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1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 | 2020 | 理科 | -/1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24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 | 2020 | 文科 | -/16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 | 2019 | 理科 | -/16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21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 | 2019 | 文科 | -/14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180(专科批) | -/37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183(专科批) | -/371(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34(专科批) | -/30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23(专科批) | -/30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34(专科批) | -/306(专科批)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机械加工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检测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电传动控制、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与设计等。
三、就业岗位: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毕业生主要可从事数控设备的维护、调试、操作、制造、安装和营销等技术与管理工作,就业岗位群大。主要可适应的岗位与就业方向为: 1)从事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2)从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和其它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工作; 3)从事数控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电气维修、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2. 专业核心能力: a、掌握典型数控设备的维护能力; b、掌握典型数控设备的操作的能力。 3.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有: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CAD/CAM应用技术、Solidworks以及电力拖动,电动机原理结构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420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14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13600元/年;合作方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 | 182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4200元/年) | 文科 | 248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外合作办学)(13600元/年;合作方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交通大学) | 162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被誉为“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三门峡市,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豫西师范学校(始建于1946年)、三门峡工学院(始建于1996年)和三门峡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86年)合并基础上成立的一所由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举办,河南省教育厅实施业务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有应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食品园林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信息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范学院、医护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公共教学部、基础部2个教学部。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1个,现有专兼职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1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70人,双师素质教师38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职教专家、省级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等30余人。现有各类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和电大在校生11000余人。
学院目前已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其中天鹅湖校区占地1400亩,灵凤湖校区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开设66个招生专业,涉及农林、生化、制造、土建、财经、旅游、材料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和医学护理等专业门类,已经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经、文、管、教育、艺术、医学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教育部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数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2015年,三门峡市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依托我院教育资源成立了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目前拥有10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400余人。
学院目前是河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河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国家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优秀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等百余项殊荣,办学实力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长期以来,学院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作为价值追求,提出了“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省内一流、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树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管理治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努力实现高职国家‘双高’建设目标”“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两大目标任务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将产教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条工作主线,加快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目前在校内建有智能制造、模具、数控、汽车、金工、电力、物流和应用电子、软件技术等涵盖各专业门类的实验实训室130余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并建成“纯电动轿车及关键零部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14个研究所(中心)、三门峡市众创空间暨创业孵化基地,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办学、培育校企合作育人环境,创新形成“地市共建、多方合作、产教研融合”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产学合作机制。学院与地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市政府携手成立了三门峡市大数据中心、三门峡市创业孵化基地、三门峡市众创空间等。
学院以国家高职双高标准建设和独立设置本科院校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按照“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积极而稳妥地推行能力型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开展“课堂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在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岗位主导 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学生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从而实现毕业生“能就业”“会就业”和“就好业”的目标。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奖贷助补政策,其中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人均3000元(覆盖面约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达6000元/生/年。同时,学院还设有“自强之星”等多项奖学金和多种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院校和机构开展校际合作和交流,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合作共建黄河学院和泰语言文化中心,通过国际化办学有效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三门峡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传承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续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4年,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是教育部批设的首批28所高职院校之一,整合了金华师范学校、义乌师范学校、金华卫生学校、金华农业学校、金华供销学校、浙江农机化学校等6所国家省部级重点中专的传统和资源,办学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金华府官立初级师范学堂,具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立足职业教育、不断传承创新,先后被列为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浙江省重点校和国家“双高”校A档建设单位(全国仅10所),在省内率先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评估,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入围全国高职“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育人成效、实习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七个“50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入围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等全部四大榜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人才70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近年来,学校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0项、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各1个,位列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第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近400项,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实验室和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授权专利1976件,软件著作权342件,年科技服务到款近3000万元。学校与浙江省教科院联合成立“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全省唯一依托高职院校设立的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聚焦职教研究,多次承担教育部、教育厅委托研究任务,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前言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参考,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40余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刊发报道和署名文章50余篇,办学经验在各类全国性高端会议上作介绍发言30余次。
学校紧密对接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金华五大千亿产业,形成有效对接信息网络经济、先进装备制造、健康生物医药以及现代农业、文教卫生的10大专业群,招生专业59个。其中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专业3个,四年制高职试点专业2个、本科教学点专业1个、联合专升本办学专业4个,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获奖学生数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一。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首批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获奖数全国高职第一。学校现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100所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8000名左右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均超90分,涌现了一大批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荣誉的杰出校友。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校企合作,创立“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实施“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校企利益共同体”,近年来积极打造实体化、“产学研训创”一体化的“产教共同体”,通过政校行企专业共治、课程共建、师资共融、人才共育和评价共促,形成了基于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持续创新形成了“三引领、三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四方参与、四类评价”教学质量评价、“4+X”教师考核评价、“五纵五横”学生管理服务等“金职范式”。深度聚焦校企合作,打造产教融合高端平台,现建有国家首批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智能化精密制造产教园,首批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浙中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等多项高端产教实体;同时,积极与华为技术、辉瑞制药等世界或国内500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学校立足区域发展,发挥办学优势,不断深化校地合作,牵头成立金华市应急管理学院、退役军人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与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与武义县政府签约共建“武义学院”,挂牌设立武义县职校、婺城区九峰职校和磐安县职教中心等3所附属中职学校,形成区域职教集团,积极助力区域共同富裕。学校深化“培训+”模式,年社会培训30万余人·天,服务区域产业建设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先后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教育学院、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西昌民族幼专等20余所院校开展东西部对口协作交流,每年接待来校考察交流兄弟院校200余所。学校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成功入选WFCP世界职业教育院校联盟;先后招收6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留学生;成立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怀卡托国际学院(招生专业6个),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主动承担卢旺达政府委托培养学历留学生85人,并于2017年在卢旺达设立“金职院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子商务两项专业教学标准通过卢旺达高等教育委员会(HEC)认证,纳入卢旺达教育资格框架体系(REQF),入选“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国家项目,成为全国首批“走出去”办学试点院校,不断推动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走进非洲。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连续三年蝉联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区域服务型高职的发展定位,高质量完成国家“双高”建设、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高水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持续领跑高职教育,为省市两级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以高水平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努力成为展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505分(综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招生省份: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浙江省排名第1。浙江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505分(综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浙江综合最低录取分数线是505,最低位次是14975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1.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综合机电一体化技术浙江平行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66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浙江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在浙江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浙江普通类平行录取三年44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