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华东交通大学 | 厦门理工学院 |
|---|---|---|
| 软科(综合) | 206 | 277 |
| 校友会(综合) | 192 | 323 |
| 武书连 | 277 | 41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51 | 28311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47 | 30676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0 | 55606 | 443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5 | 14964 | 150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49 | 29183 | 519 | |
| 2021 | 苏区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48 | 29898 | 519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27 | 42658 | 519 | |
| 2021 | 软件工程 | 本科二批 | 511 | 54553 | 443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3 | 6500 | 559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82 | 6685 | 55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61 | 12733 | 496 | |
| 2021 | 苏区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82 | 6631 | 559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一批 | 581 | 6875 | 55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5 | 26187 | 519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6 | 51193 | 443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61 | 12921 | 49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7 | 25628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地理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2 | 2783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6 | 3066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9 | 94212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27 | 39780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5 | 796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9 | 3882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41663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14 | 46167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2 | 47202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3 | 51739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2 | 52235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2021 | 闽台合作,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496 | 55191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国际课程项目 | 本科批 | 495 | 55694 | 42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6 | 11988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 | 本科批 | 515 | 146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15 | 146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闽台合作,面向厦门 | 本科批 | 505 | 17459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国际课程项目 | 本科批 | 497 | 19791 | 467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交通为特色、轨道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铁路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双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历史沿革:197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将上海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系以及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并入上海铁道学院,更名为华东交通大学,迁往江西。1978年,华东交通大学与上海铁道学院各自继续办学。学校原隶属铁道部,2000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助措施
1.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的生活费用开支,资助标准分每生每年4000元、3000元和2000元三个档次,资助比例分别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10%、5%。
2.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可通过生源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贷款的总额不高于学生应付的学费,且不高于6000元/学年,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本付息。
3.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办公室,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可申请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实行按劳取酬。
4.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遇突发性事件的学生,学校可提供一次性临时生活困难补助。
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
| 学院 | 专业(专业方向) | 总就业率(%) |
| 土木建筑学院 | 测绘工程 | 91.67 |
| 给水排水工程 | 91.14 | |
| 工程管理 | 93.42 | |
| 环境工程 | 76.67 |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87.69 | |
| 建筑学 | 89.36 | |
| 交通工程 | 96.15 | |
| 土木工程(城市轨道工程) | 97.14 | |
| 土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94.51 | |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 90 | |
| 土木工程(桥梁工程) | 98.02 | |
| 院(系)小计 | 92.26 | |
| 机电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6.96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8.52 | |
| 车辆工程 | 90.77 | |
| 工业工程 | 91.53 | |
| 机械电子工程 | 90.38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设) | 100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 | 87.38 | |
| 交通运输 | 93.75 | |
| 物流管理 | 72.84 | |
| 院(系)小计 | 88.20 | |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城轨) | 96.77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牵) | 98.06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 | 81.8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道电气化) | 94.57 | |
| 电子信息工程 | 81.54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71.64 | |
| 交通设备信息工程 | 94.34 | |
| 自动化 | 94.34 | |
| 院(系)小计 | 89.74 | |
| 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5.44 |
| 通信工程 | 93.24 | |
| 院(系)小计 | 85.50 |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软件测试) | 86.54 |
|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 | 81.58 | |
| 软件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87.16 | |
| 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7.07 | |
| 软件工程+电子商务 | 80.88 | |
| 软件工程+会计学 | 81.37 | |
| 软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 80.85 | |
| 软件工程+桥梁工程 | 94.17 | |
| 软件工程+信息工程 | 76.25 | |
| 院(系)小计 | 84.48 | |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 | 61.29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86.84 | |
| 会计学 | 89.47 | |
| 金融学 | 88.24 | |
| 经济学 | 85.29 | |
| 人力资源管理 | 84.91 | |
| 市场营销 | 80 | |
| 统计学 | 81.82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80.65 | |
| 院(系)小计 | 83.96 | |
| 国际学院 | 财务管理 | 82.14 |
| 会计学(国际会计学) | 86.73 | |
| 院(系)小计 | 85.06 | |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81.19 |
| 运动训练 | 73.08 | |
| 院(系)小计 | 79.53 | |
| 理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84.38 |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84.75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8.33 | |
| 应用化学 | 83.87 | |
| 院(系)小计 | 85.51 |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 | 90 |
| 英语(国际旅游) | 79.59 | |
| 英语(国际贸易) | 82.09 | |
| 院(系)小计 | 84.41 | |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对外汉语 | 85.48 |
| 法学 | 78.48 | |
| 公共事业管理 | 87.27 | |
| 汉语言文学 | 84.48 | |
| 院(系)小计 | 83.46 | |
| 艺术学院 | 表演(舞蹈) | 70.37 |
| 工业设计 | 80.77 | |
|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 | 86.21 | |
|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 | 73.08 | |
| 音乐学 | 86.21 | |
| 院(系)小计 | 80.72 | |
| 本科就业率合计 | 86.59 | |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贷、助学政策:
一、奖学制度
1、学校设立入学奖学金,一次性奖励录取到我校就读的高分考生。
2、除政府类的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外,学校还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科研创新奖学金、学科竞赛奖学金,社会各界单位和人士在校内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等,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3、学校设有升学奖励金,鼓励学生继续升学深造。
4、学校还设有学生出国奖学金,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资助金。
二、贷、助学制度
1、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可向生源地银行或信用社申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所需相关信息:户名:厦门理工学院,帐号:35101547001059000888,开户行:建行厦门学府支行);也可入学后向校园地合作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2、延伸“绿色通道”,搭建“绿色长廊”。学校拨出专款用于补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到校报到所用路费和学期初的基本生活费。
3、国家助学金,临时特困资助金,毕业生就业困难资助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4、勤工助学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5、社会各界单位和人士在校内设立的各种助学金。
骄人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围绕“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坚持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两方面齐下功夫。近三年来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以务实、创新、能吃苦、动手能力强等特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被誉为“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摇篮”。学校连续被评为2004-2006年度、2007-2009年度“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再获优秀。
——就业沙龙:人力资源专家来支招。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什么选才?怎样考察人才?这是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学生在就业中要直接面对的焦点问题。学校举办 “把握职场、培育人才、服务海西”就业沙龙,聘请政府部门、知名企业、人才服务机构的人力资源专家为就业指导高级顾问,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问诊把脉”,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支招。
就业训练营: 打造就业“梦工场” 
——把“就业训练营”打造成学生就业的“梦工场”是学校的一大特色。 就业训练营作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分别在校、系两级开展,就业指 导工作全面落实四个“到人”:即对毕业生的简历制作指导到人,模拟面试体验到人,就业心理辅导到人,对毕业生的就业过程和就业情况跟踪到人。使毕业生在就业训练营中体验就业流程,提升求职技巧和就业自信心。 “就业训练营”克服了单纯课堂讲学的枯燥指导形式,使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其独特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就业大赛:从模拟、仿真到实战,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就业大赛”与其 背后的“就业训练营”是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从2004年起开始联合中国移动公司举办大学生就业大赛,从模拟、仿真到实战,为学生就业提供真实岗位、实训平台。八届大赛,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参与其中,有上百人通过这个舞台找到中意的“婆家”,有上千人通过背后的“就业训练营”接受了“脱胎换骨式”的训练,更有“百里挑一”的人才通过“绝对挑战”获得心仪的就业岗位。就业大赛已经成为集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活动于一身,贯彻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品牌活动。









