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哪个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河工和景陶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8 18:31:51 解决时间:2022-12-16 16:02

满意答案

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哪个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景德镇陶瓷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各排行榜,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河北工程大学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分数对比(河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河北工程大学
(最高/最低分)
景德镇陶瓷大学
(最高/最低分)
文物与博物馆学2021物理类 -/503(本科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21历史类 -/534(本科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20理科 557/529(本科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20文科 558/539(本科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9理科 -/520(本科一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9文科 -/560(本科一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8理科 -/528(本科一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8文科 -/573(本科一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7理科 -/501(本科一批)/()
文物与博物馆学2017文科 -/529(本科一批)/()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河北工程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博物馆学、文物学、考古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有良好科学精神和深厚人文素养,能够独立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在文博机构、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考古部门及海关、新闻出版、教育、科研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

河北工程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北文物与博物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03
历史类534
山东文物与博物馆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26
山西文物与博物馆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84
文科531
历史学类 文物与博物馆学
景德镇陶瓷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以陶瓷文物研究与鉴定为主要特色,主要培养学生在文物学、博物馆学、文物鉴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注重文物与博物馆理论与文物鉴定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对专业的认知面,达到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办学定位。学生应具备文物学、博物馆学的系统知识,能胜任博物馆、文博管理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文物商店、文化公司、拍卖机构等单位相关工作。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17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西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4
广东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9
河北工程大学
283
软科(综合)
281
校友会(综合)
288
武书连
学校简介

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单位,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

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新校区总占地面积4098亩,建筑面积76.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425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61人。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89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104人,留学生133人。拥有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63.9万册。学校建有万兆光纤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以及无线覆盖网络。学校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学校为独立设置和编制经费单列单位。

学科门类齐全,工程特色鲜明。现有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11个学科门类。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与工程相关的专业70个,占比达80%。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商管理(MBA)、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农业、法律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水利工程学科为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为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重点培育学科。

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5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4个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专业、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建校近70年来,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政界精英。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是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获评河北省创业大学。青蓝众创空间为河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以及河北省众创空间联盟成员。“十三五”以来,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600余项,其中,第七届中国 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3项;第六届、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连续两届获特等奖,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18至2021年连续四届获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C)“凌云车队”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十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高速避障项目第一名。

文化传承与创新成绩斐然。以大工程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繁荣发展,“大工程文化育工程人”项目获评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案例、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第一个八路军129师精神研究会,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练形成了以校训“崇德尚善、精工铸新”,校风“敦本务实、知微知彰”为核心的校训校风文化。深入发掘各学科文化要素和办学传统,形成了既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的节水文化、善建者文化、博知文化、地质文化、饮食文化、管商文化、耕读文化、甘丹书院特色文化等特色学科文化。积极筹建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已拥有古建筑构件1700余件(套),其中有10余件(套)藏品被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定为达到国宝级水平,学术价值巨大。全力打造自强文化,2006年以来共有17名大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彰显“文化战疫”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歌曲《爱在黎明的天》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滚动播出并在“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展播。师生原创文艺作品获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体育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健美操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冠军39项,田径队多次蝉联河北省大运会团体冠军,3名学生分别打破河北省大学生女子10000米竞走、男子链球和三级跳远纪录。1名学生作为国家田径队队员参加多哈世界田径锦标赛,入选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并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投掷团体冠军和女子铅球铜牌。1名学生获全国射击锦标赛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并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男子步枪三姿第四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文化建设情况。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承担17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项;118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2605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获393项职务发明专利。获16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二单位1项)。获2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1项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学校主办有《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设有3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20余所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和交换生项目,与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河北省外国院士(诺奖)工作站以及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招收来自巴基斯坦、赞比亚、贝宁等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英国朗堡大学、乌克兰国立建筑技术大学联合创办Scopus数据库和ESCI收录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咨询和联系方式:

Email::     zhaoshengban@hebeu.edu.cn

网址: www.hebeu.edu.cn

联系电话: 0310-3969060

传真: 0310-3969367

邮编:     056038

 


