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南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制药工程、物联网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师范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英语(招英语考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法学、纺织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招英语考生)、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土木工程、会计学等21个专业。2021年江南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四、部分专业介绍
计算机类
物联网工程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以及社会经济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与重要引擎。作为地处无锡、教育部直属高校,江南大学积极迎接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服务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成立了全国首家专注物联网科研教学的实体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并率先筹办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本专业培养能够扎实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分析、以及物联网系统设计等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物联网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创新性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物联网系统的架构设计、信息的感知与传输、数据挖掘利用、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运行与管理维护及教学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工程专业已成功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认证;学院在物联网方向形成了本硕博一条线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高校专业排名中位于前列。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富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意识,扎实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信息感知与控制、数据传输与安全、软硬件产品开发与系统集成等物联网领域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发展潜力,能够胜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系统设计、产品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干课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物联网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原理。毕业去向: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各行各业,就业前景广阔。当前毕业多届的学生除了在传统的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行业就业外,新兴的智能交通、城市与行政管理、环境检测、绿色农业、现代医疗等物联网典型应用领域应用人才的市场需求宽广。在本校即可连续攻读物联网方向硕、博学位,也可申请或报考到国内外其他高校深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及战略性产业,也是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动力支持,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提供至关重要的基础保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问题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为新能源产业、风电产业、光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培养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新能源、智能制造自动化等领域和行业从事教育、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经济管理等工作。本专业以“轻工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为特色,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设备仪器,先后被评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本专业构建“基础--专业--学科前沿”模式的课程体系,将电能变换技术、控制理论、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型技术引入课堂,将前沿新科技的研究、动态的行业发展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遵循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内在规律,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人才创造性思维“四种特性” (独创性、多向性、综合性、联动性)的培养;依托资源优势,打造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实践平台,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将大学生创新连续地贯穿到本科生的4年培养过程中,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服务外包大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机器人大赛等竞赛及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了创新人才的培育与激励机制。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基础厚、口径宽、实践强、有创新”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扎实地掌握电气、自动化、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项目管理、沟通交流、自主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与信息、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和行业从事教育、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主干课程:电路理论、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供配电技术、电气控制及PLC、智能制造与工业感知、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与控制、工业机器人控制等。毕业去向:毕业生去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国内外大型企业,新能源产业、风电产业、光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工作;(二)研究机构,例如设计院、研究院、高等院校等,从事电气工程、新能源发电、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三)政府部门,主要从事电力规划、电力信息管理、新能源发电、智能制造系统等技术经济管理工作;(四)工业企业电气技术及智能制造电气自动化设计、运行、项目管理;(五)升学,免试推荐、考取到“双一流”“985”“211”高等院校及世界知名高校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深造。近五年,毕业生继续升学与深造率近40%,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一次就业、创业率均为99%以上,从事学校及科研单位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与质量监督等工作,以及各类企业的电气及自动化技术与管理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江南大学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20年获教育部批准,2020年起正式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本专业项目引进新西兰梅西大学优秀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梅西大学派遣优秀师资来江南大学长期授课。项目采用“3+1”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江南大学学习,第四年在梅西大学学习。学生修满学分,达到毕业要求,获得新西兰梅西大学(荣誉)学士学位证书(Bachelor of Food Technology with Honours)和江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欢迎希望享受中新高水平食品学科教育资源、有出国学习意愿和计划的学生报考本项目。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服务于未来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专业竞争力强、创新意识高、工程能力足、综合素质高,能够进行跨国学习、工作并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一流人才。完成学业的学生有能力在世界名校深造攻读学位或就职于全球知名企业和国际组织。主干课程:Advanced Foo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Food and Food, Food Formulation Technology, Food Packaging and Legisl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Food Microbiology & Safety, Food Characterization, Food Technology Project, Industrial Systems Improvement, Innovative Food Design & Development, Process Engineering Operations, Reaction Technologies and Process Modelling, Statistical Modelling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sts毕业去向:世界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跨国公司、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食品研发、食品检测、食品加工相关等工作;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职员等。
纺织类
