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淮南联合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5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SMT技术方向) | 2020 | 理科 | -/35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9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SMT技术方向) | 2020 | 文科 | -/39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28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技术管理方向) | 2019 | 文科 | -/33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3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7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SMT技术与管理方向) | 2018 | 理科 | -/27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32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SMT技术与管理方向) | 2018 | 文科 | -/32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6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84(专科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8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33 |
一、专业基本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设于1990年,累计培养毕业生2900多人,我校近年来不断地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建设,以淮南市装备制造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共赢为切入点,以“教、学、做、知识、能力、素质”六位一体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打造“专兼结合、动态组合、团队合作”的教师团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成了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优势专业。
l 201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获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已通过验收)。
l 201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已通过验收)。
l 2012年“多元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与构建” 获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立项(已通过验收)。
l 201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立项。
l 2014年“矿用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创新团队”获淮南市高校创新团队与产学研立项。
l 2015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成为我校首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专业。
二、专业师资队伍
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团队共30人,其中专职教师21人,企业兼职教师9人;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57%,研究生学历占比71%,双师资质教师占比62%,企业兼职教师占比30%。
三、专业实训条件
建有机电一体化实训室、低压防爆电器实训室、楼宇智能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训室、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机械创新工作室等20多个实训(实验)室和6个校外实训基地。
四、建设成效
自2010年,学校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教学改革始终走在前列,并取得了一系统丰硕成果。
2010年以来,专业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机电专业教师共获得国家专利43项;与企业联合取得国家专利6项。“十二五”期间,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2项。
2010年以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数10项。
五、就业方向及职业发展
本专业就业面宽,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产品组装、调试、质检,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维护,机电一体化产品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
通过3~5年上述岗位的工作锻炼,可晋升为技师或助理工程师。可从事工控设备程序设计、数控机床维修、机电一体化设备高级维修、技术改造、产品设计等工作。我校毕业生深受企业的欢迎,近年来更是供不应求。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7 |
| 文科 | 365 |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402 |
| 江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4 |
| 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二段 | 普通类 | 471 |
| 黑龙江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316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0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常德市人民政府主管、湖南省教育厅业务管理的一所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德农业学校、常德卫生学校和常德机电工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办学最早可追溯到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长沙建立的湖南农业学堂。学院在2006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2011年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第二次评估;2012年成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成为湖南省来华留学生招生单位;2017年成为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2018成为湖南省第一批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2020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和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是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
学院占地1070亩,建筑面积36.5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馆藏纸质图书90.6万册。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1161(其中学院762人,附属第一医院399人),专任教师593人,高级职称28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41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07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4517人。
学院设有护理系、医学系、药学系、农业与经济系、机电与信息工程系、土建系、国际教育部、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机构,开办高职专业30个,是一所集农林牧渔、医药卫生、机械制造等专业大类为主的综合型职业院校。学院建有1家二甲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设有高职教育研究所、桃花研究所、济世药物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崇实重用”的办学理念,恪守“砺志、笃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产业、引领产业、提升产业”的整体思路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各类高技能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018年药品技术专业群、健康服务专业群、现代农林技术与服务专业群立项为省级职业教育一流特色专业群。桃花种质资源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达到国家级水平,水稻研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湖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常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我院专业设置紧贴市场需求,并狠抓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同时,学院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与全国各地的上百家单位建立了牢固的人才供求关系。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联合培养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合同,通过举办定期的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不定期的小型现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提供全方位的条件。我院学生因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过硬、专业技能全面、职业道德优良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
学院实行对贫困生的帮扶制度,贫困生入校后可申请助学贷款,并由学院学生年负责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学院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全日制专科学生,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标准为:一等4000元/年·人,二等3000元/年·人、三等2000元/年·人。
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
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我校加分政策执行《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关于印发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中文件要求。
学校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中心城区,南依郁郁葱葱的舜耕山,北眺曲折蜿蜒的淮河,紧临城区交通主干道,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1.测试项目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安装与调试。(时间:60分钟,满分200分)2.评分标准项目配分技术要求评分标准扣分得分备注电路设计80电路设计正确合理(1)电路设计不合理,扣1~10分(2)电路设计不正确,扣10~20分(2)电路设计未完成,扣20-40分元件布置20布置合理固定牢靠(1)布置不合理,扣1~5分(2)安装不牢靠,每一个点扣1分(扣5分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一)测试项目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安装与调试。(时间:60分钟,满分200分);(二)评分标准项目配分技术要求评分标准扣分得分备注电路设计80电路设计正确合理(1)电路设计不合理,扣1~10分(2)电路设计不正确,扣10~20分(2)电路设计未完成,扣20-40分元件布置20布置合理固定牢靠(1)布置不合理,扣1~5分(2)安装不牢靠,每一个点扣1分(扣5分为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技能测试(操作)测试时间:2016年4月10日下午14:30-15:30(6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