周边环境

河北工程大学现有四个校区:校本部、中华南校区、丛台校区、洺关校区。

1、校本部: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光明南大街199号
邮编:056038
交通路线:
从火车站乘13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工程大学北门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校本部北门。
从火车站乘28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工程大学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校本部东门。

点击放大

 

2、中华南校区: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中华南大街62号
邮编:056021
交通路线:
从火车站乘13路公共汽车到水电学院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中华南校区西门。

点击放大

 

3、丛台校区: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路甲42号
邮编:056029
交通路线:
从火车站乘46路公共汽车到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下车,可进河北工程大学丛台校区南门。

点击放大

 


景德镇陶瓷大学
294
软科(综合)
207
校友会(综合)
469
武书连
学校简介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94所具有资格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文化和旅游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参与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现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陶瓷人才培养、陶瓷科技创新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学校坐落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景德镇市,现有湘湖校区、新厂校区及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三宝陶艺研修苑,占地面积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70.9万平方米,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瓷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文博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系、体育与军事教学部等12个教学学院(部、系)及研究生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

历史沿革:学校肇始于1910年由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等人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校址江西鄱阳)。1912年

更名为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191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1916年在景德镇设立分校。1925年更名为江西省立窑业学校。1927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陶业学校。1934年迁往江西九江,更名为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随后迁往江西靖安(1937年)、江西萍乡(1938年)、江西景德镇(1944年)等地办学。1948年升格为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成为国内首所陶瓷高等学校。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撤销,在原校址、设备和部分专业教师的基础上,成立景德镇市陶瓷试验研究所(现名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1958年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在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景德镇陶瓷工人技术学校、江西工业技术学校矽酸盐专业的基础上,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中国陶瓷高等教育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原轻工业部直属高校。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1999年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并入学校。1984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九易校名、四迁校址、四度中断,历经艰辛,颠沛流离,然初心不移,血脉贯通,文脉相承,弦歌不辍,始终根植于陶瓷行业这片沃土,经过一代又一代陶大人的努力奋斗,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独特的精神文

化品格,即:“养成明白学理、精进技术人才,以改良陶业”的办学宗旨,“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的人才培养目标,“脑手并用、科艺结合、专攻深究”的人才培养理念,“诚朴恕毅”的校训,“勉知力行”的校风和“发扬国粹、利民裕国”的精神。

学科专业:学校注重艺工并重、艺工商交融,突出“设计艺术和陶瓷工程”优势,构建形成了“艺术设计与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程与智能制造、陶瓷经济与管理”三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设有“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文物与博物馆”“翻译”等8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陶瓷设计与美术”学科为省“十四五”高峰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省“十四五”潜力发展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设计学”“美术学”学科均为“B+”(全国第10位、江西第1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C+”(全国第69位、江西第2位)。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精心培养从陶瓷材料、设计、制造到管理全产业链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项。

师资队伍:学校遵循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汇聚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雕塑家和陶瓷工程专家、学者。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17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级人选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11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5人,以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突出贡献人才、省中青年文化名家、省“双千计划”人选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00余人次。

教育教学:学校以培养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工程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誉为“是一所可以在全国行业高校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高校”。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基地1个。近

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2018年,学校再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进一步彰显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着力构建有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生在各类课外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荣获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600余项,其中,“红色走读”成果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全国25项,江西2项)和“最具感染力”作品。学校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学业、专业、就业、职业、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自主创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创业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0个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学校每年的毕业生5000余人,与陶瓷类专业相关的有一半之多,35%以上选择在本省就业创业,30%左右选择在陶瓷行业就业创业,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陶瓷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科学研究:学校长期致力于陶瓷材料、生产工艺、装备技术创新研究,拥有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首个)、陶瓷新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个,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8个,中国陶瓷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等一批国家级专业协会和机构常驻学校,形成了全方位服务并引领陶瓷行业发展的完整科技支撑体系。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多项,大部分是围绕传统陶瓷、高技术陶瓷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创造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并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9项,其中,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江西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学校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陶瓷》《陶瓷学报》及《中国陶瓷工业》,享誉国内外陶瓷业界。

