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国民航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通信工程 | 2021 | 综合 | -/607(本科批A段) | /() |
| 通信工程 | 2020 | 综合 | -/618(本科批A段) | /() |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576(本科批A段) | /()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588(本科批) | -/461(本科批) |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582(本科一批) | -/442(本科二批)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中国民航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通信工程 | 2021 | 理科 | -/558(本科一批) | -/515(本科一批) |
| 通信工程 | 2020 | 理科 | 593/580(本科一批) | -/542(本科一批) |
| 通信工程 | 2019 | 理科 | -/557(本科一批) | -/514(本科一批) |
| 通信工程 | 2018 | 理科 | -/571(本科一批) | -/522(本科一批) |
| 通信工程 | 2017 | 理科 | -/545(本科一批) | -/497(本科一批) |
本专业培养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通信导航监视领域及智能交通运输领域、现代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从事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
本专业设立现代通信和民航电信两个专业方向,就业主要去向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IT行业、电信部门等,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出国深造。在中国民航通信导航监视和空管自动化岗位上,至少三成毕业于本专业。本专业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5%以上。
本专业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拥有多名通信导航监视领域的知名专家,完成或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近几年,在全国365所高校同类专业的综合排名平均为前15%以内,在天津市始终排名第二。在2016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中位列第35,被冠以“中国知名专业”称号。
本专业与美国Embry-Riddle航空大学开展3+1+1本硕连读项目,即本科阶段前3年在本专业学习,第4年申请去美国Embry-Riddle大学学习,第5年则在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专业设有英语实验班,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全部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授课,可为学生出国深造、考研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天津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07 |
| 四川 | 通信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 重庆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海南 | 通信工程(不招色盲、色弱)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0 |
| 广西 | 通信工程(5800元/年,不招色弱、色盲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0 |
| 广东 | 通信工程(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1 |
| 湖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河南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1 |
| 山东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7 |
| 江西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6 |
| 福建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安徽 | 通信工程(580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 浙江 | 通信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93 |
| 江苏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6 |
| 上海 | 通信工程(无色盲、色弱)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8 |
| 黑龙江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2 |
| 吉林 | 通信工程(不招色弱、色盲)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8 |
| 辽宁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 内蒙古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 山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34 |
| 河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 北京 | 通信工程(5800元,不招色盲、色弱)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中德合作共建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在通信工程领域内获得专业训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国家加速信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和电子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具备信息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及控制的基本技能,能在通信与电子信息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开发、运营以及能跟踪专业领域内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在信息产业部门、国防工业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通信、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优秀学生可以申请到德国和韩国的高等院校攻读学位。
主要课程(模块):工程应用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子技术基础系列、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原理与技术、光传输原理与技术、数据通信与交换技术等相关专业方向模块。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各模块的实验、各类实训及综合性实践环节、认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主要领域为移动、联通和电信等信息产业企业和工业应用企业,以及从事电子通信信息技术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学业优秀的学生可申请赴德国、韩国等国家继续学习深造,以及报考国内硕士研究生。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5 |
| 四川 | 通信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反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9 |
| 山东 | 通信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6 |
| 辽宁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8 |
| 河北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现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也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以服务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特别是“两业融合”为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是一所具有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是天津市“双一流”建设高校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1951年9月25日成立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航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建校始由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方槐将军为学校校长,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校址,201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中国民航大学建校六十周年庆祝大会,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发来中国民航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书面致辞。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秉承“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之初心,“忠诚、爱国、奋斗”之家国情怀,“明德至善、弘毅兴邦”之校训精神,“严实向上”之校风、“崇德崇严、立学立人”之教风、“笃学、精博、严谨、创新”之学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在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学校设有天津东丽校区、宁河校区两个主校区,以及朝阳飞行学院、内蒙古飞行学院、新疆天翔航空学院有限公司3个飞行训练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69.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
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1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8个本科专业。“顶尖安全、一流交通、知名航宇、精品信息、交叉理学、特色文管”的学科生态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安全科学与工程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和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航空宇航和交通运输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
现有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9个天津市品牌专业;8个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和8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和通信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加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是国内唯一通过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本科专业。所有本科专业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4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38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天津市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天津市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在最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由中国民航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项成果二等奖。
学校设有15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飞行分校、科技创新研究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其中各类在校研究生近3000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2人,民航特聘专家3人,天津市教学名师9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省部级人才共150人次,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2010年以来)。
学校现为国内第一所成为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AA BI)正式会员并通过专业认证的高校,同时是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ICAO TRAINAIR PLUS Programme)会员。学校与法国航空航天大学校集团(GEA)共同创办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系统引进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已连续两次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最长期限(6年)的认证,一直担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席单位之一,并于2016年6月被中法两国政府评为“中法大学合作优秀项目”。学校与美国安博瑞德航空航天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法国阿尔比矿业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学分互认和双学位项目。学校不断适应民航强国“转段进阶”发展特征,深化国际化战略,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引进优质境外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实践教学丰富,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75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2台套。
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电子图书317万册,数据库106个,与全球知名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中商飞、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中商飞在线、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相关技术资料。
