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46 | 391914 |
| 文科 | 260 | 263364 | ||||
| 2018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7 | 319239 | |
| 文科 | 426 | 105709 | ||||
| 2017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64 | 236337 | |
| 280 | 319452 | |||||
| 文科 | 364 | 11814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全国文理兼收,面向机电装备制造行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掌握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胜任机电设备的操作、使用、安装、调试、维修、改造和管理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法律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培养专科层次人才的同时,还开展专升本、职业技能培训等业务。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三维设计软件、计算机语言、液压与气动、电机与电气控制、PLC原理及应用、组态技术、机制工艺学、数控机床及其应用、CAD/CAM应用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单片机与接口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
主要实践环节:CAD/CAM综合训练、电工电子实习、机械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语言综合训练、液压与气动实习、机床电气控制实习、PLC实习、数控机床实习、技能鉴定实践培训、单片机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生产和管理,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开发应用,数控机床的编程、操作、维护和维修,机电产品的技术改造、机电设备的销售与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中国铁路工程局、京东方等大型国有工程企业和机电装备安装与制造企业,毕业生工作稳定、待遇丰厚,就业质量高,近三年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类高职院校。创办于1958年,走过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发展历程后,2019年成功入选全国56所贵州目前唯一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院目前设清镇、阳关两个校区,占地1437亩,全日制在校高职学生15000余人。六十年砥砺前行高歌迈进,一甲子辛勤耕耘硕果盈枝,学院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等荣誉。学院不断实现着全方位突破、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社会输送近十万名交通建设人才,对贵州乃至全国的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大跨越做出了贡献,被誉为“贵州交通人才的摇篮”。
学院下设9个教学系部:道路与桥梁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物流工程系、轨道工程系、基础教学部;3个二级院校:贵州交通技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驾驶技工学校。
学院现开设专业30个,重点打造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两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涵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道路养护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共5个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西部山区智能交通)专业群涵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流管理共5个专业。
学院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实训基地、省级开放实训基地6个。
学院共有专任教师近900名(含校外兼职教师),校内专任教师具有高级职称23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25人,双师型教师282人。学院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13人;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高层次创新人才中“千”层次人才11人;省部级以上“技能大师”、青年岗位技术能手8名;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
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目标,迈向新征程,为实现“世界眼光、中国特色、贵州元素、人民满意”发展愿景,紧握职教发展奋进之笔,继续书写蓬勃发展的华章。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刘猛 办公室电话:0851-4706651(兼传真)
招生办主任: 陈 智 办公室电话: 0851-8133355
E-mial:gzjzyzsjyzx@163.com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开封,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全国前十)建设单位。学校始建于1929年3月,先后历经国立黄河流域水利工程专科学校、黄河水利专科学校、黄河水利学院、黄河水利学校等历史沿革。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0年3月学校由水利部划归河南省实行省部共建。
办学积淀深厚,广受社会赞誉。学校历经90余年的办学与发展,形成了“技术人才摇篮、创新服务基地”的办学理念、“以工为主、以水为特,一体两翼、特色发展”的专业定位和“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人才定位,所培养的近20万名毕业生始终活跃在祖国的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被誉为黄河流域的“黄埔军校”。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赞誉学校为“黄河技干摇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到我校视察时,对我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给予高度评价。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到校调研职业教育时说,“希望你们继续当好标兵,创出经验,带动全省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在视察学校时说:“没有黄河水院,就没有黄河50多年的岁岁安澜”。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优良、技术服务能力较强、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的全国先进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占地面积1400余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0.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45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0%,博士、硕士占70%、“双师型”教师占81%。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建设28个大师工作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国家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水利职教名师等50余人。校企合作建设209个校内实训室、479个校外实习基地。馆藏图书115余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现有普通本专科生、留学生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600余人。
教育理念先进,育人成效显著。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坚持“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努力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外语教学部)、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会计学院、商务与管理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部、体育部、创新创业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开设水利、测量、机器人、大数据、跨境电商等60余个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0个,省级示范、综合改革试点等重点专业12个。拥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学校是国家级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之一,有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近三年,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830余项。其中,获得世界级团体奖项3项、国家级团体奖项177项、省部级团体奖230项。“工程测量”国赛连续7次获得一等奖,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十次斩获全国冠军。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位居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名。
产教深化融合,科技服务成果丰硕。学校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服务为重点,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围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开展了一系列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先后与国家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黄河水利委员会,开封市人民政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国水电第十一工程局,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工大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等校、政、行、企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成立黄河流域职业教育联盟、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建黄河明珠产业学院、鲲鹏产业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创业孵化器1个。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近年来,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授权专利203项。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赞比亚成立了大禹学院,培养当地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启学校海外办学新纪元,是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首家海外分校。在南非成立第二所大禹学院,标志着我校“1+N+M”中外分布式大禹学院办学模式取得新成功。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55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美国西北密歇根学院开办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面向35个国家和地区招收留学生500余名。学校当选中国-中东欧职业教育国际联盟(中国区)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夯实创新创业教育,“双创”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1+1+N”双螺旋“双创”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专创融合”课程开发,开发完成1门国家级创业慕课。投入1.3亿元支持创新创业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建设30个校级创客空间,打造了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三级”联动的“黄河之星”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同步提升。近两年,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国赛1银、2铜,省赛18金、11银、17铜的佳绩。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高职院校双创示范校等荣誉。
办学成效显著,社会认可度高。学校依托水利、服务河南,根植中原、走向世界,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定不移地走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学校荣膺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教学资源50强、学生管理50强,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案例典型”、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黄河水院人秉承“守诚、求新、创业、修能”的校训,围绕创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目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绘就新的篇章!
对艺术类专业录取的基本原则是:美术类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及文化成绩分别达到河南省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照文化分占50%、专业分占50%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择优录取。音乐类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及文化成绩分别达到河南省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投档、择优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