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48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5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8 |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4800元/年,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1 |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17.人工智能+080801.自动化+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904.信息安全)(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1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61 |
| 江苏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6个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9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63 |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52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5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工科试验班(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1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82107.信息对抗技术+081202.遥感科学与技术+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4.信息安全+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05.物联网工程+080902.软件工程+080717.人工智能+080720.智能测控工程+080911.网络空间安全)(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7 |
| 福建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含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校本部理工专业任选,本硕博贯通培养。硕士、博士阶段学制、学费等按学校研究生有关规定执行。)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5 |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测控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644 | ||||
| 安徽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55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学、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4 |
| 上海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方向。含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学、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辽宁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智慧建筑与建造、环境生态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金融)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4 |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测控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656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和特色文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学校于1958年9月在北京创建,郭沫若任首任校长。这是我党亲手创办的红色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建立的大学,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2017年9月,学校入选全国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1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建校60多年来,学校坚持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敢为人先,锐意进取,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党委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科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办学发展的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两大核心任务,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谋划“十四五”发展,努力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科大坐落在全国首批三大园林城市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
【人杰地灵】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曾经诞生了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和庄子,春秋时期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东汉医学家华佗,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周瑜,北宋清官包拯,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姚鼐,清朝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建造中国第一条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现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共产党和新文化运动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清末大儒梁启超由衷惊叹:“淮河流域,阳开阴合,代产英雄,龙跳虎卧,为我国数千年人物史的代表”。
【文化灿烂】
安徽文化灿烂,流派纷呈。江淮大地孕育了道教文化、建安文学、北宋理学、桐城派文学和徽文化等著名的文化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学派,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老庄哲学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迪。“徽学”与“敦煌学”、“藏学”一起并称为我国三大地方显学。徽剧、黄梅戏、庐剧、泗州戏、花鼓戏等古老的戏曲艺术名闻天下。
【资源富集】
安徽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铜、石灰石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资源转化的空间广阔。由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水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三大名山,构成了安徽精彩的山水版图。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九华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天柱山擎天一柱雄奇壮伟,不同与九华山的秀美、黄山的奇松怪石,自成一格。道教圣地之一齐云山等也坐落在安徽。
【科技名城】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三国时期,魏、吴在合肥长达32年之久的交兵,为合肥留下了逍遥津、教驽台、三国新城等众多的三国遗迹。1992年,合肥被授予全国首批三大“园林城市”称号,1999年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4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中国科大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市中心。
【交通便捷】
合肥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化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沪蓉、京福高速铁路在此交汇,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已建成使用,合肥到南京只需1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上海3小时。合福、合蚌、合杭铁路客运专线已开工建设,届时合肥到杭州仅需2小时,到济南3小时,到北京、福州5小时。206、312国道和合宁、合徐、合芜、合安、合淮阜、合铜黄、合六叶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到周边省市也非常便利。合肥水运经巢湖通江达海,是交通部规划中的内河航运中心,正在启动的江淮运河建设项目,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合肥骆岗机场是全国重要的国际备降机场,开通30余条国内航线,全国主要城市均有直达航班。一座新的4E级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投入使用。
学费、住宿费等收费标准由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公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学校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
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 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哈工大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哈尔滨位处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948.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28.4万人。拥有45个少数民族,汇集多种宗教文化,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并存的城市。
自然地理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5.6℃,最高月平均气温23.6℃,最低月平均气温-15.8℃,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年降水量42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无霜期天数168天。哈尔滨地处平原,耕地面积197.7万公顷,且多为富含营养成分的“黑土地”。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中部地区,成为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14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和渤海国的发祥地。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成为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逐步形成了电站设备、工量具、中小轴承、轻合金材料、轻型飞机和直升机、亚麻纺织等生产基地,构筑了哈尔滨基本的工业格局,奠定了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机电工业基地的地位,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揭开了哈尔滨发展的新篇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内陆港。连续举办了27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并升级为中俄博览会、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
近年来,哈尔滨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旅游业跻身全国旅游业城市竞争力前20名,位列“中国幸福城市”第七名,全球避暑名城前20强。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厕所革命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
初步测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5.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4.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23.5亿元,下降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22.0:66.9调整为11.9:22.1:66.0。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570元,增长0.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37.4亿元,增长0.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6亿元,增长1.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7%。
【哈尔滨新区】2020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其中,江北一体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3亿元,增长3.8%,总量占新区64.5%;江南政策协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7亿元,增长3.1%,总量占新区35.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37.1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53个,增加48个,完成投资增长22.3%。其中,开复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1个,增加20个,完成投资增长26.6%,拉动新区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全市现有科研机构78个,拥有1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授权15561件,增长31.0%。其中,发明3747件,实用新型10022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29项,成交额220.4亿元,增长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增长45.3%。全市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全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8项。
【教育事业】全市现有在哈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11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4所,普通高中102所,普通初中347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405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幼儿园1323所。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53%。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80个;文化馆(艺术馆)20个;公共图书馆17个,图书馆分馆13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0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3个。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99319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97433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99%,广播综合覆盖率99.95%。
【卫生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394个(包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25个,卫生院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6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卫生机构全年诊疗2317.4万人次。
【体育事业】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257枚,其中金牌83枚,银牌86枚,铜牌88枚。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963人(二级603人,三级336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353人。全市各区、县(市)建设社会足球场77块、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块。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考核内容及分数结构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考试形式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考核形式与考试内容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录取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工作流程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面试考核时间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线上考试公告面试流程

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人工智能专业句话介绍专业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专业剖析人工智能[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是运用现代计算和学习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信号的分析处理,也

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层次本科学制四年专业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