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25 | 59262 | (21组)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历史类 | 523 | 21803 | (6组)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收费17000元/年) | 2020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3 | 0 | ||
| 文科 | 563 | 0 |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2019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1 | 57046 | ||
| 文科 | 553 | 15512 | ||||||
| 农林经济管理 | 2018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9 | 44106 | ||
| 文科 | 592 | 7460 | ||||||
| 农林经济管理(国际课程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08 | 37660 | ||
| 农林经济管理 | 普通类 | 506 | 38715 | |||||
| 文科 | 558 | 7384 | ||||||
| 农林经济管理(国际课程实验班) | 548 | 937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在农业经济领域、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农业推广、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主要学习农林经济及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学生得到理论分析和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经济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合作经济学、统计学、经济法、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土地管理学、农村保险概论、农村社会学、农业推广学。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农林经济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8 |
| 山东 | 农林经济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7 |
| 安徽 | 农林经济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1 |
| 河北 | 农林经济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7 |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专业简介]
专业发展历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早在1951年湖南农学院成立之时的七个本科专业之- -,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华中农业大学, 1982年学校恢复招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促进自身质量内涵提升的同时,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成长的基础和依托。三十多年来,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其中本科专业毕业生达到1640余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3人,博士研究生141人。许多毕业生已走上了领导岗位或成为了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涉农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骨干力量。目前,我校该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6人,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土研究生60人。
专业办学定位:以解决“三农问题”和为新农村建设输送优秀人才为已任,适应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为依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地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新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农业经济科学研究基地。
专业办学特色:本专业聚焦农林经济管理中的一般規律和现实问题,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者融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本专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型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设置讨论课.自主申报课题和参与老师科研项目等;通过内涵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农村经济调查与数据分析.农业企业创业与管理模拟实习和农业经济管理综合实习等。学生在研究型学习活动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都配备指导老师。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南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25 |
| 历史类 | 523 | ||||
| 四川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1 |
| 农业经济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文科 | 542 |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525 | ||||
| 重庆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24 |
| 广东 | 农业经济管理类(非定向)(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302.农村区域发展)(办学地点:长沙市芙蓉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长沙市芙蓉区)(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0 | |||
| 农业经济管理类(非定向)(120301.农林经济管理+120302.农村区域发展)(办学地点:长沙市芙蓉区) | 历史类 | 普通类 | 543 | ||
| 农林经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长沙市芙蓉区)(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13 | |||
| 江西 | 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 文科 | 581 | ||||
| 安徽 | 农业经济管理类(5000元/年;含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0 |
| 辽宁 | 农业经济管理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6 |
| 山西 | 农业经济管理类(包含专业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9 |
| 文科 | 538 |
宁夏大学是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宁夏大学始建于1958年。1997年12月,宁夏大学与原宁夏工学院、银川师专(含宁夏教育学院)合并;2002年2月,与宁夏农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宁夏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崭新一页。
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历史文化名城银川市,占地面积2938亩,教学实验农场1890亩,校舍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在校教职工2690人。面向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9296人,研究生635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997人,在校留学生179人。校园楼宇林立、花木繁茂、环境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弘扬“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艰苦创业,负重拼搏,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抢抓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双一流”建设、“部区合建”等历史性机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不断促进内涵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宁夏大学第七次党代会确定了“到2025年,把宁夏大学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育人主线”和“以‘双一流’建设为核心的‘部区合建’发展主线”两条工作主线,制定了七项重点任务,奋力开启西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
2938亩
占地面积
2690人
在校教职工
1890亩
教学实验农场
28个省
面向28个省
997人
少数民族预科生
6355人
研究生
19296人
普通本科生
学校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和“民族学学科群”2个“部区合建”优势特色学科群,“草业科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8个“十三五”自治区重点学科,16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资队伍中,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9人、第三层次1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小高地31个。5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1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15人入选教育部普通高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入选自治区“塞上英才”工程,1人获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15人入选自治区“海外引才百人计划”,15人入选自治区“国内引才312计划”,17人入选自治区“313人才工程”,32人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按照“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确定了“加强基础、强化实践、发展特长、注重创新、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通过构建两个方案(专业培养方案、人格培养方案)、完善两个体系(“四位一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打造五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教师教育平台、课程建设平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加以实施。力求通过努力,使所有本科生以不同方式参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活动,并使其中30%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现有80个本科专业,2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9项。
学校科研工作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盘活创新要素,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达到9.11亿元,年均增长率10.89%,与“十二五”(4.67亿)相比增长了4.44亿元;获各类科研奖励成果34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189篇,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项,宁夏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2项,宁夏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9项。学校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以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模式为途径,以服务社会体制机制创新为驱动,先后与自治区5个市、12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派出了百余名科技扶贫指导员、专家服务团、“三区”科技人才和岗位科学家,建立了“草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相继推广应用了一批技术、装备。学校现有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阿拉伯国家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宁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基地)43个,各学科领域专业实验室100多个。获批建设了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围绕“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的目标要求,加大与国内合作院校的深度合作,重点对标一流学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5所兄弟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开展对口合建。不断巩固与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吉林大学、福州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伙伴关系。立足区域特色和优势学科,先后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与阿联酋迪拜大学合作建立了海湾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的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生接收院校,是宁夏地区唯一的HSK(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自1992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先后有40多个国家4000多名留学生来校学习。
