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食品国际) | 2021 | 综合 | -/468(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0 | 综合 | -/466(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9 | 综合 | 478/458(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8 | 综合 | -/461(本科批) |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7 | 综合 | 470/459(本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合肥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1 | 理科 | -/549(本科一批) | -/510(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20 | 理科 | 583/581(本科一批) | -/537(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9 | 理科 | -/551(本科一批) | -/510(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8 | 理科 | -/556(本科一批) | -/521(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017 | 理科 | -/523(本科一批) | -/496(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IF 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8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奉贤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5000元/年,在奉贤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奉贤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9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与德国、爱尔兰合作共建专业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实践教学成果获奖专业与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检测、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验、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感官评价、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食品工厂设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各类食品企业、农产品监督管理、食品质量监督、产品检验检疫、各级设计院和研究所从事食品研发、工厂设计、产品经营、品质控制、产品检验等工作。优秀毕业生可申请到德国、爱尔兰、英国和美国等国外和国内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0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反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7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3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0 |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9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64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8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始创于1954年,是中国第一所以“应用技术”命名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上海高水平地方大学重点建设单位、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上海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8年以来,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同类型高校中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应用导向、技术创新”的特色定位,秉承“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凸显“协同创新、共创价值”的科技创新文化,追求“卓而独特、越而胜己”的价值取向,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学校专业特色鲜明,学科布局合理。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拥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农、艺等8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其中1个专业通过国际专业认证。建有以“香料香精化妆品与绿色化工”为引领、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设计文创与创新管理”为协同的特色学科群;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700余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成果丰硕。大力弘扬“厚德精技 砥砺知行”的大学精神和“明德 明学 明事”的大学校训,聚焦未来工程师关键能力,构建“爱科技”“六融合”“双协同”卓越引领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过硬本领、勇担责任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现有国家级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1个;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6个,入选首批上海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1个;拥有国家级和上海市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42门;获批教育部和上海市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9个;近两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单位)、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特等奖1项。近五年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3000余项,毕业生整体就业率长期处于上海高校和同类高校领先水平,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科研实力突出。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积极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依托、服务和引领相关重点产业发展。拥有国家香料香精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稀土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香料香精化妆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学科平台6个,拥有香精香料及化妆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物理气相沉积(PVD)超硬涂层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绿色氟代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光探测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食品风味与品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学科平台16个;与地方政府、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共建产业研究院、上海市大学科技园、上海创业学院、中欧知识产权学院和各类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工作站、技术转移中心等高水平技术创新和成果孵化平台。近五年,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省部级项目近200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各类科技奖项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2021年学校专利申请量及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居上海市同类高校第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86人,博士生导师37人,“双师型”教师812人;拥有省部级以上各类高层次人才159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22人次、省部级人才137人次,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引领、省部级领军人才为支撑、优秀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人才梯队。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四有”好老师(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学校国际交流活跃,影响日益提升。设有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与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以及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1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分互认高校数达51所;近年来,共派出2000余人次学生赴海外院校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与行业领军企业合作建设全国首家国际化妆品学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共建中欧知识产权学院。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设老挝铁道工程人才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素质铁道工程技术人才,获批外交部亚洲合作资金项目,获批上海市“一带一路”中老铁路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带一路”澜湄铁路互联互通中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国际协同育人和协同科创工作,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谱写新篇章。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特色优势学科建设为引领、以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为使命、以开放合作和数字赋能为路径、以大学治理体系优化为保障,努力打造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优选地和特色学科专业培育地,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国家民族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向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目标不断奋进!
