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国海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江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自动化 | 2021 | 综合 | -/608(普通类一段) | -/596(普通类一段) |
| 自动化 | 2020 | 综合 | -/625(普通类一段) | -/613(普通类一段) |
| 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627/612(本科批) | -/602(本科批) |
| 自动化 | 2018 | 理科 | 637/620(本科批) | -/609(本科批) |
| 自动化 | 2017 | 理科 | 623/614(本科批) | -/601(本科批)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国海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江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自动化 | 2021 | 物理类 | -/597(本科批) | 591/577(本科批) |
| 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383/383(本科一批) | -/375(本科一批) |
| 自动化 | 2019 | 理科 | -/376(本科一批) | -/375(本科一批) |
| 自动化 | 2018 | 理科 | 375/373(本科一批) | -/364(本科一批) |
| 自动化 | 2017 | 理科 | 369/367(本科一批) | -/357(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08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6 | ||||
| 四川 | 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621 | ||||
| 重庆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2 |
| 广西 | 自动化(5800元/年,在崂山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4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800元/年,在崂山校区办学) | 588 | ||||
| 广东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非定向)(办学地点:崂山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5 |
| 自动化(非定向)(办学地点:崂山校区) | 615 | ||||
| 湖南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2 |
| 湖北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5 |
| 河南 | 自动化(崂山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9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崂山校区) | 627 | ||||
| 江西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08 | ||||
| 福建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6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12 | ||||
| 安徽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0 |
| 自动化 | 620 | ||||
| 浙江 | 自动化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0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39 | ||||
| 江苏 | 自动化(在崂山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崂山校区学习) | 595 | ||||
| 吉林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8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67 | ||||
| 内蒙古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79 | ||||
| 山西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3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1 | ||||
| 河北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1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自动化(在蠡湖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蠡湖校区学习) | 577 | ||||
| 四川 | 自动化(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蠡湖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7 |
| 重庆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5 |
| 广西 | 自动化(6380元/年,在蠡湖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3 |
| 湖南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 河南 | 自动化(蠡湖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5 |
| 山东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98 |
| 自动化 | 596 | ||||
| 江西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8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7 | ||||
| 福建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06 | ||||
| 安徽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 浙江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31 |
| 自动化 | 630 | ||||
| 黑龙江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0 |
| 吉林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41 |
| 自动化 | 541 | ||||
| 辽宁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4 |
| 河北 | 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 天津 | 自动化(蠡湖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31 |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学校创建于1924年,历经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办学时期,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有崂山校区、鱼山校区和浮山校区3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正在建设西海岸校区。设有21个学院和1个基础教学中心。现有在校生3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13000余人、博士研究生26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教职工38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09人,博士生导师505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3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6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钱致榕受聘学校顾问、特聘讲席教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先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14位知名作家受聘为学校“驻校作家”。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学校遵循“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本科教育理念,实行有限条件的自主选课制度和学业识别与毕业专业识别确认制度,努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毕业生中已有1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先后担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一半以上是学校毕业生。
学校拥有科学考察实习船舶3艘,包括5000吨级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3000吨级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2”、300吨级的“天使1”科考交通补给船,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远海并辐射到极地的海上综合流动实验室系统,具备了一流的海上现场观测能力。学校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主要依托单位,主持其中“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2个功能实验室的工作,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其他6个功能实验室的建设。
学校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技术、化学、材料科学、农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10个学科(领域)名列美国ESI全球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级各类项目14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项,被SCI、EI、ISTP等三大收录系统收录论文230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62项,授权发明专利1364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9项。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海洋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始终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大批才俊在沐浴了海大的教泽之后,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
● 共和国元帅—罗荣桓;
● 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
●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
● 中国海洋药物工程的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
● 水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
● 海洋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
● 水产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
● 海洋鱼类养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
●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
● 中国第一个登上南极的科学家—董兆乾;
● 中国第一个徒步考察南极的科学家—蒋家伦;
● 中国第一个南、北极都登上的科学家—赵进平;
● 我国第一次赴南极考察的75位科学家中有52%是我校毕业生;
● 在全国19名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13人,占68.4%;
● 13名水产领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海大校友6人,占46.2%;
● 在“神舟6号”发射现场,有42位海大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日夜忙碌;
神秘的南北极,浩瀚的海洋,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到处都有海大人奋斗的足迹……
目前,学校已与国家海洋局、中石油、中海油、海尔、海信、华为、朗讯等5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毕业生供需合作关系,除部分毕业生考研或出国深造外,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到国家重点单位、政府机关、高校及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行业就业。另据调查,80%以上的毕业生在各大主要城市及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学校还建立了支持毕业生自愿服务西部,到农村和基层单位工作的奖励制度。
2003年—2008年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比较表
项目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 毕业生人数 | 2743 | 2629 | 2027 | 2008 | 2055 | 1713 |
| 录取研究生人数 | 801 | 694 | 542 | 599 | 614 | 457 |
| 申请出国人数 | 58 | 48 | 40 | 17 | 19 | 44 |
| 参加就业人数 | 1707 | 1640 | 1311 | 1310 | 1372 | 1095 |
| 需求信息 | 23890 | 23112 | 22912 | 22736 | 21356 | 16938 |
2008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43%,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0.44%,到国有企业的占9.73%,到部队的占3.1%,考取研究生的占29.51%。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8.12%(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0.88%),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1.9%,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4.09%。
2007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2.8%,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0.7%,到国有企业的占9.3%,到部队的占4.1%,考取研究生的占27.7%。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3.8%(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4.3%),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0.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1.6%。
2006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 到研究机构的占0.59%,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6.74%,到企事业单位的60.78%,到高校的占0.94%,到政府机关的占2.37%,,出国的占1.97%。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今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69.9%(其中青岛占总数的51.5%),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2.5%,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3.6%。
