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西 | 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方向)(5060元/年)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5 |
| 文科 | 300 | ||||
| 广东 | 现代物流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培养供应链人才)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1 |
| 历史类 | 316 | ||||
| 山东 | 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方向)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73 |
| 江西 | 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方向)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0 |
| 文科 | 314 | ||||
| 吉林 | 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方向)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1 |
| 文科 | 251 | ||||
| 河北 | 现代物流管理(供应链方向)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0 |
| 历史类 | 355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加挂“甘肃省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专修学院”牌子,是甘肃省唯一一所培养畜牧兽医和农业机械类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座落于古丝绸之路重镇——甘肃武威市黄羊镇,隶属甘肃省教育厅。
学校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47万余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
学校建有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葡萄与葡萄酒、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农机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1个专业。学校励精图治,辛苦耕耘,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与西北师范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办自考本科班,累计培养了自考本科生10000余名。
学校办学规模10000人。教职工360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09人,教授29人、副教授115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90人,“双师型”教师201人,省内外特聘专家教授76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7人,甘肃省“园丁奖”6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秉承“敬业乐业、奋斗奉献”校风、“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和“勤学善思、崇德强技”学风,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办学传统,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按照“固优、强特、扶需”原则和“做大经贸与人文类专业、做强畜牧兽医(宠物)与农机汽车类专业、做优智能信息与装备制造类专业、做精食品药品与葡萄酒类专业”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坚持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以践行“质量价值观”为突破口、以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为切入点,全面加强质量文化设施建设,在供给侧改革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思路下,积极寻找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发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的学校精神,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甘肃、面向全国,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
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甘肃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站”“甘肃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联盟成员单位”“首批武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是“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乡村振兴全球联合教研室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理事单位”;是“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焊接专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理事单位”“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着力构建多元开放办学格局。建有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德克特互联网学院和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大力开展订单教育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积极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支持合作、协同创新、突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推进行业领域内高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
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181大学生素质拓展、‘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落实“1121”教学改革计划,近五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标准3项,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0门、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13部,实用新型专利320项、发明专利2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00篇,其中国家级1022篇。
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猪鸡产业技术体系凉州区试验站、现代养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养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发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窗口平台、国家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13站、甘肃省第8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园、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汽车实训中心、汽车驾驶分校、大北农动保中心、农机实训中心、现代物流服务与实践中心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鸡苗100多万羽,种蛋300多万枚,种猪4000多头,诊疗病畜5000多头,冻配黄牛2000多头,产品和技术辐射河西及西北12个省市区。学校常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物防疫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汽车驾驶员等技术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名。近五年来,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校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等,先后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323项,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数专业毕业生呈供不应求态势。
学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育人效果。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标杆院系”1个、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样板党支部”1个、第九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武威市第一届市级文明校园等。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建院校,创建于1965年,是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全国唯一的以现代物流为主导专业的高等院校,现隶属于湖南省商务厅。学校现有教师近400人,在校学生规模8000多人。
学校全方位对接物流产业打造现代物流大专业群,现设有物流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物流信息学院、物流商学院、物流人文艺术学院和国际合作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7个二级学院,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物流金融管理等29个专业。
近五年来,学校在内涵建设上成绩斐然。学校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团队1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首批优秀教材1本,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4本,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标准3个,国家级技能标准1个,国家级课题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3个,国家产教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劳模、名师或裁判近10人,教育部认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6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等。同时,学校还是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验校、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教育部财政部优质省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培训基地、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会第一副主任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材委员会委员单位、国家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物流管理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基地、全国物流管理1+X证书产教协同创新中心等。
此外,学校还立项有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3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3个,省级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入选首批省级芙蓉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入选省级职业教育优秀教材5本,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等。学校也是全省唯一一所跻身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全省唯一一所跻身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研究的高职院校,是湖南省教育厅备案的为数不多的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学校连续6年被评为“湖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仅仅在2016-2020年五年间,学校就荣获国家级荣誉数项,获批国家级各类项目30项,列湖南省第六位;省级重点项目29项,列湖南省第九位;在省级以上各种技能竞赛的一类赛事活动中,师生获得各种奖励300多项,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比肩国家“双高校”,已完全具备跻身我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的实力。2021年度,在中国高职发展智库发布的国家级教改项目和“三大赛”排行榜中,我校项目数量排名全国第172、225位,均列全省第14位。
此外,学校有一批国家级、省级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物流业促进发展委员会专家委员和湖南省物流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参与了湖南省物流业振兴实施规划、湖南省物流业发展规划、长株潭物流规划等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承担了上百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和一批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
近年来,学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形成了一些在国、省内职教界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亮点品牌,主要有“三名工程”、“成长金钥匙---素质拓展工程”、“一抵制三走进”、“大学生成长之锚——新生入学十倡议”、“三促活动”、“牵强富会”,党校”三三制“等。此外,我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五精三宜”、融资工作的“借鸡生蛋”等也颇有创新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