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实现了快速发展:建校三年成为万人大学,四年成为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六年位居全省83所高职高专院校第18位、全国1335所高职高专第286位,七年成为省一流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八年迈入高职高专院校全省13位、全国166位,十年成为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全国大中城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广东高校优秀后勤服务实体”、“世界莞商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东莞市社科先进工作单位”、“东莞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松山湖、大岭山、道滘3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总面积70.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90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13.84亿,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2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10万余册,中文报纸57种,中文期刊850种,拥有33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外文电子期刊达4万余种,电子图书180余万种,建成校园网万兆主干、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各类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9000余名。教职工830人,其中专任教师566人。专任教师中,有双师素质教师446人,高级职称201人,中级职称305人,博士48人。现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省技术能手3人、省专业领军人才2人、省优秀青年教师4人,东莞市优秀教师10人、市特色人才(四类)7人。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在省级以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累计获奖47项,在2018年广东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我校总成绩居全省第一。2020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确立为广东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发展战略,对接东莞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求,完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创意、康养护理等“1+6+N”的专业群布局,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等46个专业。现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重点(品牌)专业6个、高水平建设专业6个、省高职教改项目31个、国际工程认证专业1个。
学校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创新实践“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先后与4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牵头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指导委员会,与松山湖管委会签订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与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建建筑学院、岭南园林学院、大朗毛织产业学院,与华为、恩智浦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先后开办3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有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68个校外实训基地、270个校内实训室和47个校内实训基地。
2012年以来,学校实现普通高考省内3A批次招生,连续3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115%,连续5年新生报到率位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左右,东莞本地就业率保持在75%左右,用人单位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的比例达到88.68%。学校是省教育厅批准的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3+2”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院校,成功开办专本协同育人专业,与广东医科大学等公办本科院校开展本科插班生协同育人合作,为学生搭建起了成长成才“立交桥”。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奖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0多项,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总成绩进入全省前十,并获得广东省技能大赛特殊贡献奖。
学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不断增强社会培训和科技服务能力。与松山湖管委会联合共建松山湖社区学院,与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签约共建东莞市城市管理培训学院,与厦门大学合作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东莞工作站。设立16个成教校外教学点、35个职业培训基地、6个技能鉴定机构,年均培训3万人日。目前,学校已建成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25个,培育科研创新团队11个、技艺能手21名,初步形成了功能分层、项目分类、团队分组的立体服务架构。
建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11个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决策咨询、政府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学校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7项,获市级以上项目立项30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东莞市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2项、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个、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4个。据“武书连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我校科学研究综合得分排名全国第42名、全省第5名。学校积极响应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办学彰显活力。与美、英、加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30多所高校机构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学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多种项目,在英国设立拉夫堡学院教学基地,与海外建立了持续而稳定的合作关系。2020年,成立“互联网+”中泰国际学院,招收我校第一批国际学生,国际化办学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莅临学院,考察学校校企合作情况;2014年,学校及校企合作单位应教育部邀请,出席“职业院校和企业学习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座谈会”,向与会者分享学校的经验做法。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长、原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莅临学院参观考察。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副秘书长丁向阳、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一行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对学校建设发展表示肯定。
学校概况: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是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统招本科高校,是省教育厅主管,国有企业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举办的非营利性职业本科大学。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的基础上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学校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瓷都——景德镇。学校新区占地1404亩,建筑面积约90余万平米。2022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建设投入60亿,是一所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花园式高校,是同学们求知求真、创新创业的胜地。
专业特色:学校以应用艺术为待色,紧密对接陶瓷文化、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设有普通本科专业29个,职业本科28个,高职专科专业4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37个。本科专业具体包括,艺术学14个专业:动画、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职本)、数字媒体艺术(职本)、视觉传达设计(职本)、公共艺术设计(职本)、产品设计(职本)、建筑设计(职本)、音乐表演(职本)专业;工学17个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木材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职本)、计算机应用工程(职本)、生态环境工程技术(职本)、建筑装饰工程(职本)、新材料与应用技术(职本)、虚拟现实技术(职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职本)专业;文学4个专业:英语、日语、网络与新媒体(职本)、数字动画(职本)专业;管理学13个专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职本)、电子商务(职本)、社会工作(职本)、现代物流管理(职本)、酒店管理(职本)、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职本)、物流工程技术(职本)专业;经济学3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职本)专业;法学2个专业:法学、法律(职本)专业;教育学4个专业:体育教育、应用日语(职本)、应用英语(职本)、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职本)专业。学科涵盖艺术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等7个门类,形成了工、管、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根植江西、辐射全国,面向行业产业的高端领域,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多、能力强。目前学校拥有一批具有“百千万工程人才”“赣鄱先锋”等荣誉称号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根据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订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转设为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协议书》,学校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实现了师资共享,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实验实训:学校依托国企办学的背景和优势,根据职业教育的定位,着力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目前拥有中德(景德镇)工业 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陶溪川文创街区、邑山陶瓷智造工坊、陶溪川大剧院、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凯悦酒店等一大批建设起点高国内一流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学校(景德镇陶文旅集团)与国内知名高校展开合作,不断提高产学研水平。
办学成果:建校20余年,学校坚持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学校重视赛事活动,以赛促学,获得“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是省内同类院校获得的最高且唯一的奖项;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中每年平均获奖100余项,成绩斐然。学校毕业生(创)就业率长期保持在省内本科院校前列。学校获得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高校,全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全省实验室管理先进团队单位等荣誉。
发展规划:弦歌不断,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十四五”发展期间,学校将依托国企办学的背景和优势,校准航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和教育教学改革,组建一支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3-5个紧密对接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打造一批高水准应用型实验实训基地,形成一批高规格的教育教学成果,逐步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基本建成具有“艺术特色、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大学,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录取批次:分省招生计划见各省招办印制的计划专刊.
景德镇艺术大学
2022年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艺术类专业考生须取得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考(联考)专业合格证或达到该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的专业合格线;高考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定录取批次对应类别艺术类本科的最低控制线。遵照生源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投档规则,按各省艺术类投档成绩从高往低择优录取,当投档成绩相同时,按专业成绩高低排名录取。当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高低排名录取。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均相同时,参照我校普通文理科考生录取时的单科顺序排名录取。
学校网址: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jdzvua.edu.cn)
咨询电话:0798-8525566、0798-8415566、0798-8582255(兼传真)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学费:100001.2020年产品艺术设计(计划类型:全省计划)(住宿费:1100~1400元/学年)(外语语种:不限)(不招色盲)(办学地点在校本部)学费:10000;2020年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电子商务(非定向)广东专科批-物理类学前教育(非定向)广东专科批-历史类园林工程技术(非定向)广东专科批-物理类工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三二分段实验班,高职,高职(专科)

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职业技能证书】

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2020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了解现代产品制造技术、消费需求和市场流行趋势,系统掌握产品设计方法以及形态、结构、材料与数字创意建模等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产品艺术设计学费:100001.2020年产品艺术设计(计划类型:全省计划)(住宿费:1100~1400元/学年)(外语语种:不限)(不招色盲)(办学地点在校本部)学费:10000;2020年产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