2005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机关事业单位的占6.9%,到科研设计单位的占3.5%,到国有企业的占15.1%,到部队的占2.8%,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9.7%。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5届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3.8%(其中青岛占总数的62.5%),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3.8%,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2.4%。
2004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国家机关的占9.1%,到科研单位的占3.6%,到国有企业的占16.5%,到部队的占2.0%,录取为研究生的占30.3%。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4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6%(其中青岛占总数的67%),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1%。
2003年毕业生流向
1、从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上看,到国家机关的占11.5%,到科研单位的占6.7%,到国有企业的占11.8%,到部队的占1.98%,录取为研究生的占26.67%。流向图如下:
2、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我校2003年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我校本科毕业生的74.23%,出国的毕业生占2.77%,到北京、上海、广东和天津的毕业生占14.62%,到西部各省就业的占2.02%。
江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源起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发展时期;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整建制东迁无锡,建立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大学;2001年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江南大学;2003年东华大学无锡校区并入江南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江南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以“笃学尚行,止于至善”为校训,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以建设“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显著、社会美誉度高,国内有影响力、国际有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坚持“选择性卓越”的学科建设理念,建立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设有19个学院(部),包括:食品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设计学院、药学院、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体育部和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筹)。涵盖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艺术等学科门类9个。建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生物与医药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和二级重点学科5个;建有设计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4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设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3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3430人,其中专任教师2173人(含研究生导师1417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员比例67.6%,博士学位人员比例70.9%,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人员比例43.2%。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引进人才”入选者17人、“人才项目”入选者23人,教育部“人才项目奖励计划”教授2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与“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部省级创新团队48个。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2006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在53个本科专业招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0609人、博硕士研究生10940人、留学生670人。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7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5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9门,国家精品、规划教材56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2项。学校积极探索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成立至善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在亚洲率先通过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FT)国际认证。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达37.8%,位列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依托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获批健康食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工作实施先进单位”,获批首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帮扶机制,并探索基于人才培养的勤工助学新模式。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合作交流协议,28.6%的学生拥有海外交流、交换经历;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建有全球首家以中华食品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校史馆、设计馆、民间服饰传习馆、美术馆暨钱绍武艺术馆、酒科技馆、人体科学馆等文化展馆首批入选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施“艺术课堂”大学生文化素质拓展项目、“书香校园·人文江南”阅读计划,举办“江南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创新江南”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意创业文化节等特色文化活动;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项目,艺术作品舞蹈《羌山红》获文化部“文华奖”。学校高度重视体育的育人功能,建有女足和乒乓球两支高水平运动队。其中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女子室内五人制锦标赛季军和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高校部冠军。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以来,累计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金3银8铜,“创青春”3金4铜,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5金1银。学校涌现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冯漉、魏佳星,以及入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的90后创业典型徐铭骏、胡佳威、范冰、张晓军等创业典型人物。
学校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针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省级平台43个;建有创新引智平台6个。“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379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13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科技创新奖2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0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6项;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公布的2019年国际专利排名中,我校位居全球教育机构第13位,中国高校第5位;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上,位居全国高校第6位。学校发起并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现与全国50多个城市及中粮集团、光明乳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全面合作;建有江南大学宿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南大学(扬州)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等11个;江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5A级大学基金会。
学校坚持师生为重、服务为先,倾力打造曲水流觞的现代化生态校园,为学生提供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优质舒适的成长环境。校园占地面积325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3万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3.54万元;“智慧校园”建设日臻完善;建有体育场、体育馆、文浩科学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场馆和16个学生公寓组团;学校获教育部校园规划一等奖,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获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称号等。
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影响不断提升。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位列A+档,“设计学”位列A-档;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在ESI全球影响评价排行榜上,学校农业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跻身前0.2‰;学校位居ESI综合排行中国大陆第57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编制的《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位居全国第45名;在人民网发布的2019中国高校社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全国第31名。学校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
“江南开学府,万顷湖波扬;屏障九龙好,山高水又长。”未来的办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机制活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方略,努力推进“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江南风格的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前我校建有四个校园主餐厅----江南苑、梁溪苑、蠡溪苑和广溪苑,总面积约为43265平方米,餐座近7000个。四个餐厅与学生生活、大学校园的整体文化相吻合,凸显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要求,以“美观、大方、实用”为原则,以“学校放心、师生满意、员工认同”为目标,按照“一楼特色经营、二楼大伙餐饮”的总体布局,缘溪而建、扼其要冲,翠荫绿荷掩映下的白墙红瓦建筑呈现出别具匠心的“江南味道”。
收费标准
按照苏价费〔2002〕369号、苏价费〔2005〕210号、苏价费〔2007〕270号、苏价费〔2008〕274号、苏价费〔2014〕136号和苏价费〔2017〕243号文件执行。
(一)本科学费:学费由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组成。专业学费按学年收取,文科类专业为1400元,工科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2580元,其他工科类专业为2000元,理科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2250元,其他理科类专业为1700元,艺术类江苏省优势学科专业为3680元,其他艺术类专业为3000元,医学类专业为3000元,医学类的临床医学专业为2480元;学分学费为100元/学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内学费为26400元/生·学年,国外学习阶段学费按协议执行(我校不再另行收取学费)。
(二)住宿费:1000元/生·学年、1200元/生·学年、1500元/生·学年(视不同住宿条件而定)。

江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

江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自动化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自动化这二个专业,希望

江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和自动化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专业介绍和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程和自动化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录取分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

江南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自动化就业前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自动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自动化这二个

江南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就业前景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介绍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等

江南大学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这二个专业,希望

江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