学校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拓展大学生校外实习基 地和线上、线下就业市场,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工作校企合作交流会、校 园招聘宣讲会,与多个省市及上海医药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临港漕 河泾人才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国际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德国莱茵 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等 150 多个地区和企业建立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合作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 业率连续多年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长期的职业价值熏陶培养和过硬的应 用技术专业能力的训练,有力提升了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 2020 年举办 12 场大型和行业专场招聘会,邀请进校宣讲招聘企业近三千家, 网络等渠道招聘企业 1900 家,共为毕业生提供 6 万余个工作岗位。2020 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5.59%,13.50% 的本科生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就 读研究生,其中 26.53% 考取本校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上海市内就业占比为 72.34%。部分本校研究生考取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等 继续就读博士生。
学校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海泉路100号 (邮编:201418)
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邮编:200235)
招生办公室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宝路120号
咨询电话:021-64941403 填报志愿期间:021-64948576、021-64948577、021-64940020、021-64940021(开通日期7月10日-8月10日)
合肥学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1985年,学校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型高校之一。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2018年,学校整体进入安徽省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岗村”、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席单位,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主席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2015年10月30日,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合肥学院,李克强总理指出:“合肥学院30年来的发展壮大是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赞合肥学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辉典范”。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建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合肥学院考察调研,充分肯定了合肥学院在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学校一个校区办学,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4460人,专任教师1051人,校舍建筑面积68.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9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45.51万册,电子图书156.72万册。现有11个二级学院,涵盖工、经、管、文、理、教育、艺术7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75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德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经济工程专业相继获德国专业认证。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稳步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定位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学位教师35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458人,研究生导师231人、博士生导师6人,“双能型”教师570人。现有省级教学团队20个,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合肥市拔尖人才119人。外籍教师中先后有4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1位获安徽省政府“黄山友谊奖”,4位出席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有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学校荣誉教授。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人才培养模式从“八个转变”向产教深度融合发展。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头版以《二次转型再出发,合肥学院探索国际双元制高等教育——培养善创新的卓越工程师》为题作专题报道。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29项,国际奖项17项,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1.6%。学校毕业生65%左右在安徽就业,50%左右在合肥就业,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的摇篮”。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全省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4所高校获此等级。教育部《简报》专题推广合肥学院推进人才培养“八个转变”的做法。《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
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和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学院建设。加大“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4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力度。现有科研平台49个,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8个(含4个共建)。近五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余项,承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629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达3.9057亿元。获国家授权专利867项,连续五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发表SCI、S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
学校坚持开放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作为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单位、全球中小企业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学校建有“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和“中国合肥—韩国中心”,积极为对外交流合作和项目落户提供服务。已同德国等国及台湾地区的72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有4100余名学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学习,接收2100余名国外学生来校学习交流。2020年学校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021年,学校“双元制”高等教育已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与大众集团共建大众学院,持续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的合肥模式。与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从过去的单向留学发展到双向留学,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新阶段。与上海开放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学校在德国建有施特拉尔松德市孔子学院,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揭牌并为孔子学院成立三周年发来贺信。2000年以来,先后有500多个德国政府、社会团体、友好学校及企业代表团访问学校,累计承办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14届、“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8届、韩国语演讲大赛12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比赛4届。
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建引领保障发展,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2016年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十大工程”以来,体育艺术俱乐部改革在全省示范推广,顺利通过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中期评估工作。2017年学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9年,先后入选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安徽省第三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和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5年以来,学校在省委综合考核中连续六年获评“优秀”等次。
2021年11月
助学金及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措施
1、生源地助学贷款。学校将按国家有关规定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8000元/生/学年,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制加13年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在读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
2、勤工助学基金。学校积极组织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800个,还有一些非固定岗位,困难学生可以通过适当劳动获得相应报酬。
3、特困生资助。学校每学期定期对特困生进行资助,发放资助金等。
4、减免学费。在我校就读的孤儿、烈士子女及其它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减免学费者,学校予以学费减免。
我校郑重承诺不让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合肥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技术与仪

合肥工业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勘查技术与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勘查技术与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勘查技术与工

合肥工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学与应用数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学与应用数

合肥学院应用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

合肥学院应用心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

合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

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合肥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物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物理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物理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

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