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兰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暨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2019 | 文科 | 593/590(本科批) | 601/596(本科批) |
| 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2018 | 文科 | -/596(本科批) | 612/603(本科批) |
| 历史学类 | 2017 | 文科 | 565/565(本科一批) | 612/603(本科批) |
一、专业简介
历史学,是研究事物发生发展历程、经验和智慧的学科。历史学专业,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一级学科。主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进行史学教育、史学研究、史学著述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多方面素养的基本训练,使之具有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兰州大学历史学专业,创始于1932年甘肃学院文史系,1946年兰州大学历史学系正式成立,著名国学大师顾颉刚教授担任首届系主任,著名史学家张舜徽、史念海、杨向奎、王树民等先后在系内执教。解放后,在该系执教的著名教授有赵俪生、张孟伦、李天祜、汤季芳等。经过历代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该专业具有良好的教学传统和很高的学术声誉,逐步奠定了在全国综合性重点高校历史学专业的发展地位。该专业已陆续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暨南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纪宗安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晖,全国劳动模范、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长城,著名实业家王瑞琴女士等,就是我校历史学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
目前本专业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教研业绩突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等。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培养已形成重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和稳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的良好传统。以“赵俪生奖学金”、“跬步计划”等为激励平台,以《史学纵横》、《九色鹿》、《清声》等院内刊物营造学术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并先后出版了《晓龙集萃》、《萃英论史》、《史学论丛》等本科生学术研究论文集。近年来,学生在学术探索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自第一届全国历史学基地“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本科生论文每届评选均有获奖;博士论文陆续有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者。在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优良学风推动下,本科生的考研率、就业率逐年稳步上升。
目前已拥有中国史、考古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史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博士点,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等,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从1990年代至今,我校历史学专业陆续被确立为国家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历史学基地、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全国21个历史学基地建设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基地。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历史学专业,主要为有关的教学、科研、编辑出版、图书情报、行政、外事、媒体以及文化建设等社会各领域,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历史文化专业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与博物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7 |
| 湖南 | 历史学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6 |
| 河南 | 历史学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0 |
| 山东 | 历史学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07 |
| 安徽 | 历史学类(5000元/年;含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4 |
| 浙江 | 历史学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3 |
| 江苏 | 历史学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3 |
| 黑龙江 | 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8 |
| 吉林 | 历史学类(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7 |
| 山西 | 历史学类(包含专业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98 |
| 北京 |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基地班)、历史学、世界史、文物与博物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5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历史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 新疆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宁夏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 青海 | 历史学 | 文科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 西藏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386 |
| 云南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 河南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4 |
| 江西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22 |
| 吉林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5 |
| 内蒙古 | 历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 河北 | 历史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6 |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现有城关、榆中2个校区,校园面积3544.32亩。
学校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确定为国家14所综合性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入选“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02年和2004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和回归兰州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守在西部、奋斗为国家,走出了在经济待发达地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奋进之路,创造了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大军团”、隆基兰大合伙人等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
学校按照“兴文、厚理、拓工、精农、强医”的学科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是具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之一。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数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农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学校坚持“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引进、培养、稳定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现有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290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7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799人。有研究生导师2105人;在站博士后245人;临床医学教授144人、副教授296人。有两院院士22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6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8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8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含跨世纪)入选者129人;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12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65人;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9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8人、优秀青年文化人才12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4人。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首批设置文、理科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高校,是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高校之一。现有本科生20146人,硕士研究生13297人,博士研究生3808人。有103个本科专业,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42万余名校友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独特的坚守奋斗,赢得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勤奋实干”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毕业生荣膺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数量均名列全国高校前茅。
学校秉持“顶天立地”的科研观,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将地域的比较劣势转化为基于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甚至国际科学问题,在化学、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4个一流建设学科以及磁学、核学、细胞活动与逆境适应、青藏高原、冰川冻土、风沙治理、多肽药物、西部高发疾病、敦煌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亚问题、政府绩效治理、应急管理、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紧盯“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成立了一批创新研究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现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的25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成员总数达173个。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建有3所孔子学院。与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医疗机构,在区域医疗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医院是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
面向未来,兰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发扬“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奋斗,致力于在中国西部大地奏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磅礴乐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校概况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目前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
暨南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校。新中国成立后,暨南大学于1958年在广州重建,“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8年在广州复办。改革开放后,学校快速发展。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暨南大学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暨南大学坚持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2019年8月,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忠信笃敬”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4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暨南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国首批试行学分制的高校,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
目前,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近年来,在师生的努力下,学校学科建设和实力明显提升。目前,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749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9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7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3人,“珠江学者”50人,教授889人,副教授1063人,博士生导师1052人,硕士生导师2161人。
学校的办学影响日益扩大,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经成为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学生报考深造首选的热门高校,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6036人,其中本科生29597人,研究生16439人。在校港澳台侨学生13624人,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运会等多种国内外文体艺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暨南健儿苏炳添、陈艾森、谢思埸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大毕业生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位居同类院校前列。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增强,现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平台114个。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近5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48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2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现有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等国家级文科平台,有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7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696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7个国家设立127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正式开学,2021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在东京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2414人,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2017人,研究生276人。
学校学风浓郁,人才辈出,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暨南人”,尤以香港、澳门等地较为集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4.3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6.8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45.2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98万册。学校设有23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1所。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更新日期:2021年12月

暨南大学华文教育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华文教育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华文教育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华文教育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华文教育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华文教育和历史学录取分

暨南大学国际政治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政治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政治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国际政治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政治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国际政治和历史学录取分

暨南大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历史学这二个

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知识产权和历史学录取分

暨南大学法学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历史学录取分数线(广东)物理类年份法

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暨南大学金融学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历史学录取分数线(广东)

暨南大学税收学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税收学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税收学和历史学录取分数线(广东)

暨南大学财政学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财政学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财政学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财政学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财政学和历史学录取分数线(广东)

暨南大学经济统计学和历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历史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历史学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历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历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统计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