学校生源质量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本科招生质量接近全国高校前5%。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兴业人才,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居于全国高校前列,主要服务于空管局、航空公司、机场等民航相关单位和中国商飞、航空工业、中国航发等研发制造单位,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校坚守立德树人初心,铸魂育人。不断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成立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发起成立民航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联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6部,获批中国民航行业文化研究中心。学校不断深化“三全育人”工作,着力构建“十大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注重校园文化和智慧美丽校园建设。
学校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十三五”以来相继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及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科研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获批民航局“四型”科研院所和“三大”基地,拥有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6个,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入选团队3个,省部级智库6个。推动民航科技创新(大兴)基地项目建设立项。助力天津市滨海新区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成立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3个学科群列入首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近年来,学校加快推动科研创新转型发展,以支撑航空领域国际“ABC”格局形成的科技创新为使命,围绕民航发展战略需求和民航科技发展前沿,以解决国家“民航强国战略”“卡脖子”问题为牵引,着力深化打造“五纵一横一园”科技发展战略主题。在民机安全性与适航、空域安全运行、未来机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与无人机运输系统、民航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业务领域组建五大研究院,其中以航空安全为主体,着力打造“顶尖安全”学科高峰,先后成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建和参建民航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重点实验室、民航热灾害防控与应急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航空装备安全性与适航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航空安全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积极冲击民航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航空器安全性与适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积极融入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全力打造民航科教创新联合体;加强与航空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突破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民航重点领域形成技术标准,在获批天津市第一批大学科技园基础上努力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以做出一流贡献为使命,构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大做强科技创新研究院;培育若干活跃在国家战略必争领域、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一流团队,冲击国家科技成果奖励,造就若干国家级领军人才;围绕五大战略主题布局科技创新力量,强化对国产大飞机及发动机、智慧民航的科技支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方针,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等航空运输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制造企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云南省政府、北京市大兴区委、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政府、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等政府机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广东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等机场单位,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等协会单位,以及华为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建设、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历经70多年开拓进取,学校已成为中国民航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最高学府、主基地和主力军,致力于成为民航领域的高等教育引领者、科技创新示范区、政策咨询智力库、国际交流排头兵,并最终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民航大学。
对于进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理工类高考成绩排序前1%的考生报考我校(以省招办核实的信息为准),录取后我校将减免考生的学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过评选可获得各类优秀学生奖学金。学校设有校内奖学金;政府部门出资在我校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蓝天学子奖学金等;国内外民航企事业单位还在我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20余项。奖金额度在1500元至50000元之间。
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用以资助困难学生。
其中校外奖学金、助学金包括:
·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 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
· 蓝天学子奖学金
· 中国民航工会设立的“民航工会奖学金”“民航工会助学金”
· 《中国民航报》报社设立的“《中国民航报》奖学金”、《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设立的“《中国民用航空》杂志奖学金”
· 国际飞机贸易协会基金会设立的“诺曼柳亚洲奖学金”
· 美国Rockwell Collins公司设立的“罗克韦尔柯林斯奖学金”
· 北京丰荣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北京丰荣奖学金”
· 巴西航空工业有限公司设立的“巴西航空奖学金”
· 波音(中国)公司设立的“波音奖学金”
· 奥凯航空有限公司设立的“奥凯祥云奖学金”
·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设立的“顺丰奖学金”
· 思唐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设立的“SITA英才奖学金”
·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九洲奖学金”
·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设立的“厦航奖学金”
· 上海缘洲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设立的“兴邦强业奖学金”
· 校友吴健雄设立的“吴健雄机务英才奖学金”
· 飞行技术专业第一届校友设立的“凌云奖学金”。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报道。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29项,国际奖项17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全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4所高校获此等级。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八个转变”的做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现有科研平台4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含4个共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629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3.9057亿元。获国家授权专利867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发表SCI、S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积极为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落户提供服务。已同德国等国及台湾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1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接收2100余名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202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学校“双元制”高等教育已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与大众集团共建大众学院,持续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合肥模式。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从过去的单向留学发展到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与上海开放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在德国建有施特拉尔松德市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子学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代表团访问学校,累计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14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8届、韩国语演讲大赛1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4届。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6年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十大工程”以来,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在全省示范推广,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评估工作。2017年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先后入选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5年以来,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
2021年11月
严格按照各省、市、自治区文件规定执行。
美术类考生按《合肥学院2022年美术类招生简章》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美术类专业录取:我校所有美术类专业成绩使用生源省份美术类专业课省统考成绩。认可生源省份投档规则。各省按文件规定的美术类投档规则和投档比例将考生投档后,学校将按生源省份折算的综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若该省份未折算综合分,则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分,综合分=(省统考专业课成绩÷专业课满分×700+高考文化课成绩÷文化课满分×300),按综合分从高到低依次满足考生的专业志愿。当综合分相同时,按照省统考专业课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语文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依次排序录取;如无法满足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在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中进行调剂,调剂原则与以上录取原则相同,直至录满。
校 址: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绣大道99号、158号 邮编: 230601
招生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 0551-62158118 网址: www.hfuu.edu.cn

合肥工业大学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物理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物理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物理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材料物理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物理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材料物理

合肥工业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

合肥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属材料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属材料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属材料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感知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感知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感知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感知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车辆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车辆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车辆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车辆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械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械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机械工程(中白联合培养)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和通信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白联合培养)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白联合培养)

我自己是本二通信的,同学有不少考研的。总的说,考研不存在难易,电子科大、西电、科大,都有同学考上。还有个同学考了420+。只要肯努力一切都不是问题,不努力什么都是问题。考研和平时的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有个平时根本不学的,后考西电考了360+,上了)。考研重要的是心态,持之以恒。希望对你有帮助。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