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华中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 软科(综合) | 50 | 53 |
| 校友会(综合) | 37 | 58 |
| 武书连 | 58 | 57 |
| US排名 | 484 | 7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5 | 784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3 | 843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3 | 843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1 | 898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7 | 1021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615 | 10861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4 | 11211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3 | 11541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2 | 1189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2 | 1189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8 | 1330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606 | 1403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606 | 14036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600 | 1636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20 | 1574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9 | 1661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615 | 2031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4 | 2132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2 | 2347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1 | 2450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8 | 2776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612 | 2347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607 | 2904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2 | 1558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97 | 1758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97 | 1758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89 | 21037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86 | 22452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家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98 | 4179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公费师范生 | 本科提前批 | 591 | 3278 | 415 | |
| 2021 | 国家优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58 | 6764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603 | 421 | 472 | |
| 2021 | 公费师范生 | 本科提前批 | 577 | 1009 | 472 | |
| 2021 | 国家优师专项 | 本科提前批 | 547 | 2134 | 47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57 | 6901 | 415 | |
| 2021 | 中英联合学院 | 本科一批A段 | 526 | 11548 | 41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93 | 17972 | 415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80 | 20790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53 | 1866 | 472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75 | 7648 | 472 |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
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教育的养分,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恪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
◆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2000多亩,校园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中秋时节,丹桂飘香,堪称人间胜境、治学佳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良,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近4万平方米,藏书290余万册,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完善。此外,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体育馆、游泳池、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设施也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文化生活需要。
咨询电话:027-67863404、67863334、
67863374、67862239
监察电话:027-67868009(学校纪委)
67867105(学校招办)
传真电话:027-67861550(传真)
E-mail:zb@mail.ccnu.edu.cn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市内坐车往关山方向到广埠屯站下即到)
邮政编码:430079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2010年就业率为95.72%。
就业单位流向:以教育系统和企事业单位为主
每年25%以上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55%以上在教育系统就业(其中到重点基础教育单位的占50%以上,到高校工作的约占5%),35%到企业工作(其中被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录用的毕业生约占10%),6%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录用(见图一)。
就业地区分布:中部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比例大
我校每年签约就业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45%在中部地区工作,20%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10%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6%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区,8%到京、沪、津、渝等直辖市就业。每年在中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学生占80%以上(见图二)。
就业新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积极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改革,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三个中心”(学校信息反馈中心、人才营销中心、学生职业发展中心)的作用,以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为手段,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教育部简报》2009年、2010年分别以《华中师范大学多管齐下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华中师范大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推进毕业生优质就业》为题全文刊发了我校做好就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促培养。学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联动机制,每年定期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白皮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闯市场。学校构建了以“周五双选会”为主的校园招聘市场体系和以本校就业网、中南高师院校就业网为依托的无形市场体系。2010年,来校招聘的单位较上年增长10%;提供的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人数之比达10:1以上。历年来,6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会成功求职。
——建基地。学校在全国200多个重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就业实习、实训和见习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中南,面向全国”的基地体系。其中,以“师范生实习促就业计划”和“非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建成的基地,60%以上的实习生被直接录用。
——强指导。学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公共课,构建了“2+1+X”全校公共课程体系,实现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前移”。此外,还成立了职业发展研究中心,为学生开展团体辅导与个性化指导,形成了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的职业咨询辅导与研究体系。
社会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多个行业涌现先进典型
我校毕业生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多个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勤奋,适应性强”。
我校素有“中南地区教师培养的摇篮”的美誉。湖北省60%以上的特级教师,毕业于我校。从我校出去的一大批国际奥赛金牌教练、省级名师、市级名师,活跃在全国各地教育战线,此外,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很多校友成为业界精英和高层管理者。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高校。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1号楼505室 (150001)
电话:0451-82519740
传真:0451-82533070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