公示。
六、认定程序
(一)提前告知。学校在春季学期结束前或秋季学期开学时发放通知,新学年开学半个月内(新生为学籍注册后的半个月内)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为后续资助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宣传相关学生资助政策。
(二)个人申请。学生自愿提出申请,如实填报《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及时提交。
(三)二级学院认定。二级学院认定评议小组或认定工作组根据学生提交的《认定申请表》及相关申请材料,对申请学生的情况进行核实和审核,综合考虑学生日常消费情况以及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因素开展认定工作,按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划分困难等级。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优抚对象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等学生,以各级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残联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或证件(复印件)为认定依据。二级学院可采取家访、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信函索证、量化评估、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当众诉苦、互相比困,更不得将民主评议工作交由学生会或班委会组织。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处)对二级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后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进行审批。
(四)结果公示。二级学院应且只将各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如有异议,需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将酌情处理。
(五)建档备案。经公示无异议后,二级学院将最后确定的各等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汇总造册,连同学生提交的《认定申请表》等资料按学年整理装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学校将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期要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七、认定监督和管理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指对提出资助申请的学生,根据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提供的有关依据,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认定分析方法,核实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确定其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对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进行分级的行为。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作为学校贯彻落实政府各项资助政策和实施学校资助措施的主要参考因素。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坚持“自愿申请、客观公正、统一规范、公开透明、保护隐私”的原则。
(四)二级学院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告知、申请受理、资料审核、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确定等级、公示、建档、上报等工作流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公正、透明、规范。
(五)二级学院应加强学生资助信息安全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资助信息安全责任人,严格管理各类学生资助信息的查阅、复印、流转、公示、存档等工作,严格学生资助信息的使用权限范围,不得泄露学生资助信息。
(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申请资助时应主动向学校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并如实提供家庭经济情况信息。如发现学生有恶意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一经核实,应及时取消学生的认定资格和已获得的相关资助,并追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可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七)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的,应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应在下一学期重新评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定其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调整其相应困难等级。
(八)未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其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的,应及时告知学校,并提出申请。在下一学期评估该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定其是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确定相应困难等级。
(九)本办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党和政府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1号)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国家励志奖学金由中央和云南省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奖励标准
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三、申请资格
(一)本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学生具备申请资格;
(二)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第2年起具备申请资格;
(三)五年制专科(中专大专连读)学生只有入学第5年具备申请资格。
四、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学年无任何违纪行为;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六)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七)当年荣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五、评审否决条件
(一)学习成绩排名不在所学专业或年级的50%以内;
(二)申请人未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格;
(三)未按时提交申报材料;
(四)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经济情况;
(五)申请人父母双方均为政府、事业单位或国企正式职工。
六、评选程序
(一)学生处根据下拨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申请条件组织评选,评选出本学院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级学院应按照《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工作指南》逐一审核学生材料无误后,公示无异议报学生处;
(二)学生处归集推荐学生材料,报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审查院系评审程序是否规范,推荐学生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异议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报云南省教育厅。
七、评选要求
(一)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工作指南》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组织评审,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二)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
(三)获得资助的学生应将奖励资金切实用于生活开支,凡用于请客、送礼、购买奢移品的,经查实,一律将奖励资金追回。
(四)经查实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等不诚信行为,将取消其受助资格,追回奖励资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五)各二级学院应大力宣传国家励志奖学金政策,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熟悉了解国家励志奖学金政策;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以实际的行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促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2号)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资助对象
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云南省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资助标准
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分为国家一等助学金和国家二等助学金。
资助标准:国家一等助学金每人每年3500元,国家二等助学金每人每年2500元,分春季和秋季两期发放。即国家一等助学金春季和秋季分别发放1750元,国家二等助学金春季和秋季分别发放1250元。
三、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学年无任何违纪行为;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六)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四、评选程序
(一)学生处根据下拨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申请条件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组织评审,按照相关要求逐一审核学生材料无误后,提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初步名单及资助档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学生处。
(二)学生处汇总相关材料,报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审查院系评审程序是否规范,推荐学生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异议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报云南省教育厅。
五、评选要求
(一)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评审,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二)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或省政府奖学金或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四个奖项只能选其一。
(三)获得资助的学生应将受助资金切实用于生活开支,凡用于请客、送礼、购买奢移品的,经查实,一律将受助资金追回。
(四)经查实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等不诚信行为,将取消其受助资格,追回资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五)各二级学院应大力宣传国家助学金政策,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熟悉了解国家助学金政策;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感恩回馈社会,以实际的行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促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党和政府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166号)和《云南省普通本科高校 高等职业学校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云财教[2009]241号)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由云南省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资助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奖励标准
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属于同一类型、不同层次的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的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4000元。
三、申请资格
(一)本专科二年级(含二年级)以上学生具备申请资格;
(二)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阶段第2年起具备申请资格;
(三)五年制专科(中专大专连读)学生只有入学第5年具备申请资格。
四、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学年无任何违纪行为;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德、智、体、能全面发展;
(五)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六)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七)当年荣获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学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五、评审否决条件
(一)学习成绩排名不在所学专业或年级的50%以内;
(二)申请人未按要求填写申请表格;
(三)未按时提交申报材料;
(四)申请人弄虚作假,虚报家庭经济情况;
(五)申请人父母双方均为政府、事业单位或国企正式职工。
六、评选程序