社会服务: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与全国各大产瓷区、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全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战略咨询等社会服务工作,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其中,环境友好型陶瓷透水砖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家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材料支撑;新型瓷石矿应用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

平,化解了景德镇陶瓷原料资源枯竭难题。近年来,学校先后,获批成为科技部科技服务业行业试点单位、具备可移动修复资质高校(江西省首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成功落户学校(江西省首个)。中国陶瓷发展研究院成为江西新型智库,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入选2021江西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TOP10。

文化艺术:在继承传统陶瓷技艺的基础上,学校汲取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美学之精华,注重材质、工艺、造型和装饰等方面的创新,开创和发展了“现代民间青花”“陶瓷综合装饰”“现代瓷画艺术”“意象雕塑”等艺术表现新形式,推动中国现代陶瓷艺术个性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学校先后为伊丽莎白、丘吉尔、杜鲁门等国外政要设计制作礼品瓷并流传至今,承担完成“7501”毛主席用瓷、人民大会堂用瓷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纪念瓷设计创作任务,300余件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余件作品在全国美展等重大评比中获奖,创作了大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瑰宝。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陶瓷分会、中国文化艺术促进会陶瓷分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陶瓷艺术品鉴证委员会、中国古陶瓷学会教育中心纷纷落户学校,成功举办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发展高峰论坛、“chin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赛、陶瓷与文化高峰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

正式出版《与世界对话—陶瓷英语口语教程》等陶瓷外语系列教材。学校在《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1(高校)》报告中的大国工匠人才指标上高居榜首,在高级工艺技师类人才培养及以文化创新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贡献获得高度赞誉。

国际交流:学校充分发挥独特的学科专业优势,自觉担当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使者,先后代表国家在法国卢浮宫、希腊亚洲博物馆、法国大皇宫、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重要场所举办高水平的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近年来,学校全面深化与世界各地在陶瓷教育领域的互鉴互容互通,作为牵头单位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与景德镇市人民政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国际陶艺学会共同打造了“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主办陶瓷工程、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陶瓷教育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20余场次。学校成功获批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培养基地,入选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与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或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讲学、互派学生修学访问、联合培养人才,先后培养了来自各大洲近60个国家的3000余名留学生。

办学声誉:学校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背景深厚、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主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时

代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千年瓷都—景德镇基地办学优势,先后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具有“专业基础厚、品质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中国陶瓷界,学校被誉为“陶瓷黄埔”——在全国各大产瓷区,到处都有学校的毕业生,并造就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家、科技领军人物,创造了科达、箭牌、金意陶、简一、欧神诺、道氏等一大批中国著名品牌,为中国陶瓷产业创新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在中国艺术界,学校享有“陶院现象”美誉——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培养的艺术类毕业生人才辈出、成果显著,一大批已成为我国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和重点美术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年追梦,砥砺前行。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陶瓷大学服务陶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全力聚焦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五大高地”战略行动,朝着建设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陶瓷大学迈进!


毕业生就业

学校始终坚持“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振兴中国陶瓷工业”办学使命,坚持“名城办特色名校、人才培养立特色名校、学科专业创特色名校、科研创作与国际交流支撑特色名校”办学思路,积极主动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先后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陶瓷专门人才,仅在广东佛山,就有万余名学校毕业生扎根,撑起中国建陶业的一片蓝天。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广受社会欢迎,并造就了一大批著名陶瓷艺术家、设计师、科技领军人物和企业家,创造了科达机电、箭牌、金意陶、简一、欧神诺、道氏制釉等一批陶瓷著名品牌,深刻影响着中国陶瓷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盛享“陶瓷黄埔”美誉。

学校是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通讯地址
通信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湘湖景德镇陶瓷大学招生办 邮政编码:333403
  中专 2022-12-16 16:0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知识产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知识产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文物与博物馆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

  • 我要读技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环境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环境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环境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环境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环境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环境工程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电子信息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电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能源与动力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文物与博物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智能制造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智

  • 我要读技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机械电子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机械电子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机

  • 中专学校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景德镇陶瓷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文物与博物馆学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在江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文物与博物馆学就业前景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就业前景,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介绍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