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华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
| 软科(综合) | 90 | 114 |
| 校友会(综合) | 54 | 103 |
| 武书连 | 81 | 133 |
| US排名 | 738 | 158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8 | 32655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4 | 35175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4 | 3526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7 | 4194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1 | 4706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0 | 48559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0 | 4860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地理(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9 | 49477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5 | 53221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563 | 55902 | -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3 | 55497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3 | 55863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0 | 69125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42 | 78791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41 | 80576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35 | 8729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3 | 90336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2 | 13257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0 | 14254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8 | 30467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68 | 11195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6 | 33742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3 | 36281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60 | 58494 | 43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4 | 9194 | 448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78 | 21224 | 41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10 | 14477 | 41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53 | 27560 | 415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30 | 34091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39 | 2541 | 472 |
华南农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校园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誉的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亩,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学校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优美环境。
学校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在校生4.8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1万余人。有国家级精品(含双语)课程1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含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主持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学校形成了以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共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论文6篇,论文学科涵盖了农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门类。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4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华南农业大学座落在广州市天河区,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较高, 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就业。
了解更详尽的信息请访问下方华南农业大学就业信息网的就业质量年报页面:
http://jyzx.scau.edu.cn/module/news?type_id=3951
东北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东经126.6247°,北纬45.7662°,海拔141米,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协议。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升学与就业
学校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遵循“拓宽平台、完善体系、优化服务”的工作思路,努力创造“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环境;一切工作以满足社会需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提高就业质量为目的,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就业关系”;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时效、高就业率”的教育管理服务目标。
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7万余人,涌现出万钢、王治国、张毅等政府公务人员;张宗和、孙海军、刘磊等全国劳动模范;沈成心、张起翔、徐祥等优秀企业家;马建章、李坚、葛剑平等国内知名林业专家。
1.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稳中有升
学校注重推进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应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稳定、高质量的就业市场服务和分类别、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2.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学校依托办学定位,广泛开拓就业市场,优质的校园就业市场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满意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去向日趋合理,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在主流行业和西部、基层就业人数不断上升。近三年学生签约单位所给与的薪酬呈逐年提高态势。
“带薪-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综合实习改革新模式
实习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带薪-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综合实习改革思路,实现由企业、学生、教师三方不积极、不愿意,向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受益的转变。
学校已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等308家单位签订了校企综合实习基地协议,多家企业率先开展了带薪实习合作项目,并取得良好效果。
毕业生就业帮扶
及时掌握关注就业困难学生,采取“三级就业帮扶保障体系”即:加强政策领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学员个性帮扶,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定向推荐;学生个人典型激励,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和自信心。
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契机,构建以国家级、省级、校级和科学研究项目支撑的“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体系,形成从基础到探索未知的实践训练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训练创新思维,为未来参加与社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奠定基础。
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职业测评
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沙龙、大赛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职业发展个性化咨询
大学生KAB创业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