纺织工程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专业改革试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创建于1952年,是我国创办早、师资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在全国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领域有很高的声誉。纺织工程专业是纤维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以及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的融合。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科研的主要方向有高性能纤维材料、纺织智能制造装备以及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等。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纺织专业团队教师队伍人数62人,其中教授17名,博士学位比例达到95%,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达72.58%,含国家级人才3人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1人。纺织工程专业拥有25000平米的实验教学大楼,实践教学资源充足,包括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无锡第一棉纺织有限公司合作);两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即“江苏省纺织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纺织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纺织专业基础仿真实践基地(包括纺织材料、纺织半制品、纺织面料测试)和纺织生产全过程的仿真实践基地(包括纱线、机织物、针织生产实践基地;纺织品设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综合、体验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境;同时,利用区域优势,在长三角与三十余家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建立卓越工程师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签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企业深度参与学生企业实践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校企产学研交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探索并完善了合作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积累了合作教育经验,为“卓越计划”所要求的“一年企业实践经历”提供了保障。纺织工程专业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专业联合国际一流纺织名校,启动“纺织工程”本、硕与美国北卡州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日本信州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卡尔迈耶集团公司、英国染色家协会等国际知名的大学、机构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有数十名本科生获得了国外交流的机会。本专业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可自由选择加入该协议的联合培养。该协议实行“3年在江南大学学习,1年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学习”的培养模式,在获取我校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可免试进入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进行研究生阶段培养,在美国修读的学分可同时作为本专业本科阶段的学分以及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分。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纺织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高尚理想情操和良好道德品质,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纺织领域内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能在纺织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及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纺织产品和纺织工艺的设计,纺织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营销与贸易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纺织物联网技术、国际贸易实务、纺织材料学、纺纱工程、机织工程、针织工程、染整工艺学原理、时尚与品牌等。毕业去向:(一)深造情况:超过45%的毕业生前往211院校以上高效及国外著名高校技术深造,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等。(二)就业去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9%。本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为我国纺织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上海海关、深圳海关、波司登、罗莱家纺、耐克、顾家家居、山东鲁泰、江苏阳光等国内外知名纺织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各级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具有本专业毕业生担任技术骨干等职务。毕业生可在纺织新材料、新型纺纱、纺织智能制造以及纤维复合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工业企业、经贸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等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管理和教学等工作。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江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简称基地班)始建于2002年,是与全国36所知名高校同时获得的、首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集中了江南大学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最精华的教学资源,以生物工程为基础,拓展化学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多门课程中开展全英文或双语教学。秉持因材施教、好中选优的办学原则,注重培养工科背景、理科特色、基础宽、专项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基地班学生在iGEM、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国内外各类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采取本-硕连读学制,3年完成本科课程的学习;第4学年即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原则上共用6年完成本-硕学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是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评比并列A+, 是发酵工程领域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工业生物领域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创新型研究人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本科生;能在高等院校、相关科研机构,或在轻工、医药、化工等行业从事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同时使基地班成为输送优秀硕士生和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基地。主干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英文)、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生化工程、系统生物学毕业去向:毕业生可在生物工程与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内从事制药、环保、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酿酒、酒精及高附加值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设计、生产管理、商品检验、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工作。本专业拥有发酵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全国第一批)、发酵工程博士点(国内最早)、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为毕业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优良条件。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江南大学日语教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四十年来的耕耘和发展,已经建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中坚、省内知名的教学和学术团队。目前日语系共有在职教师20名,其中副教授5名、讲师13名,日籍教师4名,拥有博士学位者9名(海外博士占78%)。近几年来,本专业教师持续发力专业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本专业教授承担省级以上项目多项,其它各级各类市级、校级科研、教改课题多项,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大批研究论文,出版一批学术论著与教材。日语系自2006年开始,陆续与日本的松山东云女子大学、早稻田大学、国立福井大学、国立岐阜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三重大学等签订协议,以1年以上留学、“2+2双学位培养”、“学分互认交流”等国际化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继续保持与日本松山东云女子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三重大学、日本石川县厅等开展短期交换留学生项目。2014年开始与东京经济大学签订了免试推荐硕士生的留学交流项目,为学生开拓了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留学、升学空间,创造了未来适应国际发展交流的良好机会。近年来每年有30强%的学生参加各类出国留学、升学、短期交流项目。除上述国际交流模式外,日语系有机利用江南大学对外汉语课程班日本来华留学生的有利资源,为日语专业学生和日本留学生携手开展各种中日文化活动创造有利机会和条件,日语系还专门开设了由日本外教负责的、由专业学生和日本留学生直接交流的 “日语苑”平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不出国门的留学模式。2021年开始,日语系在外语学院的牵头主导下,创新设置了日语系海外(日本)实习基地2个,为今后日语系高年级学生的语言实习、海外升学、资料查找和学术写作等提供了优质的海外资源保障。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综合素质良好,以“精日语、知日本、善沟通”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日语语言基本功、人文素养好、通晓日本国情、宽阔的国际视野、实践能力佳、拥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教育科研、文化和新闻出版等部门担当日语翻译、日语文学创作、教学研究或管理工作的富有江南情怀的新时代国际化日语人才。主干课程:高级日语、日本文学概论、日语应用写作 、日语口译(笔译)理论与实践、中日语言研究、日语演讲与辩论、中日跨文化交际、商务日语、食品包装日语翻译、日语影视字幕翻译、日企文件及洽谈翻译、日语同声传译技巧、中日社会文化研究、国际课程工作坊等。毕业去向:(一)升(留)学情况:从本专业深造情况来看,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将近有15%的同学赴日本、英国等留学深造,有20%强的学生被保送或升入国内知名高校如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等继续深造。(二)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前景广阔,主要就业去向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外事部门、涉外企业、跨国公司、银行、大专院校和初、高级中学等从事日语翻译、外经外贸业务、商务管理、日语教学等业务,以及形式多样的自主创业。
法学类