面向未来,学校将围绕第七次党代会明确的发展目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新契机,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为把宁夏大学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始终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放在学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努力完善“奖、助、贷、补、勤、减、免”的资助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以全面抓好精准资助的基础上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20年底我校各类奖助学金近30项,其中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每生每年20000元,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等。2020年度我校共奖励、资助全校本科学生金额7408万元。其中国家奖助学金2030万元,社会类奖助学金4447.991万元,其它各类奖助学金930.01万元。
https://xsc.nxu.edu.cn/info/1075/8991.htm
https://xsc.nxu.edu.cn/info/1075/8992.htm
https://xsc.nxu.edu.cn/info/1075/8993.htm
学校高度重视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炼出了以“两手抓”(一手抓就业指导教育,即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一手抓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即广泛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重点的就业工作理念。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每年举办冬、夏季两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各类中小型专场招聘会;每年11月份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宣传教育月”活动,4月份开展“毕业生双选服务月”活动,及时开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研、回访活动,努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学校较早引进了“大学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和“职桥网”等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业培训,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的要求,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接受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近两年来,我校毕业生当年的年终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和到区外就业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作为教育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明显增强。
湖南农业大学是农业农村部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全国文明校园、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曾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的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修业学堂,周震鳞、黄兴、徐特立、毛泽东等先后在此执教。1951年3月由修业学堂发展而来的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94年3月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历经百年风雨,学校砥砺前行,始终秉承爱农为农传统,践行强农兴农使命,现已发展成为以农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协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涵盖农、工、文、理、经、管、法、医、教、艺等10大门类。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3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7个,省“十二五”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5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化学、工程科学等5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是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有本科专业80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1504人(其中独立学院5788人),在校研究生6091人。
现有专任教师156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103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职工192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41人,省级人才366人。有国家教学团队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3个,湖南省创新团队6个,湖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外聘教师中有“双聘”院士6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建设单位,牵头组建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8个。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7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14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辣椒、茶叶、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
学校与3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及政府机构、国际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与美国夏威夷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等4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是湖南省最早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校之一,是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通过学校。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朴诚、奋勉、求实、创新”的校训和“质量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卓越、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校今年在江西、青海、海南、云南、贵州、西藏是本科一批招生,其他省份在本科二批招生。
专科批次只在湖南招生。
美术类专业录取。我校美术类专业为艺术设计专业,录取分两种情况,一是湖南考生,二是外省考生。湖南省考生的录取有以下3个条件:1.必须参加湖南省美术联考,专业成绩达到本科二批控制线;2.必须参加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本科二批控制线;3.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外省在江苏、江西、山东、安徽、广东5个省投放了招生计划,录取有以下4个方面的规定: 1.外省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2.必须参加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同批次分数线;3.文化成绩乘以30%加上专业成绩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4,在生源省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先录取专业成绩优秀考生(专业前十名)。
表演专业的录取。录取分两种情况,一是湖南考生,二是外省考生。湖南省考生的录取有以下3个条件:1.必须参加湖南省表演联考,专业成绩达到本科二批控制线;2.必须参加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本科二批控制线;3.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外省在江苏、山东、安徽、广东4个省投放了招生计划,录取有以下4个方面的规定: 1.外省考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2.必须参加高考,文化成绩达到所在省同批次分数线;3.文化成绩乘以30%加上专业成绩排名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4,在生源省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优先录取专业成绩优秀考生(专业前五名)。
对往届生的录取,我校认可生源省的政策。

湖南农业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科学与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和农林

湖南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湖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专业介绍和农

湖南农业大学物联网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联网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联网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

湖南农业大学机器人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器人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器人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机器人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器人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自动化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动化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动化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动化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湖南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农林经济管理这

湖南农业大学材料化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化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化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材料化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化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湖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7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湖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6一批理科475湖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3一批文科498湖南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经济管理2012一批文科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