(一)学生处根据下拨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申请条件组织评选,评选出本学院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级学院应按照有关要求逐一审核学生材料无误后,公示无异议报学生处;
(二)学生处归集推荐学生材料,报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审查院系评审程序是否规范,推荐学生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异议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后报云南省教育厅。
七、评选要求
(一)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组织评审,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二)同一学年内,申请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
(三)获得资助的学生应将奖励资金切实用于生活开支,凡用于请客、送礼、购买奢移品的,经查实,一律将奖励资金追回。
(四)经查实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等不诚信行为,将取消其受助资格,追回奖励资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五)各二级学院应大力宣传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政策,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熟悉了解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政策;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以实际的行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促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为体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和《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7]92号)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资助对象
校级助学金由学校根据相关文件在提取的助困专项经费中设立。用于资助我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二、资助标准
校级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500元。
三、校级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学期无任何违纪行为;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六)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四、评选程序
(一)学生处根据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根据申请条件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组织评审,按照相关要求逐一审核学生材料无误后,提出享受校级助学金资助初步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报学生处。
(二)学生处汇总相关材料,报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审,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审查院系评审程序是否规范,推荐学生资格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审查无异议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报校长办公会议审定。
五、评选要求
(一)校级助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织评审,并接受全校师生监督;
(二)在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校级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三)获得资助的学生应将受助资金切实用于生活开支,凡用于请客、送礼、购买奢移品的,经查实,一律将受助资金追回。
(四)经查实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瞒报、谎报等不诚信行为,将取消其受助资格,追回资金,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五)各二级学院应大力宣传校级助学金政策,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熟悉了解校级助学金政策;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学习,感恩回馈社会,以实际的行动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进一步促进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实现资助育人功能。
根据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教育厅云发改收费[2004]536号、云计费[2001]799号、云发改收费[2009]1680号文件规定收取费用。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地处京津冀、环渤海、呼包银榆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亚欧经济带的枢纽城市,享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等美誉。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1976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乌盟师范学校。1977年恢复高考后,开始招收大专班。1978年,大专班单独办学。198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乌盟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乌兰察布师范专科学校。1995年,更名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乌兰察布盟师范学校和乌兰察布盟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2013年,学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学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全区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21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全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同年,学校入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17亩,总建筑面积 37.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8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44.37万册,电子图书104万册。设有附属实验中学1所。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342人,其中,本科生10107人。在编在职教职工816人,其中363人具有高级职称,461人具有硕博学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5人、草原英才3人,自治区“新世纪三二一人才工程”人选3人、青年创新人才2人、青年科技英才4人、获自治区创新创业创优标兵1人。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
已建成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 1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成员单位1个,地级协同创新中心 1 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2 个、校级人文社科基地2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2 个、校级研究创新团队3个、校级科研院所 23 个,初步形成了区、地、校多层次科研创新体系。
自升本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126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45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1项,地市级科研项目10项,校级科研项目117项,横向项目5项。
发表学术论文3481篇;出版专著468部;获批专利111项;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首届乌兰察布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A类学术期刊,201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高校学报出版质量优秀奖。
多年来学生在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累计上线1273人,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创业、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在人文知识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了多项大奖。
建校60年来,学校立足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八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类人才,为国家、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乌兰察布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摇篮和城市智慧的心脏。
刘云山同志为母校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学校设置的奖、助学金有:
(一)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占学生数的3‰;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占学生数的3%;
(三)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3300元,占学生数的30%。
(四)自治区奖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根据自治区当年的名额分配;
(五)自治区励志奖学金:每人每年4000元,占学生数的5%。
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咨询方式:
(一)集宁师范学院网:http://www.jntc.nm.cn;
(二)集宁师范学院招生网址:http://www.jntc.nm.cn/zsb/;
(三)集宁师范学院招生咨询电话:15547454702。

集宁师范学院新闻学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闻学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闻学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新闻学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闻学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新闻学和园艺录取分数线(内蒙古)理科

集宁师范学院英语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园艺录取分数线(内蒙古)理科年份英语园艺

集宁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汉语言文学和园艺

集宁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师范)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师范)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体育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师范)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集宁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师范)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师范)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师范)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学前教育(师范)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师范)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集宁师范学院教育学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教育学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教育学和园艺录取分数线(内蒙古)理科

集宁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园艺录取分数线(

集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思想政

集宁师范学院保险学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保险学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保险学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保险学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保险学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保险学和园艺录取分数线(内蒙古)理科

集宁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和园艺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园艺在内蒙古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园艺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园艺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园艺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与金融和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