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29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4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1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28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3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9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3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43(专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32(专科批) | 385/306(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239(专科批) | 440/32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02(专科批) | -/29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65(专科批) | -/317(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64(专科批) | -/26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09(专科批) | -/26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09(专科批) | -/264(专科批) |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可编程序控制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CAD/CAM技术、机电设备维修、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在校期间可考取的技能证书:维修电工高(中)级证、数控操作工证等。
就业去向: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大型企业的现代化车间担任设备运行、维护、调试的高级技术人员;能在机床、工程机械、轻工机械、汽车、电机及生化等行业担任现场工程师及管理工作、中小型企业的设备改造及新产品开发的技术骨干。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15 |
| 文科 | 274 | ||||
| 黑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246 |
| 文科 | 296 | ||||
| 辽宁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53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40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调试、维修和管理,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可编程控制 技术 、测试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工厂供电技术、金属工艺学、电气控制及PLC技术、CAD实训、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实训、机床电器控制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液压与气动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设计)等。
就业面向: 面向有关企业主要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工装设计与实施、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数控机床的编程和操作等工作。与中铁装备集团盾构制造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昆山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海马汽车等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就业有保障。
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2001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79年,先后隶属于原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湖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局,现隶属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学校是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和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位于风光秀丽的世界知名旅游胜地张家界市,占地面积762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亿元。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现有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设有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电气、航空服务、旅游管理、信息技术六大特色专业群,共35个专业。其中,航空制造为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省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省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装试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指定专业。
学校推行“人才强院”战略,建设“双专业带头人”引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理论知识扎实与专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0人,其中副高以上13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30余人,建有校级大师工作室5个、创新工作室2个。从航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相关专业机构聘请了132名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学校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近年来,学校主编(审)、参编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200余种,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拥有200余项国家专利。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实训条件优越。学校建有航空实训中心和机械实训中心,另有实验实训室7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6亿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6个,深度合作企业258家。学校是湖南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建有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航空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航发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省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和省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突出现代职教内涵,不断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实行人才定制培养。学校于2014年正式开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班,先后与空军航空工程大学士官学院、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以及陆军航空兵学院签订定向培养士官协议,现有空军、海军和陆军在校士官生1600余人。学校依托行业、对接产业、背靠企业办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上海锦江国际酒店管理股份公司、上海春秋旅行社及其航空公司、深圳康途航空服务有限公司、湖南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办“南方班”、“西发班”等,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校与中国军工企事业单位以及沿海大型中外合资企业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学生就业前景广阔,受到用人单位持续好评,不少毕业生成为技术能手和管理骨干。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同类院校前列,是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另外,学校按有关政策规定,每年推荐数十名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后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或应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招士官。
学校遵循“立足航空、服务地方、特色兴校、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服务航空,服务地方,服务区域经济信息化产业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二等奖、全国机械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大赛一等奖、第三届金砖和欧亚国家高科技公开赛金牌、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一等奖、湖南省模范职工之家、湖南省技能人才培养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新时代新思想,新起点新征程。学校将秉承“厚德明志、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现代职教发展道路,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和提质培优工程,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高职学院。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入学须缴纳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及各项代收费等费用。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学校严格按照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湘发改委价费〔2015〕648号、655号)执行。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省属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现为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学校、全国水利文明单位、郑州市文明校园、河南省省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河南省水利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始于2002年。现有郑州花园路校区、郑州航空港校区、信阳校区、漯河校区4个校区,占地面积712亩。其中郑州航空港校区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南部双鹤湖片区,毗邻园博园B区,2020年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航空港校区规划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成后的新校区将是智能化、花园式的校园。学校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亿元,目前建有教育部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校内仿真性实训中心22个,校外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102个。学校馆藏纸质图书61.80万册,电子图书41.20万册,专业电子期刊8200种,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各类文献数据库20多个。学校建有高速校园网络、数据中心机房、多媒体教学环境、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设施,建有服务于办公、教学、学生生活等领域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了餐饮消费、门禁系统、安全用电管理、公共洗浴、自助充电等“一卡通”管理,校内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被河南省教育厅命名为标准化数字校园。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全部安装有空调设备。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88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63人,研究生学历或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5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5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8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9人、教学名师5人、青年骨干教师9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5人,全国水利职教新星4人,全国水利系统首席技师1人。水利水电建筑、物联网应用技术2个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项目。近5年,学校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湖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环境工程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生态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河湖生态评估与治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得厅级成果奖80项(其中一等奖2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27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4篇、EI/SCI发表16篇),获批专利4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出版教材、论著137部。
专业布局合理。学校设有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环境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体育教学部、艺术教学部等10个教学系(部),开设有水利、土木建筑、资源环境与安全、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交通运输、能源动力与材料、文化艺术等9大类56个专业和29个专业方向(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河南省骨干专业,水利工程专业为全国优质水利专业)。
育人成绩显著。学校现有在校生1.76万人。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8.37%,专升本考取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的18.61%。5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河南省高职院校和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各种奖励150多项(其中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学校曾连续三次荣获“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广泛。2019年和2021年我校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玛莎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专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获省教育厅批准,目前合作办学项目共招生287人。与泰国曼谷吞武里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与无线电大学签订了《“2+2”专本连读合作协议》,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签订了《“3+1+1”专本硕连读合作协议》,实施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学校积极与“走出去”的中资企业合作,组织建立了6个海外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推荐70余名优秀毕业生到柬埔寨、菲律宾、文莱等国家的中资企业和日本、德国就业。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将继续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按照“突出重点、办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为把学校建成一所专业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实训条件完备、育人环境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河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而不懈努力!
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物价局审定的学费收费标准执行,其中,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专业学费3300元/年,其他专业学费3600元/年,住宿费800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