法学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我校法学本科专业自1996年起面向全国招生,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设有民商法学、法理学与宪法行政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四个教研室,拥有模拟法庭综合实验室。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硕士授权点,设有江苏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无锡市行政法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办学中遵循“厚德明法、载道济世”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无锡市6家法院、6家检察院、15家律师事务所以及12家基层社区建立合作关系,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将真实庭审、真实办案、真实社会管理引入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培养目标:本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注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具备严谨法律思维与较强实践能力的法学人才。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能够通过国家司法职业资格考试,能够胜任立法机构、司法机关、行政部门、律师事务所以及公司企业等多种职业岗位需求,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在实践部门充分发挥法科学生的应有作用。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刑法、民法、中国法律史、知识产权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西方法律思想史等。毕业去向:法学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主要集中在各类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各大型律师事务所等。近年来,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率平均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超30%,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高达50%以上。
化工与制药类
制药工程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随着幸福中国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尤其是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挑战与防治,制药行业即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和灿烂的明天。从经济效益看,制药行业创造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职业收入来看,制药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在社会所有行业中位居前列。目前,我国制药行业的产值和人均医药的消费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选择制药就是选择与朝阳为伴,与幸福相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地区要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早取得突破。作为无锡市与江南大学“十四五”合作共建期间重点建设的专业,本专业将秉承“服务国家和无锡市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协同创新,支撑引领”的发展定位,以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为导向,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切实解决生物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科技发展滞后的“卡脖子”问题,为推动医药产业从长期的仿制、跟随,走向引领医药科技创新、国产替代进口、国内走向国际的良好局面贡献力量。本专业建有本、硕、博完整的制药工程和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到目前为止,制药工程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品牌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也是江南大学最具有优势的专业之一,更在2020年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同类专业第9位。本专业采用导师制、班主任制、分层次分模块教学、以赛促培等多措并举有效激发学生潜能,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均为全国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本专业积极探索本科教育的国际化,与澳洲墨尔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澳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进行学习与交流,并与阿斯利康、华瑞、扬子江、药明生物等2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药企及研发机构建有人才培训基地。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和现代技术工具分析并解决复杂制药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医药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工艺及工程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在生物制药以及大健康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每年为长三角地区以及沿江经济带的医药企业提供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主干课程: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设计、工业药剂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品质量管理工程、制药分离工程;专业方向分为生物制药、药物化学与药理学、药剂学三个模块课程群,学生可在三年级选择一个学习方向。毕业去向:本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准入门槛高,毕业生就业率达97.5%以上,升学深造率超过40%,培养质量深受阿斯利康、辉瑞、华瑞、默沙东、药明生物等用人单位好评。每年均有品学兼优学生被推荐或考入美国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直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毕业生可选择进入医院卫生机构、大型制药企业、药物研发机构、政府药管部门以及医药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合理用药和监督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工商管理类
会计学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同人们的经济活动,同各种经济现象息息相关,因此,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探求会计发展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实践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准则,形成特有的面向组织和社会的管理方法论和信息系统。通过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组织财务活动,收集、分类、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以辅助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学专业领域涉及面广,覆盖会计、审计、财务、税收、法务、评估、预算、投资、咨询等多个领域。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笃学明道、经业济世”的治学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价值创造”的育人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广阔国际视野、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和研究型复合人才。本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会计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相关会计软件操作技巧;具有较强实务应用、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政策、准则、法规和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以适应数智化时代会计新环境对会计人才的复合性需求。 主干课程: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与公司估值、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法、资产评估、内部审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毕业生去向:(一)升学深造情况:学生海外留学涵括欧美、澳洲、日本、港澳台等境外名校,境内考研包括了清华、北大等众多“双一流”知名高校和国内财经类著名学府,进一步深造率年平均达30%以上。 (二)就业情况:已有毕业学生供职于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并有部分学生考取国家或省市公务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就业面广、动手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一次性就业率高的特点,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师范)
江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可追溯至1948年钱穆先生创办的江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81年,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五个二级硕士专业方向。2020年,师范方向恢复招生。本专业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4人,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近90%,博士学位教师及硕士生导师占超过60%;在国学研究、古籍整理及年谱编撰、地域文化研究、诗学及美学研究、文学思潮、影视文化及融媒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亮点,在“吴文化研究”、“江南历史文化名人研究”、“苏南学术文化研究”、“方言与地方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本专业师资精英荟萃,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近九成,博士学位教师及硕士生导师数量超六成,学术研究涉猎广泛,硕果累累,支持地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吴文化研讨与传播更是精品叠出,声名远扬。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语文教育教学师资。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社会视野,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和教育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工作,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主干课程: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语文教学课程论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涵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五个二级硕士专业方向)是对以上课程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各专业方向师资力量强大,均有高水准的教授、副教授执教杏坛。毕业去向:(一)深造情况:学生海外留学涵括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等地区,境内考研覆盖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率近30%。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就业去向: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培训及其他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