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湖南科技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哪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上海电力和湖科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14 07:59:30 解决时间:2022-12-16 15:04

满意答案

湖南科技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哪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湖南科技大学和上海电力大学各排行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分数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上海电力大学与湖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分数对比(上海)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上海电力大学
(最高/最低分)
湖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公共事业管理2020综合 -/471(本科批)/()
公共事业管理2019综合 476/467(本科批)/()
公共事业管理2018综合 -/465(本科批)/()
公共事业管理2017综合 474/464(本科批)/()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上海电力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培养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具有公共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综合知识结构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部门(供电、供水、供气、邮电、公交、文卫等)和环境保护、社会保险等公共机构从事管理工作以及能在企业、非营利组织(中介机构、公益团体和社会福利部门等)中从事行政管理或人员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管理人才。

2. 专业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在课程设置强化电力能源相关的课程,在实践环节加强与政府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电力企业等部门的合作。毕业生能够胜任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

3. 主干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政策概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公共工程项目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能源经济学、能源管理学等。

4.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非政府组织、各类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行政、机关事务、公共事务、党务等管理工作。

上海电力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0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上海公共事业管理综合本科批普通类471
四川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9
广西公共事业管理(5000元/年,在临港校区办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0
河南公共事业管理(办学地点:临港校区)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7
安徽公共事业管理(5000元/年)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7
江苏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358
公共管理类 公共事业管理
湖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和工具手段,具备良好的公共管理理念和公共服务意识,能在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社区管理、中介服务、公用行业等公共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具有较强的调研、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性人才。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16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博士学历教师7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5人。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社会调查方法、公共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公共管理法学、应用统计学、公共关系学、管理文秘、管理伦理学、社区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城市管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教育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 发展历程:创办于2001年(师范类),2003届转为非师范类,兼招文史、理工类学生,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1)培养模式中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知识拓展与素质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2)构建“多模块交互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3)实施实践教学导师制,鼓励师生主动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竞争力。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市社区、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政策分析、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校友风采:本专业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涌现了商界女强人李佳泓、演讲奇才陈送军、杰出扶贫干部黄渊博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湖南科技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湖南公共事业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7
557
公共事业管理(国家专项)545
公共事业管理历史类558
557
公共事业管理(国家专项)548
四川公共事业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7
重庆公共事业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7
历史类559
海南公共事业管理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12
广西公共事业管理(5000元/年)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5
广东公共事业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湖南省湘潭市)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9
历史类547
山东公共事业管理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50
安徽公共事业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4
黑龙江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20
吉林公共事业管理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10
辽宁公共事业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3
历史类570
河北公共事业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9
历史类559
天津公共事业管理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553
上海电力大学
187
软科(综合)
301
校友会(综合)
289
武书连
1050
US排名
学校简介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1月升格为本科,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四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属地化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1985年起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6年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2019年,我校获批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单位,支持我校以能源电力为特色,聚焦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三大学科专业,整体开展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3.47%。目前有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2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教学名师等其他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70余人次。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4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2人,上海市育才奖38人次。

学科与教学

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学院和38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5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工程管理4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我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年“自动化”专业先后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标志着两个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21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通过ASIIN认证,并获得欧洲工程师项目(EUR-ACE)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成为我校首个获得国际专业认证的专业。学校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1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优质在线课程、示范性全英语课程4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校外实习基地130多个。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牵引,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及1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基地。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全面服务于地方与行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500多项;近年来,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9项,其中国家奖3项。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与亚洲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致力于推动智能电网在亚洲区域的发展。我校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合作组织会员单位。现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副主席单位。学校倡议与10所国外名校联合成立了“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被推举为永久理事长单位,联盟高校有英国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国能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大学等。2018年10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一带一路电力产学研联盟”,与菲律宾八打雁大学、泰国苏兰拉里大学、上海电力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国网控股巴西CPFL公司等20多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国外大学及企业加入联盟,共商能源电力行业与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担任名誉教授、海外名师,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特色,成立“‘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分别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成立“菲律宾能源电力国际实训基地”和 “印尼能源电力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学校成立了“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为学校师生与葡语系国家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学校举办“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高级研修班”及能源电力企业培训班,在一带一路的能源电力企业取得较高声誉。

学校注重国际人才培养。与多所国外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暑期游学、海外实习、硕士双学位等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每年均有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长短期项目,且派出人数日益增多。学校目前有来自越南、老挝、蒙古等28个国家的长期留学生。

毕业生就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确立了“就业主导、举校联动、巩固电力、拓展纵横、两形并重、确保五率”的就业方针。通过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学校借助广泛的校友网络和多年来与行业用人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全国电力人才招聘大会(上海站)等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4%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近100%,学校致力于行业合作,实施了“3+1订单模式”培养模式,行业内就业率显著提高。

发展目标

2018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了学校“分三步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 2020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校综合实力、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成效初现,优势学科更加突显,主要可比性指标再上新台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更加突出,办学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到2035年前后,优势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办成中国知名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走进新时代,学校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在所有上电人的共同努力下,迈步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飞跃。


通讯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103号
湖南科技大学
192
软科(综合)
191
校友会(综合)
193
武书连
988
US排名
学校简介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3004.67亩,建筑面积116.1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1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640余万册。设有20个教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潇湘学院(独立学院),98个本科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工程学、化学和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及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3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特色专业,3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校现有教职工2546人,其中专任教师1638人、正高职称336人、博士学位教师1056人。有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最美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1人次。

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本科招生第一批次覆盖全国。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867人、在校研究生4897人,另有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生5781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7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0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1项。

学校有38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近800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5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2517项,推广新技术136项。《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学校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记录,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典、奥地利、爱尔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台湾、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招收20多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及台湾地区交流生来校学习。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校训精神,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大力实施“353”战略,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通讯地址
地 址:湖南省湘潭市桃园路 邮政编码:411201 联系电话:073158290670 传真电话:073158290147
收费项目

专业名称 学费标准
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学、体育教育、英语(师范)、教育学、小学教育、地理科学、教育技术学 4000
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日语、应用心理学、英语、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应用化学 4500
工程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制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工程、工业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风景园林、地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城乡规划、建筑学、智能制造工程、智能材料与结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应急技术与管理、 5900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应用统计学、会计学、旅游管理、金融工程 5000
新闻学、广告学、音乐学 6000
绘画、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舞蹈表演、雕塑 8000
运动训练 待定



  中专 2022-12-16 15:04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湖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湖南科技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公共事业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湖南科技大学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学(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教育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学(师范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湖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

  • 我要读技校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公共事业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公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湖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公共

  • 我要读技校

    湖南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湖南科技大学金融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公共事业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公共事业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